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年05月06日
成长的沃土 奋进的摇篮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王松 通讯员 唐新虎
【阅读提示】
2月17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要突出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根主线,用心用力组织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实现‘全域出彩’‘再续精彩’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为贯彻市委常委会议精神,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用激昂的文字,感人的“镜头”,动人的笔触勾画、记录、讴歌各地各部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成果新成就,充分展示新时代教育战线的良好精神面貌,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昂扬的姿态奋力打造“汉襄肱骨、神韵随州”营造氛围凝聚力量,随州日报重磅推出大型纪念特刊——“喜迎党的二十大·神韵随州100个发展样本”大型专题宣传活动,今日刊登的是随县炎帝学校发展纪实,敬请读者关注。
在炎帝故里这片灵山秀水之间,一所美丽的学校沐浴在希望的阳光中,这里是学生的乐园,这里是教师的舞台,这里是文化的圣土,这里是文明的延续。这所学校就是随县炎帝学校。
庚续初心,是教育者的情怀;办好教育,是教育者的理想。近年来,炎帝学校紧紧围绕随县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四个一流”的办学目标,立足随州找坐标,放眼全省找定位,全力抓队伍,全程抓管理,全面抓形象,做好随县教育的代言人,争做品质发展的排头兵。
文化润校滋养莘莘学子
2015年,在烈山北麓的北岗山坡上,一群有情怀的教育人披荆斩棘,勘测眺望,一所学校的蓝图在他们的眼眸中绘就。筚路蓝缕,开启山林,破土动工。短短两年时间,占地面积133.33亩,建筑面积51200平方米,涵盖幼儿部、小学部、初中部的炎帝学校拔地而起。
学校建筑别具匠心,格调高雅。伫立在炎帝学校的大门前,一下子扑入你眼帘的是富有创意的构图“一个巨大的银色书架和几本竖立的线装书”构成的学校门户,使你浸润在“书香盈怀袖”的味道中。步入“书架”门楣,赫然矗立在广场中央的是“文化根脉”雕塑,古朴典雅中蕴育着厚重和庄严。“同”字形的二座教学楼和“7”字形的幼教楼构成学校三个学部的主体建筑群。被簇拥在中央的是“400”米标准运动场,宛如巨大贝壳的张拉膜看台,蔚蓝色的跑道,仿佛使你徜徉在大海的怀抱。以运动场为中心,周边综合实验楼、大礼堂、宿舍楼星罗棋布。回廊亭曲径通幽、佰汇亭檐牙高啄,海棠花风姿绰约,使你仿佛置身苏州园林。学校功能室设计别出心裁。你可以进入法制教育基地寻幽揽胜,坐在阅览室涵咏咀嚼、走入书法教室领略碑帖、站在音乐教室试唱练耳、跨入舞蹈教室翩跹起舞……还可以进入荣誉陈列室、校史馆感受炎帝学校走过的历程,绽放的光芒。
面对硬件完善的炎帝学校,其灵魂与气质,该以什么为载体进行淬炼与砥砺?学校的成长与发展,又该以什么为核心元素升华?
为此,学校凝聚了主题文化——“根文化”,提炼“溯源立根,积学致远”的校训。以“根”的特性,从炎帝文化的土壤深处汲取营养,滋润科研、教学和课堂,形成“根究”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继民族复兴大业,续炎帝文化之根,创国优特色学校,圆人民教育之梦”的办学思想。
在“根文化”的引导下,学校的干部率先垂范,教师身正为范,学生争做模范,学校的每一件事都有人积极地、努力地去完成,形成了“人人为范,事事力行”的校风;教师用贤德、仁德、义德、师德等修养一身正气,用博大、宽厚的爱心去教育学生,塑造了“大德正身,大爱育人”教风;学生懂得“人贵有志,学贵有恒”的励志古训,掀起了“有志有恒,愈学愈乐”学风。
漫步在炎帝学校,美丽的校园文化让人心旷神怡,雄伟挺拔的教学楼、干净整洁的校园卫生,教学楼走廊上的名言警句,学生艺术的作品……无一不折射出校园浓郁的文化氛围。这些由全校师生共同营造的文化氛围,真正做到让校园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面墙壁都无限地传达着育人的功能,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健康的、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之中,心灵自然荡涤,思想必然升华。
特色兴校培育时代新人
炎帝学校倡导“让需要得高分的都考得理想,让喜欢体育的能驰骋赛场,让有兴趣爱好的都活泼张扬,让正在成长的都健康向上”理念,把“因材施教”的理念融入新时代的教育体系,使“因材施教”焕发更具时代活力的教育气息。
突显德育立根,滋养生命成长。学校根据实际,幼教部、小学部和初中部分别以“植根教育”“立根教育”和“润根教育”为价值引领,以培养学生的十大核心素养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工作一体化实施体系。通过每日常规活动渗透、主题活动教育、节假日活动互动、家园共育互促等方式,使学生身心发展健康、科学,培养学生健全的品质和人格。
彰显体艺之美,开发社团活动。体育和艺术构筑了孩子生命中的“春天”,期盼每一天都春暖花开。该校校长聂俊认为:“体艺,是孩子受用一生的课程。”学校开发社团活动,以体育和艺术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培根。从舞蹈、绘画、音乐、武术、体育、语言、科学等维度塑造学生形体,描摹水墨丹青,弹奏音乐意境,表达思想心声,强健学生体魄,陶冶精神情操,传承炎帝文化,创新教育理念,开阔科学视野。学校在艺术教育领域已经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尤其是与武汉音乐学院联合,组建“炎帝之子”民乐团,更是在随州独领风骚。推送的自创节目在随州市“编钟美育节”评选中多次获一等奖。
