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1年06月05日
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农港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琴
深入实施主体培育和农产品加工千亿产业工程,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小进规、规壮大、大变强”,将随州建设成为“优质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农港。到2025年,力争农产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50家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培育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60家以上,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0亿美元。
——摘自《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到2023年,全市香菇种植规模4亿袋以上,产业链产值500亿元以上,外贸出口8亿美元以上。努力把随州建成全国重要的香菇科技研发中心、香菇精深加工中心、香菇产业交易中心、香菇文化博览中心。
——摘自《随州香菇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3)》)
随州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农产品资源富集,特色鲜明。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两香一油”(香菇、香稻、油茶)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业。随州农产品出口多年稳居全省第一,香菇出口总量保持全国前列,形成外贸出口“随州现象”。
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立足我市农业产业基础和农产品出口优势,奋力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农港,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彰显随州担当,为“十四五”时期我市农业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农业产业化是影响农业现代化和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市将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快产业链建设作为打造“现代农港”的重要内容,对标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积极谋划推进香菇、香稻、油茶、特色蔬菜、茶叶、优质果、黑蒜、家禽、生猪、中药材十大产业链建设。特别是重点聚焦“两香一油”等“六个一”特色产业,在夯实产业基础、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加速转型升级、加强精品名牌建设、加大资金政策支持等方面综合发力,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
强化重大项目拉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我市抢抓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疫后重振“十大工程”等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2020年,我市争取中央农业产业强镇(香菇)等项目资金3000万元;日前,我市又争取到湖北鄂西北香菇产业集群项目资金1600万元(2021-2023年共计4800万元),并被全域纳入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品源现代调味品工业园建设项目、香思里年产10万吨面粉生产线应急加工仓储物流项目、大自然米业年产20万吨优质香米应急加工仓储物流项目、湖北共富百万头生猪食品产业链项目、湖北正大亿只鸡产业链延伸项目、田丰现代农业道地药材产业基地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推进,将有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强化精品名牌打造,提升美誉度竞争力。我市持续加大“随州香菇”国家级品牌、“随州香稻”省级品牌创建和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产品推介会、交易会、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广泛宣传推介我市特色产业、特色产品;鼓励引导企业积极使用“随州香菇”“随州香稻”等公用品牌和自主品牌,形成“一品双牌”,加快推进“随州油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牌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2019年以来,“随州香菇”连续三年登录央视多个频道,知名度大幅提升。以辛丑年寻根节为平台,我市高调营销香菇、泡泡青、拐子饭、黑蒜“随州四宝”等特色农产品。在“炎帝故里随州好物节”宣传推介活动中,“随州四宝”“随州六大好物农品”等刷爆网络。
强化政策组织保障,不断夯实要素支撑。去年12月,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正加快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重点产业链建设意见》,建立农业产业化重点产业链包保机制,实行每个产业链由一名市领导领衔、一个市直部门牵头、一个专班主抓、一套实施方案落实,重点解决制约产业链发展的难题;设立1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100亿元,支持香菇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设立8-10亿元担保基金,为企业担保贷款80-100亿元,破解农业企业融资瓶颈;加快培养各层次农业产业人才,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的随州香菇学院即将落地,今年秋季可首批招生,为香菇产业发展夯实人才支撑。
强化服务机制创新,放大农产品出口优势。以食用菌、茶叶等为代表的随州外贸出口趟出了一条“无中生有、有中生优”的发展新路。我市健全“税贸协作、银企合作”模式、创新“政策撬动、部门联动”等机制,持续优化服务,催生外贸内动力。2020年,全市农产品出口7.42亿美元,总量居全省第一;今年1至4月,全市农产品出口2亿美元,总量居全省第一。5月9日,随州海关全面开办业务,全面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当前,我市以出口龙头企业以商招商为重要抓手,推动转型升级,做大出口增量,持续放大农产品出口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