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年05月05日
广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刘冬 温文雅 程淇
广水变了!
变美了!桥卧清波,碧水东流。“一河两岸”流光溢彩,夜景迷人。
变暖了!去年新增就业1.3万人,历年最多;民生支出占比达76.4%,创历史新高。
变强了!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广水市2021年进7位、跃居第8位,首次进入25个同类县市的前10名。
……
外在变化,源自内在力量指引。
广水,春秋时期为周王室分封之地,时称贰国。穿越时空,“忠贞不二、矢志不二、勇争第一、不甘第二”的“不贰精神”凝聚成“忠诚担当、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广水精神。
精神焕发斗志、激励前进。淮河源头、桐柏山下,这座默默耕耘的山城,正锚定“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发展目标,奋勇拼搏。思想破冰,发展突围
连日来,广水市风之谷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基地总投资10亿元,拟打造集工业用地、物流仓储、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等功能于一体的风机产业园。
变产业链为产业群,集产业群为产业园。聚焦风机制造、化工、现代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广水市高标准建设“六大园区”。
以风机产业为例。广水市不断延伸、拓展风机产业链,引导风机产业与智能制造、钢铁冶金等产业合作发展。全市风机产业关联企业40多家,能生产60多个系列1000多种规格、型号的风机,连续17年被纳入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广水市是全省10个“百强储备县”之一、随州重点支持的“百强冲刺县”。
重任在肩,是压力,更是动力。
按照省委要求,广水市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常态化推动作风改进,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开展“明职责、提能力”2.0版,党员干部职责上肩、加压奋进,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
——开展“学习榜样、接续奋斗”系列活动,人人学习榜样、争当榜样,激发创新突破强大动力。
——建立“1(市委常委会)+3(人大、政府、政协党组)+2(法院、检察院党组)+N(镇办、市直单位党组织)”工作领衔推进机制,“关键少数”知责明责、领责履责,示范带动“绝大多数”。……
措施强力推进,作风日益扎实。人心思齐、人心思进,汇聚出克难奋进的强大合力。
王店断面水质顺利达标,水质“下行”趋势扭转,为全省环保达标作出了50%的贡献。
应办十年“路梗阻”一朝打通,真情融化坚冰,“断头路”变成“兴业路”。加压奋进,量质齐升
铁水奔涌,钢花飞舞。广水华鑫冶金工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一派繁忙。
华鑫冶金是广水市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曾一度停产,濒临倒闭。当地政府及时出手,先后三次重组华鑫冶金。公司投入资金8亿元,启动节能降耗、环保技改等项目,加速向绿色低碳型企业转型。去年公司涅槃重生、产销两旺,实现产值近40亿元,创税收3亿余元。
以华鑫冶金为引领,广水市高起点规划建设冶金低碳产业园,成功引进昌瑞纺织、中耐新材等29个优质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
成绩来之不易,更显责任担当。过去一年,挑战多重叠加,拼搏赢得精彩,广水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8%,增幅位居随州第一。地方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突破80%,增幅在全省25个同类县市中排名第一。
项目建设蹄疾步稳。2021年,引进资金11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6个。总投资30亿元的中粮家佳康广水肉食品全产业链、投资100亿元的风光水储等项目相继落户。34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2亿元。
产业发展提档升级。与沈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风机产业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10亿元;钢铁冶金、军民融合产值均突破50亿元;新能源产业总装机110万千瓦,年发电20亿千瓦时。全年新增规模企业15家、达196家,新增限上商贸企业40家、“四上”企业68家。
锚定目标,冲刺百强
3月31日,广水市举行三月份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签约项目22个,协议引资112.93亿元。
4月1日,湖北“省市县三级联动优化营商环境”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举行,广水市作为2021年度全省营商环境进位明显的县(市、区)代表,面向全省推介优化营商环境首创经验和基层实践。
……
节奏紧锣密鼓,硬招实招频出。
“敢与强的争、敢向高的攀、敢同快的比。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就一定能挺进全国百强,再创广水辉煌。”号角催征,人心激荡。冲刺百强,唯干唯实唯先。
项目建设争速度。持续发挥“督查面对面”、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作用,精准推送、精确直达政策,推动全市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落实市级领导领衔招商、镇办主职带头招商、部门负责人参与招商、专班驻点招商工作机制,深入推进“胎”招商、“链”招商、“脑”招商。坚持找项目、争项目、建项目一体推进,着力打造“招引-落地-建设-投产-达效”工作闭环。
产业发展争先进。加快建设“风之谷”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杨寨工业园、化工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返乡创业园、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等“六大园区”。推动徐家河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华山、三潭国家级5A景区建设,打造十条风情旅游小街,推进百城百村景区化,发展千家民宿经济,形成穿线成链、连线成片文化长廊、旅游区块。围绕优质稻、食用菌、特色蔬菜等七大产业,打造一批百亿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设施订单农业、数字智慧农业,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城乡融合争标杆。推进“一河两岸”北扩南延,加快建设九龙河、护城河两大片区,改造老旧小区(片区),见缝布景打造沿道绿廊、街心绿地等景观小品,规划建设东大街、东正街中心停车场,引车入库、还路于民。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现代农谷核心区、徐家河高质量融合发展示范区、军民融合发展引领区、产城融合样板区“五大片区”建设,培育镇域“小老虎”。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人民公司”创建,发挥市场化深度运营、公司化高度示范、效益化广度引领作用,实现产业变强、乡村变美、农民变富。
服务群众争一流。持续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全面消除城区“大班额”,规范民办教育和校外培训机构。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实现389个村级卫生室至少配备一名大学生村医。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推进戏曲进校园、送戏下乡、全民阅读等活动。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和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深化“逢事说事、逢四解事”,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包案接访。推进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常态化,加快“红色物业”全覆盖。
广水变了!
