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0年03月23日
战“疫”不忘添新绿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张清通讯员黄河清
3月17日,广水市余店镇芦河村山头上,几十名佩戴口罩、手持锄头的工人,分布在不同的地块劳作。挥锄、扶苗、覆土,一株株30厘米长的湿地松苗,被栽进挖好的树窝里,荒芜的山坡上,增添了一抹新绿。
“获批复工后,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公司迅速组织人员上山,加快栽植进度,确保完成任务。”承担该片造林工作的广水市绿丰园艺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卢享军说。
春季是绿化造林的关键时期。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今春造林工作延迟。疫情形势向好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时下发通知,指导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快造林进度,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造林计划。
有序上山造林
位于关庙镇芦河村、关寨村的造林地有300余亩。去年冬天,绿丰公司组织机械开挖了树窝,平整了运输通道,联系好了造林工人,准备开春后第一时间组织开展造林,不料却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
广水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余亮生介绍说,往年造林工作都是在3月12日植树节前完成。受疫情影响,今年稍迟,但当前仍是造林的有利时机。疫情形势向好后,该局动员、指导10余家公司在做好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抢抓时期造林,确保完成该市今年的造林任务。
“整个广水市今年共有100余处造林点,95%以上由专业公司或者大户负责造林。”余亮生说,“我们指导各主体严格落实人员分流,控制人员集聚。局里购买一批防护物资,陆续发放到取苗点和造林公司。”
在芦河村,绿丰公司有40余名工人上山造林。卢享军说,公司雇请的都是当地工人,复工前严格核实了身体健康状况,每天分发口罩,早晚两次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人员进山安排专车接送,中午送盒饭分散就餐。
进入基地先测体温、登记信息,在位于随县澴潭镇高家冲村的岳雄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油茶基地里,几台挖掘机正在整地,30余名工人分成几班,有的栽植油茶苗,有的浇水。该公司是随县首家复工的林业企业,已从外地调运7万余株油茶苗和生产所需肥料。不到一周时间,已栽植了600余亩。
在澴潭镇龙家河村,佳禾生态农业公司老总周和兵正安排工人,对去年因干旱枯死的油茶苗进行补植。他介绍说,公司从2013年开始在澴潭镇龙家河村、皮台村流转荒山,已累计发展油茶6000余亩,其中1700余亩已进入丰产期。“发放口罩,分散干活,每天两次测量体温。”
质量效率兼顾
把受疫情影响的进度赶上来,但同时也兼顾造林质量。
在芦河村造林现场,来自附近的工人张大慧正挥锄栽下一株株湿地松苗。该处山场土壤薄贫瘠、立地条件差,张大慧将树苗安放在树窝里后,特意从周边寻找,锄来一些土壤,覆盖在树苗根部。
卢享军介绍说,造林地块严格标准,提前整地蓄墒;种苗选择因地制宜,在立地条件差的地块,栽植湿地松苗后,还将点种橡子,形成松栎混交林;所用树苗当天调运当天栽植,并适当深栽。后期安排专人管护、抚育,确保成活率。
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谌书兵介绍说,我市指导各地大力开展科学造林,坚决落实“成活是硬道理,成林是硬政绩”的标准,坚持封山育林与人工造林并举,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并重,提倡营造针阔混交林、复层林。提高优选良种壮苗和乡土树种,强化管护,全面提高造林成效,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造林三年成功后,省林业局还将逐块组织验收,之后交由农户继续管理,收益权归权属人所有。”他说。
在澴潭镇高家冲村、龙家河村油茶基地,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随县林业局的相关同志与基地负责同志详细交谈,了解种苗引进、工作安排等,并现场手把手进行示范讲解。市种苗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油茶品系来源、栽培配置、后期管理专业性强,下一步将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各地的技术指导服务,确保建设质量。
曾都区、随州高新区等地抢抓时节,坚持分时分区分段造林,采取进出测体温、苗木自给、农具勤消毒等措施,强力推进精准灭荒工程和森林乡村建设。目前,曾都已完成今年的造林任务。
生态经济双赢
从去年开始,佳禾公司打造的油茶林开始陆续进入收获期。该公司老总周和兵说,基地首批1700亩油茶林,平均亩产800斤鲜果、产值1000余元。在实现生态价值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价值。“2019年,我们还新上了油茶深加工项目,完善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岳雄丰公司的油茶基地也将陆续进入丰产收获期,该公司总经理加子明介绍说,公司今年规划建设油茶深加工项目,从卖鲜果到卖茶油产品发展。
在广水市余店镇芦庙村造林现场,几年前栽植湿地松、间伐后的栎树耳棒林,都已渐渐生长成材。余亮生说,栎木耳棒林是生产食用菌棒的重要原材料,砍伐后可自然萌发,具备天然更新能力,只要管护得当,可实现一次种植、持续受益。“栎木耳棒林5至7年可采伐一次,每亩经济价值1000余元,我们在种植湿地松苗的同时点种橡子,可有效提高造林质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表示,省里下达我市今年营造林生产计划36.44万亩,该局要求各地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分区分级、实施稳妥开展造林绿化,全力做好种苗调剂,妥善解决造林物资调配、用地用工等问题,确保完成任务。全市将在提高森林资源总量的同时,切实转变林业发展方式,针对不同的造林类型,科学开展森林经营,大力开展森林抚育,实施退化林分修复,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积极培育珍贵树种和大径材资源,积极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样板基地建设,切实提升森林资源质量,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3月17日,广水市余店镇芦河村山头上,几十名佩戴口罩、手持锄头的工人,分布在不同的地块劳作。挥锄、扶苗、覆土,一株株30厘米长的湿地松苗,被栽进挖好的树窝里,荒芜的山坡上,增添了一抹新绿。
