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年01月05日
蹄疾步稳

















策划朱西胜策划//朱西胜文钟克波文//钟克波图黄金苗图//黄金苗惟有担当,方能勇毅笃行;惟有创新,方能勇立潮头。
2021年,随州高新区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奋力建设“三城四基地”,打造“创新高地、产业新城”,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绘就了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额分别增长9.5%、27.72%、22.6%、15%、35%,增速均领跑全市。
成绩的背后有什么秘诀?“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郭晓东如是说。过去一年,随州高新区解放思想,用改革的方法,大力破解“高”“新”元素不精、发展环境不优、体制机制不顺、招商引资项目小且少等四大难题,激发强劲发展力量,取得了全年精彩。
突出“高”“新”点燃项目引擎激活发展动能
齐星集团智能化车间,机械手准确无误地喷塑、压模、切割,每两分钟就造出一个驾驶操作台;泰华电子历时数十年研发的“基于MEMS工艺的微型音叉谐振器”,正在操作台上批量生产,该产品获得2021年度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去年以来,随州高新区以“高”“新”立意打造最强“经济高铁”。坚持以优争先、以质取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全年新增数字化生产线27条,数字化车间10个,智能工厂8家,机器换人示范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犇星新材料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移动应急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纳入国家产业集群试点(培育),10家企业入围全省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
在“汉襄肱骨、神韵随州”建设中勇担责任与使命,以非常之为推进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随州高新区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坚定不移把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按下产业项目大建设的“快进键”,用实干和担当奋力书写“十四五”精彩开篇。
2021年,高新区新引进项目22个、合同金额216.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抢抓政策“窗口期”,精心谋划储备项目118个、总投资232亿元,形成了“储备一批、实施一批、建成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全年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25个,齐星智能制造、品源现代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黄鹤楼酒业搬迁改造、东风马可迅铝制车轮、湖北正大万吨熟食等项目建成试投产,利康生态健康园、随帝福都卡式炉制造、国能长源随州火电厂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大数据产业园5栋功能区主楼完工并交付使用。
打好土地供给攻坚仗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
把急难险重任务的“战场”作为检验干部作风与能力的“考场”。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抽调精干力量,组建4支强有力的征迁工作专班,日战夜突,加班加点,连续作战,强势攻坚,千方百计筹资4.5亿元,共征用17个村(社区)集体土地4310亩,征迁量和征迁速度创高新区历史之最,为园区建设、项目落地和推进“标准地”出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彻底扭转了“项目等地”的被动局面。
青春化工园一期征收净地1420亩,配套基础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已有7个项目签约入园,二期征地1700亩已全面启动。铁北园区及火电厂铁路专线、品源二期等项目征地全部完成,为项目落地开工提供了强有力的供地保障。全年共12个批次1799.65亩土地手续获批,另有2510.38亩土地正在组卷待报。
加大土地征迁和用地报批工作,做实土地资源要素保障。规划占地5.9平方公里的青春化工园,目前已完成整个园区规划设计,首批入驻化工项目用地“七通一平”全部到位,企业“拿地即可开工”。加大高质量化工项目招引力度,力争三年实现“满园工程”。
