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烟草专卖局推荐
鲁轩瑞 把青春定格在扶贫路上
鲁轩瑞,原随州市曾都区烟草专卖局劳务派遣员工、驻府河镇枣树坳村工作队队长,2020年5月8日,因主动脉夹层破裂,导致循环呼吸衰竭,经抢救无效而不幸离世,其生命历程定格在年轻的32岁,留下的是一个平凡而又不朽的青春……
作为共产党员、退役军人,鲁轩瑞义无反顾冲向了抗疫一线,自1月28日起,便参与到迎宾花园小区和文峰塔社区的防疫工作中。在参加社区疫情防控期间,他为出入居民监测体温2000余人次,代购、核对、派发生活物资200余次。曾与他一同参与值班的同事说:“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漫天飞雪,他从未缺过一次勤,空过一次岗。”
为确保精准脱贫,鲁轩瑞经常走进农户家中,一边听农户介绍,一边看米缸、看住房、看水质,再详细算收入,看是否符合“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他积极配合村干部开展扶贫政策宣传,落实小龙虾养殖等产业发展项目12个,枣树坳村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出列,但他仍然不放松,他说:“当前,还要防止贫困户因病、因疫情返贫。”看到贫困户的变化,鲁轩瑞总是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欣慰之情溢于言表。“贫困户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的扶贫工作就落到了实处。”就在去世的前几天,他还在联系爱心人士为贫困户筹集物资。
随县推荐
田守国 脱贫不忘感党恩
田守国,1952年生,随县澴潭镇刘庙村的五保贫困户。虽是五保户,但田守国一直自食其力,家里种了两亩口粮田,农闲的时候就去村里种植油茶的农业公司打打零工,已于2019年脱贫。他乐于助人,农忙收稻谷,有事帮看门,只要村里人有事找他,他都愿意帮忙,是有名的热心肠。
2月初,他在枣阳打工,从电视上看到随州疫情严重,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各种物资都很紧缺的消息,毅然决定将自己的一万元积蓄捐出来。一万元对于一名五保老人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得知消息后,澴潭镇政府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田守国,劝他一定要想清楚,千万不能影响了生活。田守国却坚持说:“我一年的五保金有9300元,还有养老金1200多元,家里有田种有吃的,门口种了点药草,每年还能换几个钱。再过十来天,我在这里就上满两个月班了,一个月还有千把块收入。我一个老人,吃不了多少,也花不了几个钱。”
田守国说:“承蒙党的照顾,衣食无忧,现在国家有难,虽然钱不多,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表达我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
广水市推荐
宋自成 妙手仁心的抗疫斗士
宋自成,广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兼中医科主任,随州首届“神农名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启动以来,他第一时间积极请战,是首批进入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之一。他带领团队始终坚守在抗疫前沿阵地,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愈了74位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
随着广水地区发热病人不断增多,二医院感染病房从一个病区增加至六个病区,宋自成身为感染科主任,除了管理病区的病人,还要兼顾发热门诊工作,吃住在医院两个月,没有回家过。从规范发热门诊工作流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识的培训、诊疗指南的讲解、发热患者的排查、疑似病例的收住院,包括对患者情绪的安抚、战友的相互鼓励,处处都是他忙碌的身影。眼疾、高血压等这些缠绕他多年的老毛病,他全然不顾,一心扑在患者的救治工作中。
去年农历腊月二十九,从武汉肿瘤医院住院化疗回广水准备过年的一对老夫妻,因双双发热,来二医院发热门诊就医。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先生的病情好转,但老太太仍发热不退,连续几天吃不进饭,她告诉丈夫说:“我可能快不行了,想吃点苹果。”可是在全封闭的情况下,哪里去找苹果呢?当宋自成查房了解到这一情况时,马上打电话让家人把苹果送到医院来,接过苹果那一刻,夫妻俩感动得热泪盈眶。急病人之所急,解病人之所难,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的初心和使命。
广水市推荐
易征 冲锋一线的90后民警
