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2022年05月05日
激发经济活力厚植发展沃土
——营商环境“广水经验”全省推广
 
  2021年,广水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中从“良好”跨越“优良”至“优秀”,进位两个等次,排名较去年进位40多名,位居随州县市区第一。(随州日报通讯员熊熙摄)

  图为工作人员辅导企业进行税务登记和首次发票申领。(随州日报通讯员黄练摄)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刘冬通 讯员 朱巍巍
  4月1日,在湖北举行的“省市县三级联动优化营商环境”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广水市作为2021年度全省营商环境进位明显的县(市、区)代表,面向全省推广优化营商环境首创经验和基层实践。
  近年来,广水市认真贯彻落实省、随州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对标先进补短板,开拓创新争一流,全市营商环境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进步。
  营商环境稳定提升、积极向好,激发了经济发展澎湃活力。2021年,广水新增市场主体9306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1.8亿元、增长18%,完成财政收入32.2亿元、增长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6亿元、增长37.6%,其中税收占比80.5%,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25个同类县市中排名第一。
  重商护商,厚植沃土
  设立大型户外宣传牌200余块、标志牌400余处、群发短信500余万条,张贴宣传海报2000多份……行走广水,重商亲商爱商护商浓厚氛围扑面而来。
  聚力打造营商环境新沃土,广水市扎实开展“清、减、降”专项行动,取消无谓证明事项94项,“一事联办”审批材料压减27.53%,减免小微企业税费15227.88万元。持续推进“转供电”违法加价问题整治工作,认领“转供电费码”2533户,清理出83家转供电主体,清退多收电费价款2.9万元。积极搭建平台畅通融资渠道,去年153户纳税人通过银税企互动平台提交贷款申请,授信金额达3.42亿元,累计为23家企业担保2.1亿余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持续优化政务环境,200项高频事项在湖北政务服务网、“鄂汇办”APP上实现一次办好,64项高频事项跨省可办,与“襄十随神”27个县市区建立授权信任机制,7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异地受理、区域通办,将残联业务下放到镇办,打通了助残服务“最后一米”。不动产登记压缩至1个工作日,实现税费征缴、“水电气”过户一体化;住房公积金实现“全程网办”“不见面办”“零材料办”;13项人社服务高频事项、60项人社服务次高频事项办理时限达到全国最好水平。设置“网络办税专窗”,大力推广“非接触式”办税,优化退税流程,完成增值税退税留抵无纸化。
  出台《开展新官处理旧账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面梳理企业面临的审批、纠纷、合同等遗留问题,有效避免各类企业问题“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围绕“土地确权中标合同履约保证金”问题,短期内做到案结事了,实现项目质量和企业满意度“双提升”。帮助企业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实现专利质押融资“零突破”。先行先试,大胆创新
  “过去要销售食品、卷烟类商品,得办理多个许可证,还要现场审核好几次。现在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次核查就办好了,为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3月29日,吴女士拿着刚办好的许可证,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广水市发出的首张线上办理的“一业一证”《行业综合许可证》。
  今年以来,广水市积极探索行业综合许可证改革,建立由广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各法定审批部门协同的改革工作推进机制,从窗口设置、清单管理、规范审批、事后监管等4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一业一证”改革落实落地。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基础上,率先在饭店、药店、网吧等19个行业领域实行“一业一证”审批制度改革,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享受到“一业一证”改革带来的红利。
  地区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
  广水市坚持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来抓,在随州市率先建立广水市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明确专人负责。公布营商环境投诉电话,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线索,切实畅通市场主体信访投诉“最后一公里”。通过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投诉电话,受理企业各类问题40多件。
  坚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新开办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改革实现“新办户全用电子票”“开票全流程电子化”“受票全流程电子化”“税企双互动电子化”。新开办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改革被纳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名单,经验全省推广。
  “企业简易注销改革”对不同情形市场主体实行“分类注销、一网服务、同步办结”,推动注销改革从“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和“办得快”“办得好”纵深发展。全市95家企业通过简易注销程序办结,其中强制注销36家,受到市场主体一致好评。
  “企业信用修复”通过建立微信程序机制、集成服务机制、协同推进机制,实现信用修复“一网覆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2021年,共受理涉企信用修复数据91条,其中修复“信用中国”失信信息62条,实现修复“清零”,切实为企业和市场主体解决信用修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