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1年04月26日
“党建针”绣出“振兴图”
——广水市应山街道八一村抓党建促振兴剪影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 刘怡堃
  八一村抓实基层党建促进乡村振兴档案
  4月21日,一场春雨过后,记者走进广水市应山街道办事处八一村,眼前的村庄满目皆景,鸟语花香,妙趣横生。穿行其间,道路宽敞整洁,两侧树木葱郁,来往村民精气神十足,一股和谐发展新风迎面扑来。
  近年来,八一村按照“组织强村、产业旺村、文化兴村、生态美村”的思路,找准基层党建融入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把党的工作贯穿到乡村振兴全过程。用党建“针”,“绣”出了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湖北省卫生村”等称号。
  作为黄继光连队驻地,八一村有着浓厚的英雄底蕴。拥有“英雄人物展”“军民双拥长廊”“廉政文化长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现场教学点,进一步宣扬黄继光精神,大力营造讲奉献、当先锋的浓厚氛围。
  为弘扬积极向上的文明新风,该村在文化广场及道路两侧安装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内容宣传牌66块,经常开展“六佳村模”“先进党员”“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孝子”评选表彰活动,用先进和榜样引领村民,提升村民思想觉悟和文明意识。先后涌现出质朴善良、十几年如一日细心照料婆婆的“十佳好媳妇”杜胜英;身残志坚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共产党员刘征安;不论报酬、无怨无悔甘做义务清洁工的吴艳玲……全村上下形成了学有标兵、争做标杆的良好新风尚,营造出积极作为、崇尚美德的良好氛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下沉单位、党员”的帮助下,该村在各自然湾植树13200棵,在寨坡山等荒山种植松树117亩,在福邻小区及军民双拥路口建设绿岛2个,共植绿2600平方米。划分4个卫生责任区,并安排4名绿化卫生专管员,定点定时地负责卫生打扫清运、树木绿化养护管理。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该村响亮提出“美丽八一”的口号,结合“党旗领航文明共创”,成立了3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清理卫生死角20余处,劝导制止不文明行为200余人次,整治违规乱建17起……
  “如今夜晚活动有中心,散步有广场,照明有路灯,日子过得比城里还舒坦。”村民吴克勇高兴地对记者说。
  为提升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该村党支部主动谋划,投入资金20余万元完成六组学堂湾电气化改造,投入资金10余万元在学堂湾建设8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投入资金100多万在福邻小区建成3500平方米的运动中心。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城区近郊地理环境和乡村文化优势,在八一水库修建了集休闲、娱乐、饮食于一体的“铭流山庄”,每年参与休闲、娱乐、垂钓上万人次;在滨河休闲街,打造特色美食,如地锅饭、“裤腰巴”、土家菜等饮食文化一条街;在福邻小区兴起以广场文化、农家农庄生态休闲为主的多家农味饭庄;在刘家湾种植莲藕320亩,利用旗杆山荒山荒地种植油茶200亩。
  学党史、沐党恩、瞻英雄、强党性。为落实落细党建任务,应山街道办事处开展“一月一观摩”活动,将八一村定为观摩点,旨在通过现场教学,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八一村坚持党建引领发展,把党的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使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走出了一条‘乡  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党建探索之路。”应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屾告诉记者,应办将以八一村为样板,积极引导各村、社区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统一,进一步建强组织、盘活经济、推进治理,奋力书写“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