组建学科团队,优化体艺机制。聂俊说:“学科建设的水平决定了一所学校发展的厚度。”发挥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体化的优势,打通学部之间的壁垒,推行大学科组建设。构建学科格局,组建学科团队,开展学科活动,提升学科素养。创立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艺、理综、文综6个大学科组,形成了“写作同期声”“数形星播客”“英语风采秀,“文化万花筒”“科学魔法棒”“体艺星光路”六大学科活动。形成自上而下,从学业发展中心,到大学科组,再到各班级终端的运行机制,也建立了自下而上的学生个体、班主任群体、学部集体、学业发展中心全体的行动路径。使学科组建设形成“经纬”两条线并行不悖的“闭环形式”,“经纬”交织,上下协同,体艺教育机制得到全新优化,各种活动蓬勃开展。冬季长跑启动仪式同步直播,队列会操展演航拍呈现,小视频公众媒介点击率破万。运动会开幕已进入倒计时,其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定稿一经展现,就“不胫而走”,设计感拉满,艺术性和体育元素爆棚,炎校味道高位出镜,“美出了圈”。
研发卓越课程,创建书法特色。打造优势项目,形成特色课程。以书法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创建书法特色,研发书法课程,“翰墨笔韵,以书育人”,关于“书法”的4个实验课题顺利结题,该校被评为“湖北省书法实验学校”。
质量强校提升教育品质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研教改是不断提高质量的基石。炎帝学校高瞻远瞩,勤政务实,开拓创新,用明天的眼光办今天的学校,把学生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学生的发展当作第一目标。积极探索科研兴校之路。
学校努力打造“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后举办了关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研讨会,使教师进一步掌握新课改理念,提高教学水平。自主合作下的课堂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采用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制定规则等方式,教会学生充分利用时间、空间来展示自己,激励学生做学习真正的主人,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探讨中成长。
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孵化器”。炎帝学校一直践行着“培训是最好的福利”这一理念,把“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捧在掌心里精心呵护。“赓续初心,办好教育”的暑期培训、问道“晒书台”等“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培养工程成为了常态。
学校依托4个“名师工作室”,以“青蓝工程”为纽带,以诊一诊课堂教学问题、晒一晒教师常规教学、读一读教育教学著作、赛一赛课堂模式等形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围绕“语文教师在书法教学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省级课题开展的三个子课题已顺利结题,并有2位老师在课题结题中被评为优秀个人;市级课题“语文作业的设计和研究”“激发生物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已经立项。刘莹莹老师在“当好主人公建功新时代”青年教师技能竞赛中获“随州市青年教育能手”称号,喜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周莎、陈胜男、李洋洋等老师荣获湖北好课堂二等奖;王珺、李冬梅、周锦洁老师在2021年湖北省师德建设主题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齐浩老师在随县教师“五项全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被随州市教育局授予“随州市教学能手”称号。2022年2月,在全市教学工作会上,随县炎帝学校2021年中考的8个学科被评为“随州市2020—2021学年度初中教学质量优胜教研组”。中考升学多项指标连年稳居随县第一,全市前列。
“立足随县办学校,强基固本当示范;着力随州找定位,质量立校成典范;着手全省定坐标,内涵发展树标杆;放眼未来做教育,为国育才立根本。”在这个定位下,教师队伍的不断成长、优化,引领着炎帝学校迈出更坚实、更快的发展步伐。在不到5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湖北省书法教育示范学校”“随州市五一劳动奖状”“随州市家长示范学校”“随州市初中教学质量优胜单位”“随县学校管理突出学校”“随县教学管理突出学校”“随县课堂教学改革师范学校”“随县特色项目学校(民乐团)”等荣誉称号。
现在的炎帝学校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完善县城功能、提升教育品牌、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随县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均衡发展的一面旗帜。
红烛谱写希望诗,春蚕编织锦绣篇。炎帝学校正以昂扬的斗志屹立于随县教育之林,已成为随州教育悄然崛起的一朵奇葩。以“继炎帝文化之根,续民族复兴大业”的崭新理念,朝着“创国优特色学校,圆人民教育之梦”的理想境界迈进,奋进的炎帝学校一定会在光明的大道上谱写出更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