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0年08月19日
我市庆祝“医师节”表彰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
【阅读提示】为隆重庆祝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歌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树立随州卫健系统的良好形象,彰显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精神风貌,着力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氛围,为建设品质随州、健康随州作出新贡献,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随州日报社联合推出纪念特刊——《与“随州好医生”“随州医师奖”“抗疫先进集体”“抗疫先进个人”面对面》,本报今日刊登的随州市卫健系统获奖名单,敬请读者关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广大医务工作者逆向前行、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生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展现了我市广大医师敬业奉献、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弘扬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卫健系统干部职工的抗疫精神,激励全体干部职工以更大的勇气迎接新的挑战,值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市开展了“随州市卫健系统抗疫先进集体”“随州市卫健系统抗疫先进个人”“随州医师奖”“随州好医生”的评选活动。
经各地各单位推荐并予以公示后,随州市医学会、随州市医师协会决定授予随县人民医院等20个集体“随州市卫健系统抗疫先进集体”称号,徐立保等130位同志“随州市卫健系统抗疫先进个人”称号,黄鹏等20位同志“随州医师奖”称号,张建强等50位同志“随州好医生”称号。
望全市卫健系统干部职工以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为榜样,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坚持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同时坚持“以健康为中心”,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疗服务,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我市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越是艰险越向前
——记“抗疫先进集体”随州市中心医院
从1月19日到3月25日,从抗疫战斗打响到取得阶段性胜利,66天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66天众志成城的无畏拼搏,在随州市中心医院全体干部职工2325名干部职工的生命中留下了永生难忘的经历。
随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正式打响后,该院闻令而动,紧急行动,全员投入抗“疫”战场。医院高度重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了1个战时临时党总支,18个隔离病区临时党支部,400多名党员干部挺身而出,战斗在抗疫最前沿。在党组织和党员的感召下,全院投入到抗疫一线医务人员1104名,234人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18人火线入党,形成了阻击疫情的强大合力,让鲜红的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严峻,该院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隔离病区由1个增加到18个,床位由100张增加到1068张,留观隔离单人单间由9间增加到217间,真正做到“宁可床等人,不让人等床”,收治确诊病例在全市占比达40%,通过一人一策,辨证施治,及时运用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血浆置换、干细胞治疗、俯卧位通气等技术,极大提高了治愈率,病亡率仅3.44%,显著低于全省6.62%的平均水平。
医院对发热患者坚决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每个隔离病区均安排一名中医医师参入患者治疗,突出中西医结合,中药使用率达到100%,有效防止了“轻症”转“重症”;由该院技术骨干组成的市级医疗专家组,到县市区定点救治医院巡回指导,提升全市新冠肺炎诊断和救治水平。医院还设置了新冠肺炎透析患者病区、精神疾病患者病区和孕产妇病区,确保特殊人群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该院全体干部职工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充分展现了医务工作者强烈的使命担当,真正体现了“不胜不休”的战斗精神,不愧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医务工作者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是建设健康中国、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主力军。历经抗击疫情战火的洗礼,随州市中心医院将再接再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抗疫精神,保持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毫不松懈地抓紧抓实各项防控措施,不断巩固和拓展防控成果,直至夺取抗击疫情的决定性胜利,为守护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战疫”前线的“领头雁”