易征,广水市公安局关庙派出所的一名90后民警。他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做好案件交接工作的同时,主动放弃休息时间,立即从随州市专案组返回关庙参与疫情防控值守、流行病调查等工作,每天携带几公斤重的单警装备在路面上站立不少于13个小时,一直坚守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2020年2月16日14时许,接到群众求助称:在关庙某学校内79岁的退休教师李某某突发脑溢血脑梗塞,医院因疫情原因暂无急救车可派,李老师身边仅有老伴一人,子女均被隔在外地。易征接警后迅速联系村干部疏通封堵道路,开辟救援通道,并与市急救中心多次协调沟通派遣其他急救车辆救援。急救车抵达龙泉临时开辟的路口时,因15日大雪导致路面泥泞,救护车陷坑。他没有犹豫,迅速跳入车后的泥坑内推车,帮助救护车脱困并引导其抵达患者家中,协助医护人员将病人转移至急救车中。而急救车返回途中再次在同一地点陷入泥坑,他又第二次跳入泥坑推车,帮助急救车脱困迅速前往医院。
在这场抗疫战斗中,他主动写下了申请书,申请火线入党,并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用责任和担当构筑防控疫情的铜墙铁壁,诠释着“疫情在前,公安当先”的铮铮誓言。
广水市推荐
李艳玲 逆风飞翔的“燕子”
李艳玲,广水市广善义工联合会秘书长。她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容人之短,谅人之难。5年来,她力求工作的高标准,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公益活动策划与组织、项目的撰写与实施,她都一一亲力亲为。
疫情来袭,在湖北省联合救灾网络协调机构孝感义工联的号召下,她第一个站出来,及时响应,积极对接各个基金会,上传医院需求数据,并与全国公益组织保持联络,每天工作至少15个小时。截至4月30日,她已经对接到基金会联合爱心企业转赠的防控医疗物资21批,助力广水市防控疫情工作。与此同时,她按照应山街道办事处的部署要求,响应广水市妇联和团市委的号召,在双桥社区外围卡口执勤,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参加执勤的义工严于律己,用实际行动感化行人和车辆;在生活上,时刻关心“战友”们,为他们排忧解难。在缓解医疗物资紧张的同时,她还积极与本地商家和个人联络,争取到生活物资17批,并按照他们的要求,及时将这些物资发放到单位或个人。在去年的七月份,一场大病差点让她丢掉了性命,头发几乎掉光,但她小小的个子,却有大大的能量,用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用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勇于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逆流而上的情怀,就像一只勤劳的“燕子”永不停歇!
曾都区推荐
黄赛 用青春书写战“疫”担当
90后黄赛,是曾都区何店镇人民政府的一名女干部,从去年农历大年三十那天起,她毅然将3岁的儿子托付给父母照顾,和丈夫并肩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60余天没有回过一次家。
黄赛包保的王家河居委会位于何店镇区,人口居住密集、外来人员多、管控难度大,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黄赛第一时间下沉到居委会,政策宣传、人员摸排、物资采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娇小的身影。
10岁男孩小杰的母亲因发热被留院观察,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无法赶回来,黄赛和居委会干部坚持一天三次上门送饭、送零食,直到小杰母亲排除感染出院。得知辖区一名孕妇居家隔离,黄赛主动联系何店镇卫生院的医生,定时上门帮助其检测健康状况,还经常购买新鲜瓜果和营养品送上门看望,让这家人感动不已。
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黄赛积极发挥曾在一家省级媒体工作5年时间的宣传优势,主动认领宣传报道任务,白天入户走访摸排、在路口带头值守,晚上加班加点梳理素材、撰写稿件,不知疲惫的她利用休息时间,先后挖掘先进典型30余个,在省、市、区媒体平台刊发稿件60余篇次,积极宣传何店镇战“疫”故事,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正能量。
随州市中心医院推荐
陈绍斌 战“疫”中坚岐黄亮剑
陈绍斌,1963年10月出生,1987年7月参加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陈绍斌同志被随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任命为医院新冠肺炎诊治专家组组长、龙门院区临时党总支书记。临危受命的他,视疫情如命令,视防控为责任,66天如一日,英勇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线,经常工作至凌晨2点。
他每天到临床一线详细了解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变化,和专家组成员商讨医疗方案,指导危重患者救治。蹲点肾病内科,组建了强肾抗疫和精防控疫专家微信群,做实做细特殊人群的救治工作,收治的559名特殊疾病患者中无一例院内感染。
他先后组织调配防控临床一线医务人员900余人,组建隔离病区8个、疑似留观病区8个、重症监护病区2个、疫情防控临床科室20个,出台各类疫情防控制度、方案等文件120余项。针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组织开展了输注康复者血浆、干细胞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新技术项目,有效降低了重症患者病亡率。
