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2021年04月23日
广水交出脱贫攻坚优异“答卷”

  广水市着力培育特色产业,构建“村集体+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扶贫产业稳健发展、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图为观音村投资2000余万元打造的神怡生态园,该园常年聘请50多人从事管护工作,每人月均工资2000多元。(随州日报通讯员王志祥摄)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程淇 通讯员 高教荣
  249种扶贫产品通过省级认定,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湖北特色馆,线上线下销售额超6亿元;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增加到30种,在家贫困对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易地扶贫搬迁住房登记办证并发放完毕,4000余户搬迁群众“吃下定心丸”,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登记发证获国家发改委肯定,经验向全国推广……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广水市聚焦“三精准”,强化“三保障”,狠抓“三落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攻坚克难,持续发力,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截至2020年底,全市51个重点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629人全部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实现“清零”。
   政策不松劲,帮扶实打实
  2月下旬,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郝旭东从北京归来。返回驻点村长岭镇泉水村后,他隔三差五就往几家村办企业跑,琢磨如何进一步发展产业。
  泉水村地处徐家河水库库区,属广水市重点贫困村。2017年,时任广水市财政局农村财政管理局副局长的郝旭东被选派为该村第一书记。上任伊始,他紧抓产业扶贫,说服村民流转土地,帮助传奇园艺扩大规模;带着村干部安水电、帮修路,促使财进养殖追加投资800多万元,修建莲虾共作基地;统筹资金,建成333千瓦光伏发电站和40亩月季花海,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0万元以上……2017年底,泉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291人全部脱贫出列。
  广水市属“插花”式贫困县。为提升脱贫攻坚整体进程和水平,该市选优配强驻村工作人员,聚力打造一支脱贫攻坚“铁军”,实现帮扶主体、贫困户结对和工作队驻村全覆盖。全市7400余名党员干部,与有脱贫任务的353个村(其中重点贫困村51个、非重点贫困村302个)的所有贫困户实现结对全覆盖,做到帮扶“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去年,广水市创新推出“六大行动”(即贫困人口大普查、扶贫政策大落实、产业发展大提升、人居环境大改善、宣传氛围大营造、非贫困村大投入),全力做好“加试题”、打好收官战。
  该市紧扣“两不愁三保障”,逐步实现从“保障了”到“保障好”的提升飞跃。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健全控辍保学机制。构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村卫生室“五化”和镇办卫生院“四化”全部达标验收。结合全市地理特点,因地制宜实施安全饮水工程,保障农村群众饮上安全水。通过健全有效衔接机制、动态调整机制、社会关爱机制,让困难群众各得其所,应保尽保,应兜尽兜。重点关注剩余未脱贫户、受疫情影响贫困户以及“边缘户”“监测户”,不让一户贫困户返贫,不让一户受疫情影响“边缘户”致贫。
   靶向精准,以发展拔“穷根”
  “搞了5亩虾稻,总收入万把块钱。鸡鸭鹅都卖完了,收入33000元!”陈巷镇水寨村脱贫户郑明元盘点去年收成时,喜上眉梢。6年前,郑明元妻子手臂粉碎性骨折,一家人生活遭受重击。扶贫工作队实地走访后,提出发展家庭养殖的思路,在工作队帮助下,郑明元成功脱贫。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广水市始终将“精准”二字贯穿脱贫攻坚全领域、全过程,对贫困村实行高质量“精准滴灌”,对贫困户实施“精准帮扶”,真正实现治“穷病”,拔“穷根”。
  该市积极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特色扶贫产业技术培训、扶贫产业投入递增、“扶贫车间”带贫、精品名牌打造等行动。在每个贫困村重点培育提升1—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多种带贫模式,完善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带贫效益。目前,该市已形成特色种养、光伏发电、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四大主导扶贫产业,构建了“村集体+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蔡河镇观音堂村瓜蒌种植基地计划投资650万元,种植1000亩瓜蒌,基地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带动50余户困难户就业,人均年增收2200元。城郊街道办事处油榨桥村引进6家企业,累计投资3000万元,流转土地2500余亩,带动全村形成太空莲、王鸽、黑斑青蛙等十大扶贫产业。
  扶贫产业一端连着企业,一端连着贫困户。该市引导各类市场主体采取租赁、托管、订单、务工、入股经营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大自然农业采取“公司+困难户”产业扶贫模式,建立12000余亩稻虾连作、特色蔬菜种植基地,327户困难户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和务工就业,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