——记“抗疫先进个人”随县人民医院院长涂明利
疫情来临之际,随县人民医院刚刚起步,还没有收治普通病人的条件,更别说隔离收治大批传染病人。但是,市县指挥部综合研判疫情形势和医疗资源后,先后把该院定为发热门诊和定点救治医院。
作为随县人民医院院长,涂明利压力很大,但他并不是担心个人安危而是更多地担忧病人和全院医务人员的安危。
作为中心医院下派的呼吸内科专家,涂明利有过多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防控经验和患者救治工作经验,疫病来临,责无旁贷。他主动放弃领导已批的春节回十堰看望年迈体弱的父母亲的机会,早早地做好了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布局。
很快,随县抗击新冠肺炎战斗就打响了,作为定点救治医院的院长、随县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涂明利始终战斗在最前线,殚精竭虑,废寝忘食。常常奔波于医院与指挥部之间,还时不时到乡镇卫生院会诊排查,同时还经常通过手机微信远程会诊。为了方便工作,他吃住都在办公室,带领大家夜以继日地工作,协调解决各种难题。
涂明利经常事无巨细、率先垂范,无论是病区改造、流程再造、培训督导、物资筹备,还是会诊排查、信息上报、院感控制、后勤保障等都一一安排妥当。病人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隔离病人及家属的情绪如何、是否安全将患者送达、房间设备消毒是否妥当、医务人员穿脱防护服是否规范等等细节,他都要亲自过问,确保安全无误。虽然疲惫,但是他从不叫苦叫累,总是保持着昂扬的斗志。
3月15日,随县人民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很快随县人民医院接到了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恢复综合诊疗工作的指示。涂明利带领大家迅速行动,对院区进行彻底消毒、重新布局,完善设施设备,优化医疗流程,加强内部培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4月,血液透析开机,并成功开展支气管镜、无痛胃镜检查;5月成功救治多器官衰竭心跳骤停患者;6月成功实施开颅手术;7月成功救治DDV中毒多器官衰竭患者……无数个昼夜,随县人民医院多名医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奋勇“战疫”不辱使命
——记“抗疫先进个人”市疾控中心职业病防治所所长后加祥
当新冠肺炎疫情消息传来时,正赶上后加祥请病假住院。作为一名疾控人,内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在医院一刻也待不下去了。他迅速办理了出院手续,第一时间向组织申请加入疫情防控专班。
流行病学调查目的在于追踪并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隔离密切接触者、精准切断传播途径,因此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到流调任务后,他和其他7名队员火速赶赴市中心医院。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进入隔离病房,与病人面对面开展流调,他没有丝毫犹豫。
随着新冠肺炎新发病例开始明显降低,后加祥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对发热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调查。白天他就随时听从流调队安排,晚上协助疫情信息监测组对调查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判。他和信息监测组的同志们每晚坚守到零点,将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逐条审核进行网络直报,报告完成后进行统计并报告指挥部,一份份疫情分析报告诠释着他们不遗余力的奋斗。
随州市疾控中心肩负着除中心医院收治的病人外,所有的确诊、疑似、发热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检验科的同志每天都是加班到深夜完成当天的样本,而后加祥负责统计、汇总、分析样本数量及来源地区为疫情发展趋势分析提供依据。为了让各定点医院、隔离点以及采样对象自身及时知道检测结果,每天等到检验科完成检测后,他就立刻将检测报告扫描反馈给各送样单位,各送样单位信息报告人员也都会坚守在电脑前等待核酸检测结果。
60多天里,他和同事们一起,白天吃泡面盒饭,凌晨睡办公室沙发,即便十分辛苦,却也甘之如饴。疫情期间他和同事们一起调查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例1640例,撰写流调报告1640份,与公安部门配合认真搜索每一个病人的活动轨迹,累计追踪密切接触者16194名,协查管理密切接触者3579名,调查处置125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并撰写调查报告,为疫情防控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有亲戚朋友问后加祥“累不累,怕不怕”,但是他觉得,每一个士兵都有一个上战场的梦想,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就是属于疾控人的战场!而作为党员,在这种关键时刻,冲锋在前、主动作为就是他的使命!
