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2021年04月27日
逐梦沃野绘新景
——曾都区奋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吴财荣通讯员张家华宋成刚
  曾都之春,满目苍翠,层林叠嶂,繁花似锦,如诗如歌。绿色之中,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孕育着无限生机——
  产业发展持续发力,土地保护利用成效显著;城乡融合快速发展,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创新开展乡村治理,涉农改革稳步深入推进……
  乘春风,绘蓝图,党旗引领更奋进,振兴路上争朝夕。如今的曾都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战略谋划绘好“施工图”
  “高位推进”动起来,“拓展思想”实起来,“产业引擎”强起来。近年来,曾都区尽锐出战,决战决胜全面小康,为乡村振兴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曾都区成立了乡村振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和区直相关部门均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机构及工作专班,形成了条块结合、横纵合力、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格局。
  高位推进,谋定后动。2020年,曾都区委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共组织中心组学习3次,区级领导干部讲专题党课5次。与此同时,坚持媒体宣传与干部宣讲相结合,把政策悟深悟透,为全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区牢固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通盘考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公共服务等要求,上下衔接、总分对接,先后出台了《曾都区乡村振兴五年发展战略规划》《曾都区美丽乡村建设五年推进规划》。引导各地立足资源禀赋、突出产业特色、明确功能定位、确立发展规划,加快形成“一镇一业、一业一链”发展格局。何店镇建强工业园,以金龙集团为引领,打造“全市近郊发展第一镇”。万店镇推进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全市蔬菜产业第一镇”。府河镇发挥全国重点镇优势,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全市乡村振兴第一镇”。洛阳镇聚焦金色银杏、红色文化、古色村落、绿色生态,打造“全市全域旅游第一镇”。
   要素保障夯实“硬支撑” 
  一排排整齐的房屋美观气派,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宽阔的柏油路干净整洁,别致的庭院鲜花怒放……走进府河镇百里生态走廊,一副新农村建设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府河镇以“府洛、淅孛公路”为主线,以通村公路为支撑,建设具有府河特色的百里生态走廊。投资425.4万元,全面完成淅孛公路府河段扩改垫方工程;投资150万元,在公路两侧栽植风景树2万余株,打造湾子林及特色小景点10余处。淅孛路沙青段沿线25个自然村庄、府洛路沿线17个自然村庄进行整体包装,并做好村庄道路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使村庄和自然湾干净、整洁、美观,达到整体有景、户户有色的效果。
  近年来,曾都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千方百计引项目、实实在在建项目。2020年,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30个重点项目。4个乡镇级污水处理厂、3座镇中心垃圾中转站投入运行,23854户农民用上了干净卫生厕所,1283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建成镇级电商服务中心4个,村级电商服务站62个。
  为激活发展要素和资源,该区大力整合涉农财政资金支持乡村振兴,近三年累计整合涉农资金、财政预算资金3.91亿元,部门项目资金2.62亿元。在全省率先成立曾都区乡村振兴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筹措资金1.2亿元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统筹推进走活“全盘棋” 
  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延伸到家家户户,一幢幢漂亮的小楼拔地而起,一盏盏新颖的太阳能路灯照亮角角落落……走进洛阳镇小岭冲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富有现代气息的新村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
  小岭冲村把发展产业放在首要位置,规模流转土地种植集观赏、采摘于一体的高端水果300亩,发展银杏采叶园600亩,发展农家乐12家,集体经济逐年壮大,村民收入不断增加。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曾都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市场思维经营农业,以改革办法提升农业。发展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2家,创建省级产业融合示范村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767家、家庭农场188家。
  美丽田园,引来游客,记住乡愁。
  阳春4月,走进万店镇小河沟村,一排排民房整洁气派,树木、凉亭、文化长廊、休闲广场等点缀其间,美不胜收。然而,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滩。
  近年来,在政策扶持下,小河沟村产业迅速壮大,发展大棚蔬菜种植2000多亩,并引导蔬菜种植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使小河沟村逐渐成为“景村一体、产村一体”的美丽乡村。
  该村投资30多万元,建起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300多平方米,展示着数百件旧时农村生产生活用具,农耕文化体验馆里纺车、铜匠挑子、犁辕、斗笠、蓑衣依次排开,游客可在体验劳动中购买自己生产的农产品。
  记者了解到,曾都还通过拓展农业功能,推进种植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一些村湾不但突出了地域特色,还将农耕民俗文化融入产业发展,取得良好效果。
  绿色是乡村最美的底色。曾都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乡村建设,共创建省级示范村4个、区级示范村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