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1年01月14日
秋栽香菇不转色不出菇现象的补救措施
近期我市秋栽香菇出现不长瘤状物、不转色、不出菇的现象,引起菇农的恐慌,也令全社会各界人士担忧。现根据食用菌协会专家组观察勘验,结合当前的情况,建议广大菇农根据菌棒病情轻重分开管理,以下补救措施供受灾菇农参考:
1、病情较轻的菌棒,其症状是菌棒上生长有个别瘤状物或转色较淡。需把有硬度的挑出来放在同一棚内进行单独管理。措施:一是用薄膜遮阳网等覆盖出菇棚,保持温度在16-24℃之间养菌,超过此温度必须通风降温,每天在中午时候进行一次20-30分钟换气增氧,保持棚内空气新鲜,待其菌丝复壮就会进入出菇的生理成熟期,当出现菇蕾时就可进入正常管理。若还没有转色或不出菇,继续静养,待翌年春再进行出菇管理。二是催菇泡水要掌握一定的标准,如果菌棒在制作期间按照标准兑水,第一次尽量不要超过1.5斤,水分过大会引起菌丝窒息而衰亡。
2、病情较重的菌棒,其症状是菌棒表皮菌丝淡灰色,有明显黑褐色斑块和拮抗线,并伴有轻微烂料、用手拧培养基微软的现象。这种菌棒要在8-20℃之间的较低温环境中培养,让其慢慢地恢复香菇菌丝的活力,切勿长期覆盖菇棚,保持棚内空气新鲜,如果管理精心,在翌年春可望出菇。
3、病情严重的菌棒,其症状是菌棒表皮菌丝暗灰色,棒内菌丝发暗黄、培养基变软,或有绿霉出现,用手拧培养基易散开。这种菌棒要及时搬出菇棚,可用来堆制发酵作肥料,或出售给制作生物肥的厂家。
4、现已出菇的菌棒,在出菇管理上要同正常的菌棒一样管理,但在养菌补水上必须与正常菌棒管理区别开来,菌棒内的水分切勿过大,否则会引起菌丝窒息衰退,出现出第二茬菇时大量烂棒或不能出第二茬菇就烂棒的现象。
1、病情较轻的菌棒,其症状是菌棒上生长有个别瘤状物或转色较淡。需把有硬度的挑出来放在同一棚内进行单独管理。措施:一是用薄膜遮阳网等覆盖出菇棚,保持温度在16-24℃之间养菌,超过此温度必须通风降温,每天在中午时候进行一次20-30分钟换气增氧,保持棚内空气新鲜,待其菌丝复壮就会进入出菇的生理成熟期,当出现菇蕾时就可进入正常管理。若还没有转色或不出菇,继续静养,待翌年春再进行出菇管理。二是催菇泡水要掌握一定的标准,如果菌棒在制作期间按照标准兑水,第一次尽量不要超过1.5斤,水分过大会引起菌丝窒息而衰亡。
2、病情较重的菌棒,其症状是菌棒表皮菌丝淡灰色,有明显黑褐色斑块和拮抗线,并伴有轻微烂料、用手拧培养基微软的现象。这种菌棒要在8-20℃之间的较低温环境中培养,让其慢慢地恢复香菇菌丝的活力,切勿长期覆盖菇棚,保持棚内空气新鲜,如果管理精心,在翌年春可望出菇。
3、病情严重的菌棒,其症状是菌棒表皮菌丝暗灰色,棒内菌丝发暗黄、培养基变软,或有绿霉出现,用手拧培养基易散开。这种菌棒要及时搬出菇棚,可用来堆制发酵作肥料,或出售给制作生物肥的厂家。
4、现已出菇的菌棒,在出菇管理上要同正常的菌棒一样管理,但在养菌补水上必须与正常菌棒管理区别开来,菌棒内的水分切勿过大,否则会引起菌丝窒息衰退,出现出第二茬菇时大量烂棒或不能出第二茬菇就烂棒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