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2021年03月30日
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第二场新闻发布会(摘要)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陈云、王聪莹整理 

   一、市中级人民法院如何发挥职能作用,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张涛:

  持续加强信息平台和硬件设施建设,强化部门协作,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方便市场主体参与诉讼。
  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营商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并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涉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登记等案件的审判力度,着力解决执法不作为、乱作为和过度执法等问题。
  加强对涉企案件的经济影响和风险评估制度,提高涉企案件审判质效,并将相关重点案件纳入院庭长监管范围;对所有涉企案件实行重点评查,一案一评。
  畅通涉企案件执行高速通道,加强与公安、公积金中心、通讯、市场监管、不动产管理等部门的协作,并依法执行查封、扣押、冻结等。
  推动失信惩戒和限制消费精细化、精准化,同时健全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并审慎适用强制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执法行为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推广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构建知识产权多元解纷机制,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力和水平。统一知识产权执法标准,统一侵权事实认定标准,统一入罪标准。
  大力提升破产审判质效。组建专业审判团队,推动建立常态化府院破产联动协调机制。在全市法院系统建立破产案件绩效考评机制,每季度通报审理进度。 

   二、如何强化土地要素保障,促成新企业新项目早落地早开工?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王定志:

  用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渡期政策。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渡期中,引导工业企业规范选址。对符合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由政府出具承诺函,承诺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不符合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项目落地规划实施方案。
  会同各级政府做好工业用地报批前期工作。将征地报批中的11项法定程序提前实施,一旦有项目落地,即可快速启动征地报批等后续程序,保障企业项目早落地,也不会造成土地闲置。
  积极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将达到“净地”标准和动工开发所必需的基本条件的拟出让国有建设用地,在土地招拍挂出让时带指标一同公开出让,企业竞得土地后办理告知承诺手续后,即可开工建设。同时,对工业用地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加强资金保障。
  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并联办理用地报批各项审批手续。由各业务科室明确1名熟悉政策、业务能力强的审查人员集中对用地报件进行并联审查,不再进行科室内的会审会签。实行专班负责、容缺受理,及时调配耕地占补、林地等要素指标,推动项目用地快报快批。 
    
  三、如何确保优化营商环境60条中提到的“3个工作日内核发规划许可证”?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王定志:

  改革审批制度。制定了带方案出让土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材料清单、流程图和办理时限,并纳入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系统,实行网上办理。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合并到一个阶段办理,精减办理环节和材料。
  完善审批机制。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将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列入告知承诺制事项,申请人作出承诺,在承诺期内补交申报材料,根据申请人信用等情况实行容缺受理,并落实事中事后监管责任。
  靠前服务。靠前服务帮助建设单位熟悉审批流程、利企便民政策和产业布局规划,结合工程实际按照规划条件拟好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推动项目拿地即开工。 

   四、在建设项目报批环节,如何缩短施工许可证办理时限,优化供水供气报装服务?
  市住建局局长熊忠海:
  在缩短施工许可证办理时限方面——
  实行“多图联审”,将消防、人防、技防等设计图纸实行联合审查,统一由一个图审机构出一份审查报告,供各审批部门共享使用。同时,根据建设项目分类,缩小审查范围。
  实行房屋建筑工程分段办理施工许可,同时调整办理限额为“工程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下(含100万元)或者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含500平方米)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可以不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
  取消工程安全监督手续办理,将质量监督手续并入施工许可,实行一次申请、联合勘查、一次审批。
  在优化水气报装接入流程方面——
  调整报装程序。将供水供气报装提前到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办理,实现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竣工验收直接接入。
  提升审批质效。推行最多3个工作日(不含道路挖掘行政审批和施工时间)完成供水报装审批,申报流程缩短为用水申请和签订施工协议2个环节,只需提供1项材料。供气报装缩短为受理报装、踏勘签合同、验收通气3个环节,仅需提供1件材料,全程网办零跑腿。
  提升服务水平。规范行业管理,在服务窗口公开供水供气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 

   五、在助力企业人才招引、留用等方面有哪些新举措、新政策?
  市人社局局长刘熙发:

  实施三个计划。继续实施“我选湖北·聚才随州”,今年力争再吸引3千名大学生到随州企业就业。常态实施“企业招聘进高校”,分类组团到专业对口的高校开展现场招聘会。扩大实施“院士专家企业行”等计划,协调专家来随为企业提供“点对点”的服务。
  调动三方力量。归集各职能部门政策和服务项目,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综合性的人才服务窗口;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做大做强,提高人才配置的市场化;支持企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今年计划为企业开展补贴性培训1.9万人次。
  深化三项改革。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改革,今年计划扩大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试点范围,做到“职工技术怎么样,用人单位说的算”。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开展专业技术人才中级职称“特殊评审”,“将考场设在工厂,把评审搬进车间”,同时积极推进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改革,“让蓝领也能评职称、当专家”。深化技工教育改革,支持技工院校对接随州产业需求,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 

   六、在推进创新创业上,除了贴息贷款政策外,今年将有哪些新政策支持大众创业?
  市人社局局长刘熙发:

  提供创业培训、指导和孵化服务。有创业能力、创业愿望的人员均可免费参加公共创业培训机构组织的创业意识培训和创业培训,对初始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开业指导、项目评估、风险预测、企业管理等全方位创业指导服务。初始创业人员可申请入驻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符合条件的人员,可按政策规定落实场租、水电费补贴。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自主创业者提供创业扶持补贴。
  持续开展“创业示范项目”和“优秀创业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并开展典型宣传。
  积极推荐申报省级创业扶持项目。省内外普通高等学校5年内毕业的大学生,在我市自主创办企业、个体经营或从事农业合作社,并依法登记注册,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正常经营一年以上,可推荐省级创业扶持项目,申请2万至20万元的创业资金扶持。 

   七、对照优化营商环境60条,税务部门将如何进一步减税负、优服务、助发展?
  市税务局局长张雪松:

  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继续执行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和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等制度性减税政策,让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
  进一步优化办税流程。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巩固“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成果,落实省税务局等十五部门推进纳税缴费便利化改革30条措施。推进财行税“十税合一”一体申报、出口退税“零延时”办理、房地产交易“一网通办”等硬措施。
  进一步强化部门合作。依托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与人社、医保、财政、人行等部门资源信息交换共享,提升“以数治税”质量。深化大数据分析运用,加快推进“五位一体”社保缴费、“银税互动”信用增值等服务。
  进一步优化税收执法。完善税收政策执行反馈机制和税务复议、应诉工作机制,依法维护纳税人缴费人权益,推进精确执法、精准监管,维护公平正义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