医者仁心无悔青春
——记“随州医师奖”曾都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小林
凭着对医学的热爱,2006年大学毕业,王小林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进入随州市曾都医院这个大家庭。14年来,从最初的住院医师到现今的副主任医师,他肩负的责任和义务越来越多,但是学医初心和医者仁心永恒不变。
每天面对患者的来来往往,每当成功完成一例重症急救脱下汗湿的白大褂,每当看到一个个危重患者康复的身影时,王小林的内心就会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
十四年来,王小林每年抢救急危重症患者近千例,做到了“零纠纷、零投诉”,十四年来,在医生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凭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和对患者及其家人尽心尽责的理念,忠实地履行着一个医生的神圣职责,始终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努力担当社会赋予的崇高职责,自觉维护医学职业的真诚、高尚和荣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医者,施以仁术以救人,施以仁心以救魂”,从医以来,这句话时时刻刻伴随、警醒和激励着他。在他看来,一名称职的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同时还必须要有高尚的医德和人文之心。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病毒的疯狂肆虐,曾都医院重症团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平安送给患者,度过了难忘的55个不眠之夜,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爱的故事,唱响了一个又一个爱的赞歌,为全市人民的平安健康作出了应尽的贡献。
荣誉虽然值得珍惜,但它毕竟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还须倍加努力。医学永无止境,每一天,每一位患者,都是新的篇章,王小林表示,将以本次表彰为新的起点、新的动力,更加潜心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严格按照好医生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继续服务患者,以精湛的医术、良好的态度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以饱满的热情和振奋的精神继续追求热爱的事业。
救死扶伤志不移
——记“随州好医生”广水市中医院主治医师杨超
30年前,杨超因为家人身患绝症而立志学医,而今他已经在行医路上走了近20年。几多艰辛,几多感慨,他不忘初心,励志前行,当医生就要当个好医生,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无愧于心,始终牢记学医的初衷是治病救人。
2002年7月,杨超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到广水市中医院工作,刚到中医院时,医院条件很差,医生严重断层,他一度十分迷茫。但是在医院全体的上下齐心、共同努力下,中医院得到了快速发展,杨超也得到了快速成长,他将发展方向定为慢性病和中医,先后在武汉及北京的多家医院进修过脑血管、心血管、内分泌及中医,经过10多年的摸爬滚打,他对各种内科慢性病、常见病、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症均能熟练处理,擅长使用中药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病、呼吸疾病和一些杂病,他曾救治过1名股骨骨折术后伴昏迷、全身重度水肿的病人,使用中药加西医对症支持治疗,14天苏醒,45天水肿消退,63天基本康复出院。
工作至今,杨超曾在“湖北省第二届中医四大经典知识竞赛”中获个人笔试成绩第三名,曾获第5批湖北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资格,还曾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
2010年5月,杨超被医院任命为内一科科主任,任职期间科室发展迅速,并很快形成了以糖尿病、冠心病、肺心病3个专病为特色的专科雏形,2015年医院将心血管内科分离了出去,2019年医院又将呼吸内科分离了出去,科室现在以糖尿病、老年病、肾病、中医内科为发展方向,10年来科室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杨超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近2个月时间,他吃住都在医院,没有回过1次家,圆满地完成了医院交办的任务,既保证了正常的医疗运行,确保了危急重症病人有地方看病,也未发生一例院内交叉感染。
工作多年,杨超儿时的梦想已经实现,但是现实也很无奈,“有时在治愈,常常在帮助,总是在安慰”,看的病人越多,他越觉得自身不足,还有很多病人的问题不能解决。当医生就是要能解决病人的问题,能解决病人的问题才是一个好医生,杨超表示,将在救死扶伤的路上继续前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广大医务工作者逆向前行、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生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展现了我市广大医师敬业奉献、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弘扬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卫健系统干部职工的抗疫精神,激励全体干部职工以更大的勇气迎接新的挑战,值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市开展了“随州市卫健系统抗疫先进集体”“随州市卫健系统抗疫先进个人”“随州医师奖”“随州好医生”的评选活动。
经各地各单位推荐并予以公示后,随州市医学会、随州市医师协会决定授予随县人民医院等20个集体“随州市卫健系统抗疫先进集体”称号,徐立保等130位同志“随州市卫健系统抗疫先进个人”称号,黄鹏等20位同志“随州医师奖”称号,张建强等50位同志“随州好医生”称号。
望全市卫健系统干部职工以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为榜样,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坚持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同时坚持“以健康为中心”,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疗服务,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我市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越是艰险越向前
——记“抗疫先进集体”随州市中心医院
从1月19日到3月25日,从抗疫战斗打响到取得阶段性胜利,66天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66天众志成城的无畏拼搏,在随州市中心医院全体干部职工2325名干部职工的生命中留下了永生难忘的经历。
