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我市首笔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到账
财政资金“以拨代支”将退出历史舞台
作者:吴财荣、
  本报讯 特约记者吴财荣、通讯员李海军报道:近日,我市第一张由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出的2340元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凭证顺利生成。电子支付凭证通过财政业务一体化软件加盖电子印鉴,专网传输至代理银行,实现“无纸化”全程电子拨付。这标志着我市沿袭了几十年的财政资金“票据+印章”的拨付方式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现代电子化管理系统为支撑的全新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方式。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决策部署,积极实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成立了由财政、人行、代理银行、软件实施公司等组成的支付电子化改革实施办公室。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确保安全、平稳过渡”的原则,制定了《随州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实施方案》。财政国库部门、信息中心和人行国库紧密配合,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制定了电子化支付相关管理制度,同时协调改革参与方,做好软硬件设备政府采购、支付网络环境搭建、签名服务器部署、电子凭证库部署、支付系统接口升级改造、支付机构和人员电子证书申领等各项准备工作。
    据了解,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管理改革后,财政资金拨付技术手段更先进,业务办理更高效,资金拨付更安全。一是电子化管理系统更先进,保证了 “权责清晰,规范有序”。通过分开部署对等的电子凭证库,打通了财政、人行、代理银行系统,相互独立,各司其职,实现了电子凭证库在三方间的自动交互和无缝衔接,从技术层面上进一步明确了各参与方在电子化管理中的责任。二是资金支付更高效, “足不出户,全天候自助拨付”。改革前,预算单位打印票据,加盖公章,跑银行,到实际支付资金到账往往需要2-3天。如今,预算单位通过财政电子化系统,支付100笔业务且资金实时到账也用时不到10分钟,真正实现了从 “跑银行”到 “点鼠标”的飞跃,足不出户、立等支付。三是资金运行更安全, “纸质凭证+大红印章”成历史。传统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方式下,需要依靠 “大红印章”来保证纸质凭证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新模式下,财政、人行、代理银行、预算单位相关财务人员均配备了专用的UKEY数字证书,严格实行经办人和审核人分设,从支付程序上倒逼预算单位进一步明确规范财务人员岗位职责,财务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市财政局会计科负责人魏波告诉记者:“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一种高效率、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动态监控管理的机制,可保证预算收支严格按预算执行,不会产生挪用财政资金机会”。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市首笔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到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财政新声】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