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年05月05日
壮实力激活力增潜力

围绕“招引企业、服务企业、壮大企业”,应办高起点谋划,大手笔打造“一基地五板块”,图为智能装备产业园。(随州日报通讯员徐盛松摄)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温文雅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
广水市以镇域经济为抓手,科学定位城镇功能,明确发展方向,实施“发展规划、项目建设、产业提质、基础夯实、服务惠民、环境提升、深化改革、政策激励”八大工程,择优培育8个镇域“小老虎”(3个经济强镇、2个经济强街、3个特色名镇),每年底考评,进行动态调整,力争建成一批“经济发达、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型城镇。抓项目促招商壮大镇域实力
注资15亿元的华鑫冶金公司重组改造紧锣密鼓进行,投资11亿元的新煌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正酣……4月10日,广水市杨寨镇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地处鄂豫之交的杨寨镇,交通便捷,107国道、京广铁路纵贯南北,麻竹高速横穿东西。近年来,该镇以钢铁冶金主导产业为牵引,初步形成低碳冶金、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现代物流四大产业。
作为杨寨镇的龙头企业,华鑫冶金公司去年实现产值近40亿元,创税收3亿余元。以华鑫冶金为引领,杨寨镇高起点规划建设冶金低碳产业园,成功引进昌瑞纺织、中耐新材等29个优质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
2021年,杨寨镇规模工业总产值62.6亿元,完成财政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362.9%。
“目前,我们正在争创省级工业园。”广水市杨寨镇党委书记宋月亮信心满满,“十四五”期间,力争培育100家“四上”企业,税收达到30亿元,产值达到500亿元。
立足资源禀赋,明确功能定位,发展特色集聚经济。该市着力培养“虎性”、激励“幼虎”、打造“老虎”、壮大“群虎”,形成镇域发展“猛虎在前、众虎奔腾”态势,汇聚起全市经济发展的强大“镇能量”。
组装、调试、包装……湖北广益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在5G通讯滤波器生产线上紧张有序地忙碌。
“随着5G技术加速推广应用,公司产销两旺,目前我们已拿到多个公司的大额订单。”总经理廖建勇介绍。这是广水市应山街道智能装备产业基地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应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孙玉介绍,围绕“招引企业、服务企业、壮大企业”,应办高起点谋划,大手笔打造“一基地五板块”:中部地区最大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地铁装备产业板块、电力科技产业板块、高端卫浴板块、新型建材板块、精品服饰板块。
应办立足既有产业优势,紧盯长三角、珠三角、大武汉等重点区域,开展精准招商。为承接企业落户,投资3亿元,收储骆店、城郊、十里三镇办交界土地1500亩,创办工业园,发展“飞地经济”,精选高品质项目落户,目前已基本“满园”。提“名气”聚“财气”增添镇域活力
武胜关,中国九大名关之一。2021年,武胜关镇被评为全国第11批“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镇。
“武胜关自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种植茶叶,种植面积渐成规模。”广水市副市长、武胜关镇党委书记陈翠介绍,该镇现有茶叶种植面积12000余亩,主要集中在陈家湾、桃源、杨林沟、青山、易柳、孝子店等村。
据介绍,该镇计划整合商标资源,形成统一品牌,增强武胜关茶叶品牌竞争力,统一使用“武胜关”茶叶地域商标,实现资源共享,集群发展,打造武胜关地域茶叶品牌。以茶叶特色产业为支撑,融入采茶体验、品茶赏茶、茶园旅游、茶文化体验等,进一步拓展延长茶叶的全产业发展链条,实现茶叶产业与全域旅游交通统一结合。以孝子店村茶花基地为中心,打造集茶花观赏、花苗销售、乡村旅游为一体的茶花产业基地。
目前,以杨林沟为代表的武胜关茶在全省乃至全国市场口碑俱佳。杨林沟茶厂连续8年获得农业农村部有机茶质量认证,被湖北省授予“茶叶行业先进单位”、随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广水市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着力培育一批立得住、叫得响、卖得好的农业品牌。支持鼓励企业争创“三品一标”,开展品牌创新,丰富品牌内涵,做好品牌营销,扩大知名度、提高美誉度。深挖“土字号”“乡字号”本土特色品牌,让“土气”变“名气”聚“财气”。
该市以“人民公司”为发展方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与村集体、农户“1+1+N”共生共享发展模式,推动“三白蔬菜”“吉阳大蒜”“优质水果”等特色农业板块做大做强。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户建立联合体,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围绕三产融合,大力发展特色民宿、农业观光、文旅节会等新型业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持续壮大,提高乡村产业增值收益。
增“颜值”添“气质”激发镇域潜力
4月11日,走进广水市陈巷镇兴河村,沿山坡一字排开的仿古建筑映入眼帘,门前屋后鲜花绽放,一派安祥美好的景象。
陈巷镇党委书记吴小斌介绍,该镇深度挖掘寿山李白文化、虎弼冲连氏文化、吉阳山红色文化资源,计划以寿山景区为核心,将寿山周边的棚兴村、兴河村、友谊村等7个村统一规划,利用寿山上的“2祠9庵18寺”、3座中小型水库等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发展生态康养、休闲观光、特色种养、健身娱乐等文旅产业,将陈巷镇打造成康养胜地、诗乡小镇。
“全域建设,全域治理,全域景区。”近年来。广水市以“擦亮小城镇”行动为契机,推进“内外兼修”。内修人文,挖掘文化元素,赋予精神内涵,培育文明新风,彰显镇域特色,让“里子”实起来。外修生态,以推进小城镇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重点从规划设计、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镇风貌、产业发展、治理水平入手,着力提升镇域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让“面子”美起来。
该市集中开展镇域环境大整治,以背街小巷、老旧居民区、集贸市场等区域为重点,全面整治乱堆乱放现象。加强沿街立面设计与管控,优化沿街标识标牌,整治沿街线杆,治理“空中蜘蛛网”,清理违规广告牌,整治道路车辆乱停乱放及沿线店铺违规占道经营、占道设摊等现象。完善城镇排水和污水管网配套,加快污水管网向村湾延伸,加强污水处理厂和收集管网运行维护管理,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让镇域“小老虎”既有“虎型”更有“虎性”。该市因地制宜,放大各镇办生态资源、产业基础、地理区位等优势,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加快推进郝店“迷彩飞客”小镇、蔡河黄土关农文旅小镇、吴店红色文化小镇等建设,以镇带村、以村促镇,形成特色小镇竞相崛起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