随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正式打响后,该院闻令而动,紧急行动,全员投入抗“疫”战场。医院高度重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了1个战时临时党总支,18个隔离病区临时党支部,400多名党员干部挺身而出,战斗在抗疫最前沿。在党组织和党员的感召下,全院投入到抗疫一线医务人员1104名,234人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18人火线入党,形成了阻击疫情的强大合力,让鲜红的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严峻,该院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隔离病区由1个增加到18个,床位由100张增加到1068张,留观隔离单人单间由9间增加到217间,真正做到“宁可床等人,不让人等床”,收治确诊病例在全市占比达40%,通过一人一策,辨证施治,及时运用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血浆置换、干细胞治疗、俯卧位通气等技术,极大提高了治愈率,病亡率仅3.44%,显著低于全省6.62%的平均水平。
医院对发热患者坚决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每个隔离病区均安排一名中医医师参入患者治疗,突出中西医结合,中药使用率达到100%,有效防止了“轻症”转“重症”;由该院技术骨干组成的市级医疗专家组,到县市区定点救治医院巡回指导,提升全市新冠肺炎诊断和救治水平。医院还设置了新冠肺炎透析患者病区、精神疾病患者病区和孕产妇病区,确保特殊人群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该院全体干部职工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充分展现了医务工作者强烈的使命担当,真正体现了“不胜不休”的战斗精神,不愧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医务工作者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是建设健康中国、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主力军。历经抗击疫情战火的洗礼,随州市中心医院将再接再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抗疫精神,保持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毫不松懈地抓紧抓实各项防控措施,不断巩固和拓展防控成果,直至夺取抗击疫情的决定性胜利,为守护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战疫”前线的“领头雁”
——记“抗疫先进个人”随县人民医院院长涂明利
疫情来临之际,随县人民医院刚刚起步,还没有收治普通病人的条件,更别说隔离收治大批传染病人。但是,市县指挥部综合研判疫情形势和医疗资源后,先后把该院定为发热门诊和定点救治医院。
作为随县人民医院院长,涂明利压力很大,但他并不是担心个人安危而是更多地担忧病人和全院医务人员的安危。
作为中心医院下派的呼吸内科专家,涂明利有过多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防控经验和患者救治工作经验,疫病来临,责无旁贷。他主动放弃领导已批的春节回十堰看望年迈体弱的父母亲的机会,早早地做好了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布局。
很快,随县抗击新冠肺炎战斗就打响了,作为定点救治医院的院长、随县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涂明利始终战斗在最前线,殚精竭虑,废寝忘食。常常奔波于医院与指挥部之间,还时不时到乡镇卫生院会诊排查,同时还经常通过手机微信远程会诊。为了方便工作,他吃住都在办公室,带领大家夜以继日地工作,协调解决各种难题。
涂明利经常事无巨细、率先垂范,无论是病区改造、流程再造、培训督导、物资筹备,还是会诊排查、信息上报、院感控制、后勤保障等都一一安排妥当。病人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隔离病人及家属的情绪如何、是否安全将患者送达、房间设备消毒是否妥当、医务人员穿脱防护服是否规范等等细节,他都要亲自过问,确保安全无误。虽然疲惫,但是他从不叫苦叫累,总是保持着昂扬的斗志。
3月15日,随县人民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很快随县人民医院接到了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恢复综合诊疗工作的指示。涂明利带领大家迅速行动,对院区进行彻底消毒、重新布局,完善设施设备,优化医疗流程,加强内部培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4月,血液透析开机,并成功开展支气管镜、无痛胃镜检查;5月成功救治多器官衰竭心跳骤停患者;6月成功实施开颅手术;7月成功救治DDV中毒多器官衰竭患者……无数个昼夜,随县人民医院多名医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奋勇“战疫”不辱使命
——记“抗疫先进个人”市疾控中心职业病防治所所长后加祥
当新冠肺炎疫情消息传来时,正赶上后加祥请病假住院。作为一名疾控人,内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在医院一刻也待不下去了。他迅速办理了出院手续,第一时间向组织申请加入疫情防控专班。
流行病学调查目的在于追踪并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隔离密切接触者、精准切断传播途径,因此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到流调任务后,他和其他7名队员火速赶赴市中心医院。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进入隔离病房,与病人面对面开展流调,他没有丝毫犹豫。
随着新冠肺炎新发病例开始明显降低,后加祥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对发热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调查。白天他就随时听从流调队安排,晚上协助疫情信息监测组对调查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判。他和信息监测组的同志们每晚坚守到零点,将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逐条审核进行网络直报,报告完成后进行统计并报告指挥部,一份份疫情分析报告诠释着他们不遗余力的奋斗。
随州市疾控中心肩负着除中心医院收治的病人外,所有的确诊、疑似、发热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检验科的同志每天都是加班到深夜完成当天的样本,而后加祥负责统计、汇总、分析样本数量及来源地区为疫情发展趋势分析提供依据。为了让各定点医院、隔离点以及采样对象自身及时知道检测结果,每天等到检验科完成检测后,他就立刻将检测报告扫描反馈给各送样单位,各送样单位信息报告人员也都会坚守在电脑前等待核酸检测结果。
60多天里,他和同事们一起,白天吃泡面盒饭,凌晨睡办公室沙发,即便十分辛苦,却也甘之如饴。疫情期间他和同事们一起调查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例1640例,撰写流调报告1640份,与公安部门配合认真搜索每一个病人的活动轨迹,累计追踪密切接触者16194名,协查管理密切接触者3579名,调查处置125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并撰写调查报告,为疫情防控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有亲戚朋友问后加祥“累不累,怕不怕”,但是他觉得,每一个士兵都有一个上战场的梦想,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就是属于疾控人的战场!而作为党员,在这种关键时刻,冲锋在前、主动作为就是他的使命!