作为市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长,他将自己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医务人员。研制出具有预防作用的防新冠肺炎2号合剂和治疗新冠肺炎普通型的复方金蒲兰口服液。充分利用中西医结合技术优势,在各隔离病区均配备一名中医医师,中医药使用率达到100%,取得了显著疗效。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推荐
胡安云 安定人心的逆行者
胡安云,大洪山风景区医院副院长。
1月21日起,胡安云便不分昼夜投入到紧张的防控工作中,一干就是40多天。在流行病调查工作中,为详细精准了解每一个细节,她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通过面对面反复刨根问底的询问,做到对所有病例的来龙去脉都能“一口清”。她在白天“连轴转”的同时,利用夜晚查阅大量资料,“恶补”疾控知识,为全区防控工作多次提出了很多前瞻性的精准建议。
为搞好消毒工作,胡安云每天带着公共卫生科同事们甘当最美“逆行者”,与时间赛跑、同疫情较量、和生命同行,穿梭在疫情战场的各个角落。她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晚上经常是通宵达旦,持续开展对全区疑似病人、透析患者以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密接者拉网式的健康回访及排查,为景区全面决战决胜防疫阻击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部分人因为被隔离心理压力很大,极易出现心理问题,鉴于这种情况,胡安云主动“加担子”,兼职做起了心理疏导工作。在流调工作中,她和这些人几乎都成了熟人、朋友,他们有什么诉求或心理变化,都会主动找她诉说。她从不推诿,积极回应互动,能解决的问题尽快解决,遇到特殊情况,她会穿上防护服,主动去隔离点与他们进行面对面沟通、疏导。
市委文明办推荐
雷昊 用方向盘筑起防疫战线
雷昊,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者。
作为一名技术娴熟的司机,疫情之初,雷昊便不分昼夜地战斗在转运工作的第一线,一些通过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募集的物资不能送到随州,他便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奔波数百公里,将物资平安运回随州。
全市实行交通管制以后,雷昊又主动请战,成为市中心医院龙门院区医护人员的义务司机。有一次,雷昊将十几箱防护包和上百桶酒精送到指定地点后,卸货过程中拉伤了肌肉,但是第二天一大早,贴着止痛膏药的雷昊又奔波在为疫情防控志愿者送防疫包的路上了,而且一跑就是好几百公里。用雷昊的话说:这一月下来,所跑的里程相当于一辆私家车一年的里程。
疫情防控期间,热心的雷昊依然不忘帮助他人。志愿者乐超的妻子做产检、生宝宝,都是雷昊开车接送。他每天将辛苦组织回来的蔬菜全分出去,忙到晚上八九点回到家,而他自己家的冰箱里却是空荡荡的;高速服务区,遇上外地运送物资的师傅,雷昊也会把连自己也紧缺的防护物资送给他们……
多年来,雷昊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除了一些互帮互助和扶危济困活动外,还经常去敬老院开展义务服务。他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累计献血量5000多毫升,曾获得一次全国无偿献血铜奖,一次全国无偿献血银奖。
团市委、随县推荐
陶王柱 舞动“红丝带”抗“疫”再出发
陶王柱,国网随县供电公司均川供电所所长、党支部书记、“光满·爱心红丝带”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逆行”而上,以“所”为家,积极参与地方防疫志愿工作,战斗在定点帮扶贫困村的疫情防控最前线,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青年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1月23日,疫情的警报拉响,陶王柱立即召集队员们开了一次特殊的支部大会,大家草拟了一份“请战书”,庄重地签上名字并摁上红手印。从大年初三起,陶王柱带领队员们在包点村盛茂冲村疫情监测点开启了“战时”生活。陶王柱每天都带领队员们背上工具包、戴着口罩走村串巷。对乡镇医院、政府驻地等重要单位开展线路特巡;加大“村村响”大喇叭维护力度;手机24小时在线,随时为客户解决用电故障……陶王柱还带领队员们开展特殊时期的志愿服务,了解到封路后村民无法购买生活物资,陶王柱主动当起了“代购员”。他还主动为贫困户送去米、油等生活急需品,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直到解封,他足足坚守了56天。
多年来,他带领服务队扶贫济困,常态化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逐步探索形成了“6+1”扶贫工作模式,他先后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优秀班组长”等诸多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