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20190328期 >> 第A1版:要闻
垃圾填埋污染难治
——我市垃圾处理观察之二
  

随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家园
  填埋,随州现行垃圾处理的惟一方式,其工艺水平简单、处理费用低。从1995年开始,随州城区已建了两座垃圾填埋场,已经填埋了350多万立方米的垃圾。
  然而,垃圾填埋技术占用土地面积大,容易造成地下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影响周边群众的生活,治理难度相当大。

污染环境治理困难
  垃圾填埋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记者在广水马坪镇垃圾填埋场看到,垃圾堆下面的树木、杂草已经枯黄。业内专家表示,这种简易填埋,会造成白色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治理起来非常困难。
  据统计,随州城区日产生活垃圾500吨,随县县城日产生活垃圾60吨,随县(含长岗镇)、曾都区乡镇及村日产生活垃圾540吨,广水乡镇及村日产生垃圾约600吨,生活垃圾总量约达1700吨,还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这些垃圾均被填埋在山沟沟里。
  城南垃圾处理场,硕大的垃圾山上,各色各样的垃圾混杂,散发着恶臭。500余米开外的两个自然湾住着20多户群众。曾都区南郊毛家棚九组居民包贻清说,每天都能闻到垃圾的臭味,夏天更严重。
  在处理场工作的聂飞有更直观的感受。他告诉记者,每天需要在垃圾上工作近10个小时,总感觉身上有臭味。尤其是夏天,气温高,气味又难闻,实在受不了,就用毛巾蘸水捂在脸上,做个简易的“防毒面具”。
  业内人士表示,垃圾被填埋后,自解过程非常缓慢,尤其是塑料袋等白色垃圾,降解需要几十年之久。烟岱包垃圾处理场封场时,检测人员进行了一次钻孔试验,发现深埋20多米的塑料袋颜色依旧鲜艳,对环境的危害依然存在。
  垃圾填埋,最难处理的是渗滤液。在城南垃圾处理场,垃圾山的下游有一个渗滤液收集池,池里的水呈黑褐色,臭味刺鼻。处理场有关负责人介绍,正常情况下,渗滤液可以完全处理,日可处理100多吨。但2016年7月,我市遭遇暴雨袭击,雨水混着渗滤液“涌”进污水池,无法及时处理,直接流入了下游水库、堰塘和农田,对人畜饮水和农田土壤造成了影响。
  目前来说,渗滤液处理仍是业界难题。

降低群众生活品质
  城市选择垃圾填埋场时,多选择离中心城区10多公里的地方,方便拖运,对城市环境影响也小。然而,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框架拉大,垃圾填埋场也渐渐地“走”近城市。
  随州中心城区一南一北各有一座垃圾填埋场,均在12公里左右。如今城市拓展,两座垃圾填埋场处在了城市南北外环的边缘。填埋场离城市越来越近,渐渐地“包围”了城市,对群众生活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
  城南垃圾处理场下游,有一个名叫草堰的小水库,曾是下游群众的灌溉及饮用水源。“自从有了垃圾场,水库里面的水,我们不敢喝,连牛都不敢让它喝。”毛家棚村五组的龚明芳说。住在烟岱包垃圾处理场附近的张斌表示,封场后,虽然恶臭味道小了,但蚊蝇依旧很多。夏天,家里天花板上苍蝇黑压压的一片,看着让人瘆得慌。
  业内人士表示,垃圾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对土壤产生影响,若土壤中有害物质超过其自净能力,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就会产生变化,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会逐渐积累,间接被人体吸收,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垃圾填埋场容易滋生蚊虫病菌,更容易致人感染疾病。
  我市提出建设品质随州,让居民享受有品质的生活。当下,绿色发展深入人心。垃圾填埋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处理方式,不能适应绿色发展和品质生活的要求。选用更先进、对环境更友好的垃圾处理方式,势在必行。

更多>>  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垃圾填埋污染难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