医者仁心无悔青春
——记“随州医师奖”曾都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小林
凭着对医学的热爱,2006年大学毕业,王小林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进入随州市曾都医院这个大家庭。14年来,从最初的住院医师到现今的副主任医师,他肩负的责任和义务越来越多,但是学医初心和医者仁心永恒不变。
每天面对患者的来来往往,每当成功完成一例重症急救脱下汗湿的白大褂,每当看到一个个危重患者康复的身影时,王小林的内心就会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
十四年来,王小林每年抢救急危重症患者近千例,做到了“零纠纷、零投诉”,十四年来,在医生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凭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和对患者及其家人尽心尽责的理念,忠实地履行着一个医生的神圣职责,始终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努力担当社会赋予的崇高职责,自觉维护医学职业的真诚、高尚和荣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医者,施以仁术以救人,施以仁心以救魂”,从医以来,这句话时时刻刻伴随、警醒和激励着他。在他看来,一名称职的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同时还必须要有高尚的医德和人文之心。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病毒的疯狂肆虐,曾都医院重症团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平安送给患者,度过了难忘的55个不眠之夜,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爱的故事,唱响了一个又一个爱的赞歌,为全市人民的平安健康作出了应尽的贡献。
荣誉虽然值得珍惜,但它毕竟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还须倍加努力。医学永无止境,每一天,每一位患者,都是新的篇章,王小林表示,将以本次表彰为新的起点、新的动力,更加潜心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严格按照好医生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继续服务患者,以精湛的医术、良好的态度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以饱满的热情和振奋的精神继续追求热爱的事业。
救死扶伤志不移
——记“随州好医生”广水市中医院主治医师杨超
30年前,杨超因为家人身患绝症而立志学医,而今他已经在行医路上走了近20年。几多艰辛,几多感慨,他不忘初心,励志前行,当医生就要当个好医生,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无愧于心,始终牢记学医的初衷是治病救人。
2002年7月,杨超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到广水市中医院工作,刚到中医院时,医院条件很差,医生严重断层,他一度十分迷茫。但是在医院全体的上下齐心、共同努力下,中医院得到了快速发展,杨超也得到了快速成长,他将发展方向定为慢性病和中医,先后在武汉及北京的多家医院进修过脑血管、心血管、内分泌及中医,经过10多年的摸爬滚打,他对各种内科慢性病、常见病、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症均能熟练处理,擅长使用中药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病、呼吸疾病和一些杂病,他曾救治过1名股骨骨折术后伴昏迷、全身重度水肿的病人,使用中药加西医对症支持治疗,14天苏醒,45天水肿消退,63天基本康复出院。
工作至今,杨超曾在“湖北省第二届中医四大经典知识竞赛”中获个人笔试成绩第三名,曾获第5批湖北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资格,还曾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
2010年5月,杨超被医院任命为内一科科主任,任职期间科室发展迅速,并很快形成了以糖尿病、冠心病、肺心病3个专病为特色的专科雏形,2015年医院将心血管内科分离了出去,2019年医院又将呼吸内科分离了出去,科室现在以糖尿病、老年病、肾病、中医内科为发展方向,10年来科室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杨超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近2个月时间,他吃住都在医院,没有回过1次家,圆满地完成了医院交办的任务,既保证了正常的医疗运行,确保了危急重症病人有地方看病,也未发生一例院内交叉感染。
工作多年,杨超儿时的梦想已经实现,但是现实也很无奈,“有时在治愈,常常在帮助,总是在安慰”,看的病人越多,他越觉得自身不足,还有很多病人的问题不能解决。当医生就是要能解决病人的问题,能解决病人的问题才是一个好医生,杨超表示,将在救死扶伤的路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