“获批复工后,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公司迅速组织人员上山,加快栽植进度,确保完成任务。”承担该片造林工作的广水市绿丰园艺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卢享军说。
春季是绿化造林的关键时期。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今春造林工作延迟。疫情形势向好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时下发通知,指导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快造林进度,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造林计划。
有序上山造林
位于关庙镇芦河村、关寨村的造林地有300余亩。去年冬天,绿丰公司组织机械开挖了树窝,平整了运输通道,联系好了造林工人,准备开春后第一时间组织开展造林,不料却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
广水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余亮生介绍说,往年造林工作都是在3月12日植树节前完成。受疫情影响,今年稍迟,但当前仍是造林的有利时机。疫情形势向好后,该局动员、指导10余家公司在做好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抢抓时期造林,确保完成该市今年的造林任务。
“整个广水市今年共有100余处造林点,95%以上由专业公司或者大户负责造林。”余亮生说,“我们指导各主体严格落实人员分流,控制人员集聚。局里购买一批防护物资,陆续发放到取苗点和造林公司。”
在芦河村,绿丰公司有40余名工人上山造林。卢享军说,公司雇请的都是当地工人,复工前严格核实了身体健康状况,每天分发口罩,早晚两次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人员进山安排专车接送,中午送盒饭分散就餐。
进入基地先测体温、登记信息,在位于随县澴潭镇高家冲村的岳雄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油茶基地里,几台挖掘机正在整地,30余名工人分成几班,有的栽植油茶苗,有的浇水。该公司是随县首家复工的林业企业,已从外地调运7万余株油茶苗和生产所需肥料。不到一周时间,已栽植了600余亩。
在澴潭镇龙家河村,佳禾生态农业公司老总周和兵正安排工人,对去年因干旱枯死的油茶苗进行补植。他介绍说,公司从2013年开始在澴潭镇龙家河村、皮台村流转荒山,已累计发展油茶6000余亩,其中1700余亩已进入丰产期。“发放口罩,分散干活,每天两次测量体温。”
质量效率兼顾
把受疫情影响的进度赶上来,但同时也兼顾造林质量。
在芦河村造林现场,来自附近的工人张大慧正挥锄栽下一株株湿地松苗。该处山场土壤薄贫瘠、立地条件差,张大慧将树苗安放在树窝里后,特意从周边寻找,锄来一些土壤,覆盖在树苗根部。
卢享军介绍说,造林地块严格标准,提前整地蓄墒;种苗选择因地制宜,在立地条件差的地块,栽植湿地松苗后,还将点种橡子,形成松栎混交林;所用树苗当天调运当天栽植,并适当深栽。后期安排专人管护、抚育,确保成活率。
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谌书兵介绍说,我市指导各地大力开展科学造林,坚决落实“成活是硬道理,成林是硬政绩”的标准,坚持封山育林与人工造林并举,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并重,提倡营造针阔混交林、复层林。提高优选良种壮苗和乡土树种,强化管护,全面提高造林成效,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造林三年成功后,省林业局还将逐块组织验收,之后交由农户继续管理,收益权归权属人所有。”他说。
在澴潭镇高家冲村、龙家河村油茶基地,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随县林业局的相关同志与基地负责同志详细交谈,了解种苗引进、工作安排等,并现场手把手进行示范讲解。市种苗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油茶品系来源、栽培配置、后期管理专业性强,下一步将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各地的技术指导服务,确保建设质量。
曾都区、随州高新区等地抢抓时节,坚持分时分区分段造林,采取进出测体温、苗木自给、农具勤消毒等措施,强力推进精准灭荒工程和森林乡村建设。目前,曾都已完成今年的造林任务。
生态经济双赢
从去年开始,佳禾公司打造的油茶林开始陆续进入收获期。该公司老总周和兵说,基地首批1700亩油茶林,平均亩产800斤鲜果、产值1000余元。在实现生态价值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价值。“2019年,我们还新上了油茶深加工项目,完善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岳雄丰公司的油茶基地也将陆续进入丰产收获期,该公司总经理加子明介绍说,公司今年规划建设油茶深加工项目,从卖鲜果到卖茶油产品发展。
在广水市余店镇芦庙村造林现场,几年前栽植湿地松、间伐后的栎树耳棒林,都已渐渐生长成材。余亮生说,栎木耳棒林是生产食用菌棒的重要原材料,砍伐后可自然萌发,具备天然更新能力,只要管护得当,可实现一次种植、持续受益。“栎木耳棒林5至7年可采伐一次,每亩经济价值1000余元,我们在种植湿地松苗的同时点种橡子,可有效提高造林质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表示,省里下达我市今年营造林生产计划36.44万亩,该局要求各地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分区分级、实施稳妥开展造林绿化,全力做好种苗调剂,妥善解决造林物资调配、用地用工等问题,确保完成任务。全市将在提高森林资源总量的同时,切实转变林业发展方式,针对不同的造林类型,科学开展森林经营,大力开展森林抚育,实施退化林分修复,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积极培育珍贵树种和大径材资源,积极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样板基地建设,切实提升森林资源质量,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