乾星化工产业园、北新建材产业园、铁北工业园及火电厂铁路专线、品源二期等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如期完成;随州电厂铁路专线项目13.74公里红线范围内575亩土地和铁北、城东工业园龙牧专汽、凯威高分子、曙腾通讯、香港佳日、裕欣生物、品源二期等项目用地全部征迁到位、项目场平基本完成。
当好精品“店小二”打造全市最优营商环境
2021年6月,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促进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机制,为高新区聚焦主责主业,凝心聚力谋发展、心无旁骛抓项目提供了坚定有力的支撑。
高新区主动靠前服务,当好金牌“店小二”,建立重点项目调度机制、包保机制,实行台账管理,切实解决阻碍项目建设的问题,做到清单化管理、节点化推动、责任化落实,切实做到专班包保有力度、服务到位有温度、项目落地有速度。
为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新区新组建政务服务中心,承接市级首批赋权清单,推动市场主体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减跑动,为园区内企业创造高效、便捷、迅速的办事条件,以此传导高新“温度”,塑造快节奏、高效率、精服务的高新形象,着力打造营商环境高地。
“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启用,标志着我区承接市级审批服务事项取得新进展,全区深化‘一次办好’改革迈上了新台阶,对提升园区政务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项目引进等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郭晓东介绍,“目前中心可为企业提供110余项全生命周期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服务,基本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去年8月至今共办理2300多单业务,新增市场主体1444家。”
2021年12月初,该区首个工业项目“四证联发”,仅用3日完成了原来需40个工作日的办证流程,龙牧专汽实现“拿地即开工”。
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发展大气场
经济发展的目标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但是干部成长的“天花板”太矮,或者流通渠道不畅,极易导致干部形成干事创业的重度“肠梗阻”。
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赋予高新区县级人事管理自主权”,自此,高新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区镇一体化”,打通区镇干部使用通道。
能者上,庸者下。高新区积极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坚持“赛场”选将、人尽其才。去年7月,随州高新区发布管委会机关内设部门部分正副职岗位竞争上岗公告,党工委书记郭晓东现场出题,竞岗者谈对岗位的认识、未来工作思路、谈实现目标的路径,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综合打分。4名年轻“精兵”脱颖而出,其中半数原为淅河镇普通干部。
除选人用人外,随州高新区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选拔干部。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土地征迁等重要“赛场”,黄刚书、裴锰、陈德纯等一批干部走向项目一线。对于涌现出来的一批市管实绩干部,高新区则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推荐,让他们走向更大的舞台。化工工业园区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李福银,曾任淅河镇党委书记,善作群众工作,他工作有魄力、有思路,在园区土地供给“攻坚战”中频频建功。虽还有不到一年便要退休了,但他工作热情不减、劲头不退。“虽然很累,但环境很好,心气很顺,大家都比着干。”李福银说。
每周六晚云视频项目调度会、每周日书记现场办公会,抓重点、疏堵点、解难点,一个个难关被攻克,一个个痛点被疏通。
面对人少事多实际,随州高新区还大力推行政府雇员制,首期拟向全国高薪招聘40名,充实到招商引资、科技创新、化工安全监管等领域重要岗位。同时,规范“以钱养事”人员管理,严格实行定人、定岗、定责。
念好“四字诀”狠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
2021年12月31日,拟投资30亿元在随州高新区建设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的某国企负责人带队来随考察,当场敲定投资事宜。
令人惊讶的是,从11月中旬双方初步接触到项目落地,随州高新区用时不足两月。
“该项目落地后,是全省第一、随州唯一”,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郭晓东兴奋地说,“随州专汽的产业链优势,市主要领导亲自指挥举全市之力支持,使我们最终从三个候选地中脱颖而出!”
