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20180807期 >> 第A3版:专题
擦亮“红桥板鸭”名片
——记随县淮河镇红桥鸭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军

  

本报记者 王松 通讯员 何晓欢 祁玉宇
  每年夏季,都是罗军最忙碌的时候,这是投放鸭苗的时令,作为随县淮河镇红桥鸭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要忙着动员大家养殖鸭、鹅,为大家联系鸭苗引进和质量把关。
  1992年,年仅18岁的罗军开始养鸭,在这一行,他已经摸爬滚打了26年。
  板鸭本是随县淮河镇红桥村的一张名片,高峰时期村里有十几家板鸭加工厂,可是随着时间流逝,老人退休了,年轻人不愿意干,板鸭产业在当地渐成颓势,这让一直坚守鸭业的罗军感到惋惜和不甘。
  2013年1月,他结合本地传统养殖业,毅然决定联合养鸭专业户创办淮河镇红石桥尾鸭业专业合作社,旨在把本地鸭业打造成当地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吸引当地群众从事养鸭产业,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信息咨询。同时,他依托合作社,创办了名扬板鸭厂,投资120余万购置专业生产设备,加工板鸭、板鹅,出售成品,解决贮藏销售难题。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积累,现在鸭养殖产业效益越来越好,每年有500万元流水,产品也不断丰富改善升级,打造了名扬板鸭、名扬板鹅、名扬干鱼、名扬板鸡等特色产品。
  去年,十五户养殖大户养殖数量户均5000只,每年可为养殖户增收8万元。他给养殖户算了笔细账,如果圈养的话,受益更可观,每只鸭产蛋280枚左右,一枚鸭蛋8毛——1元2角,每只鸭产蛋收入就有二三百元,一年保守户均收入在十万元以上。除了带动当地群众养鸭、鹅,他还提供了大量的务工机会,每年都有二十余人(含精准扶贫户),发放务工款40余万元。
  为了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他积极钻研养殖技术,引进新品种,通过网络寻找新养殖品种,经过反复比较,决定带领养殖户来一场品种革新战役,养殖四川绵阳鸭。这种鸭,肉型鸭,可达6/7斤重,养殖时间只有150天,做出的板鸭,肥而不腻,口感好,高蛋白低脂肪。此次引进品种,成功提高了效益。
  土特产成为市场“网红”,他结合农村每年灌香肠的传统,扩大经营范围,组织群众生产香肠,和农户合作,在保证产品质量情况下,承诺全部收购。
  善于寻找致富增收机遇,找准市场和农村结合点,带领当地群众过上好日子,这是他常说挂在嘴边的话。

更多>>  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擦亮“红桥板鸭”名片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专题】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