变美了!桥卧清波,碧水东流。“一河两岸”流光溢彩,夜景迷人。
变暖了!去年新增就业1.3万人,历年最多;民生支出占比达76.4%,创历史新高。
变强了!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广水市2021年进7位、跃居第8位,首次进入25个同类县市的前10名。
……
外在变化,源自内在力量指引。
广水,春秋时期为周王室分封之地,时称贰国。穿越时空,“忠贞不二、矢志不二、勇争第一、不甘第二”的“不贰精神”凝聚成“忠诚担当、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广水精神。
精神焕发斗志、激励前进。淮河源头、桐柏山下,这座默默耕耘的山城,正锚定“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发展目标,奋勇拼搏。思想破冰,发展突围
连日来,广水市风之谷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基地总投资10亿元,拟打造集工业用地、物流仓储、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等功能于一体的风机产业园。
变产业链为产业群,集产业群为产业园。聚焦风机制造、化工、现代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广水市高标准建设“六大园区”。
以风机产业为例。广水市不断延伸、拓展风机产业链,引导风机产业与智能制造、钢铁冶金等产业合作发展。全市风机产业关联企业40多家,能生产60多个系列1000多种规格、型号的风机,连续17年被纳入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广水市是全省10个“百强储备县”之一、随州重点支持的“百强冲刺县”。
重任在肩,是压力,更是动力。
按照省委要求,广水市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常态化推动作风改进,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开展“明职责、提能力”2.0版,党员干部职责上肩、加压奋进,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
——开展“学习榜样、接续奋斗”系列活动,人人学习榜样、争当榜样,激发创新突破强大动力。
——建立“1(市委常委会)+3(人大、政府、政协党组)+2(法院、检察院党组)+N(镇办、市直单位党组织)”工作领衔推进机制,“关键少数”知责明责、领责履责,示范带动“绝大多数”。……
措施强力推进,作风日益扎实。人心思齐、人心思进,汇聚出克难奋进的强大合力。
王店断面水质顺利达标,水质“下行”趋势扭转,为全省环保达标作出了50%的贡献。
应办十年“路梗阻”一朝打通,真情融化坚冰,“断头路”变成“兴业路”。加压奋进,量质齐升
铁水奔涌,钢花飞舞。广水华鑫冶金工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一派繁忙。
华鑫冶金是广水市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曾一度停产,濒临倒闭。当地政府及时出手,先后三次重组华鑫冶金。公司投入资金8亿元,启动节能降耗、环保技改等项目,加速向绿色低碳型企业转型。去年公司涅槃重生、产销两旺,实现产值近40亿元,创税收3亿余元。
以华鑫冶金为引领,广水市高起点规划建设冶金低碳产业园,成功引进昌瑞纺织、中耐新材等29个优质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
成绩来之不易,更显责任担当。过去一年,挑战多重叠加,拼搏赢得精彩,广水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8%,增幅位居随州第一。地方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突破80%,增幅在全省25个同类县市中排名第一。
项目建设蹄疾步稳。2021年,引进资金11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6个。总投资30亿元的中粮家佳康广水肉食品全产业链、投资100亿元的风光水储等项目相继落户。34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2亿元。
产业发展提档升级。与沈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风机产业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10亿元;钢铁冶金、军民融合产值均突破50亿元;新能源产业总装机110万千瓦,年发电20亿千瓦时。全年新增规模企业15家、达196家,新增限上商贸企业40家、“四上”企业68家。
锚定目标,冲刺百强
3月31日,广水市举行三月份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签约项目22个,协议引资112.93亿元。
4月1日,湖北“省市县三级联动优化营商环境”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举行,广水市作为2021年度全省营商环境进位明显的县(市、区)代表,面向全省推介优化营商环境首创经验和基层实践。
……
节奏紧锣密鼓,硬招实招频出。
“敢与强的争、敢向高的攀、敢同快的比。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就一定能挺进全国百强,再创广水辉煌。”号角催征,人心激荡。冲刺百强,唯干唯实唯先。
项目建设争速度。持续发挥“督查面对面”、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作用,精准推送、精确直达政策,推动全市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落实市级领导领衔招商、镇办主职带头招商、部门负责人参与招商、专班驻点招商工作机制,深入推进“胎”招商、“链”招商、“脑”招商。坚持找项目、争项目、建项目一体推进,着力打造“招引-落地-建设-投产-达效”工作闭环。
产业发展争先进。加快建设“风之谷”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杨寨工业园、化工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返乡创业园、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等“六大园区”。推动徐家河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华山、三潭国家级5A景区建设,打造十条风情旅游小街,推进百城百村景区化,发展千家民宿经济,形成穿线成链、连线成片文化长廊、旅游区块。围绕优质稻、食用菌、特色蔬菜等七大产业,打造一批百亿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设施订单农业、数字智慧农业,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城乡融合争标杆。推进“一河两岸”北扩南延,加快建设九龙河、护城河两大片区,改造老旧小区(片区),见缝布景打造沿道绿廊、街心绿地等景观小品,规划建设东大街、东正街中心停车场,引车入库、还路于民。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现代农谷核心区、徐家河高质量融合发展示范区、军民融合发展引领区、产城融合样板区“五大片区”建设,培育镇域“小老虎”。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人民公司”创建,发挥市场化深度运营、公司化高度示范、效益化广度引领作用,实现产业变强、乡村变美、农民变富。
服务群众争一流。持续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全面消除城区“大班额”,规范民办教育和校外培训机构。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实现389个村级卫生室至少配备一名大学生村医。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推进戏曲进校园、送戏下乡、全民阅读等活动。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和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深化“逢事说事、逢四解事”,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包案接访。推进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常态化,加快“红色物业”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