这是随州高新区念好招商“四字诀”成功实践的缩影。2021年,该区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念好“头”、“链”、“云”、“亲”四字招商诀,通过招商会、洽谈会、乡情会等,破解了引资项目少且不大难题,全年新引进项目22个,合同金额216.4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6个。
随州高新区积极探索委托招商模式,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先后与深圳中金公司、上海东方龙集团、中金集团、谷川联行等知名第三方招商机构签订委托招商合作协议。此外,还与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企业家联谊会签订合作协议,为化工园区满园工程提供招商便利。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及时出台优惠政策,为招商引资打下坚实基础。去年12月份,该区出台了《高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十八条”》,在市级招商引资政策层面上寻求突破,确保企业落户高新区能享受土地、供电等优惠政策。
内外兼修赓续发力绘就产城融合“高颜值”
深冬时节,在曾以“湖北联产承包第一村”闻名的淅河镇挑水村,文化广场建设、民房外立面包装、田间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施工已全部完工,这是高新区6个美丽乡村示范建设项目之一。
振兴乡村,让农村人居环境美起来。去年以来,高新区投入1060万元,启动44个村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目前已完成5个示范村、15个整治村规划编制;整合投入资金1836万元,全面启动挑水、新店、老湾3村“二期示范工程”和幸福、虹桥、阳光等7村“巩固提升工程”。筹资235万元新建6处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集中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650余处,整顿占街占道经营320余处,清理垃圾1000余吨,村镇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开展强强联合。该区以龙头引领多点发力,协调促进康华农业与品源现代、黄鹤楼酒业、湖北正大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充分发挥康华农业种植优势,在挑水等村流转万亩土地,为对方定向规模化种植辣椒、大蒜、大米、小麦、玉米等产品,加速加工企业主料生产本地化。全区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培育省级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2家、农村实用人才“双创双带”示范基地1家。
推进农旅结合。以25公里旅游循环道路为重点,文旅赋能农业产业化发展,强力打造“府君山生态示范片”、独山龙王坳3A级景区、挑水荷花生态园,辐射带动16个村集体增产创收,直接受益群众2万余人。以农产品深加工和采摘观光旅游为重点,初步形成九大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
促进企民融合。鼓励村集体集中配置资源资产,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党组织+”打造立村产业。目前,各村运用产业帮扶专项资金和本村原有资源,普遍采取入股分红和自主发展的形式,平均回报率均可达到10%以上。
此外,高新区扎实推进316国道高新区段扩建工程、青春二路、蕙兰居安置房等28个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望城岗安置房等一批工程项目建成。
彰显高新担当奋力冲刺国家高新区百强行列
随州高新区如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郭晓东表示,新的一年,随州高新区将加快建设“三区四基地”,奋力打造“创新高地、产业新城”,为谱写“汉襄肱骨、神韵随州”建设新篇章、争当“四个示范”贡献高新力量、体现高新担当,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如何达成目标?郭晓东号召全区党员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员聚焦主责主业,全情突破招商引资,全程强化要素保障,全速推进项目建设,全心服务企业发展,全力做大产业集群,全域抓实产城融合。
蓄势突破、提升能级,推动产业发展裂变倍增。升级传统产业,采取战略重组、资源整合、市场整顿、科技创新“四个举措”,引领专汽产业向低碳和应急方向发展;做强优势产业,围绕电子信息、农产品深加工、精细化工、新能源“四大产业”,做好耦合、整合、融合、契合“四篇文章”,加快建设“四大基地”,推动投资30亿元的犇星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投资30亿元的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抢占未来产业,依托大数据产业园,整合市域数据资源,加快“数字中台”和数字化转型大脑建设,打造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基地。做大新能源产业,推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推动投资近50亿元的国家能源集团随州火电项目、投资50亿元的随州高新区1200MW光储综合能源项目加快建设。
革故鼎新、激发活力,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推行人员聘用制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管委会部分内设机构人员和全部“政府雇员”“以钱养事”人员实行岗位聘任、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聚集主责主业,理顺代管淅河镇关系。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互联网+放管服”改革,聚焦“一网通办”“一事联办”,新建工业项目全面推行“标准地”带方案出让,全面实现“拿地即开工”“四证联发”“交地即发证”。
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建设产城融合魅力新城。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建设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产业新城。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机衔接,在城东文化公园附近新建文帝学校,在万达广场附近新建高端人才公寓。推进淅河镇融入主城区建设,逐步配套淅河镇商、住、医等配套服务,打造高端园区综合配套服务。启动12项化工园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加强淅河镇污水厂运营管理,启动入户管网改造工程建设。
补齐短板、全域发力,绘制乡村振兴富美画卷。落实落细“四不摘”要求,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培育壮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设一批田园综合体。推进10万亩优质稻规模化生产基地、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完成美丽乡村示范村、整治村建设任务;启动淅魏路、淅陈路提档升级建设。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加大涉毒、涉赌、涉诈打击力度,全域开展“平安示范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