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2年05月21日
德育工作者“四面五心六进”工作法实践探索

邹厚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广大德育工作者应主动把握发展新机遇,立足岗位、主动作为,积极寻求开展德育工作的可行路径。 
  

“四面”俱全,提升德育工作者综合素养

  面对宽口径的知识储备需求和多重职责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对标上面的觉悟、紧贴下面的扎实、学习外面的视野和潜在里面的专注等多方面综合素养。
  (一)对标“上面”,把准方向。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是德育工作者的首要职责。一名称职的德育工作者,一要对标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紧跟党的步伐,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变化,做政策上的清醒人。二要对标总书记对学生思政工作的精神和要求。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先进思想的领学人。三要对标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要求。要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明确学校所处的发展大环境,在人才培养和学生引导过程中,积极对接国家、湖北省和随州市人才需求,做学生成人成才的引路人。
  (二)紧盯“下面”,贴近实际。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是德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要紧贴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坚持群众路线,一切工作以“学生”为中心。应围绕学生,以引导学生成人成才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坚持贴近学生实际开展工作。既能在生活上给学生提供帮助,也能在学业和职业规划上给予指导。三是坚持链接学校现有资源开展工作。学校所处环境不同,开展思政工作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任何成功的德育工作方法都要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充分链接和整合校内外资源,只有凝聚助力学生成长的合力,工作才能做得更加得心应手。
  (三)多看“外面”,开阔视野。勤思善学是德育工作者克服能力恐慌的最有效方式,也是消除职业倦怠、增强人格魅力的最佳途径。一是要坚持向国内、省内知名院校德育工作者学习,重点学习工作理念、思路和方法。二是要坚持向身边优秀的教师学习。学习其处理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的策略和助力学生成长的诀窍。三是要重视榜样的作用,以历年评选表彰的教师为行动标杆,不断从他们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
  (四)沉在“里面”,夯实作风。德育工作者要甘于奉献、潜心育人,不仅要坐得住,而且还要夯实作风,把每一件事真正落到实处。一是能静下心来,坐得住冷板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与学生相关的工作都需通过基层德育工作者引导落实。要能沉下心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本职工作。二是夯实作风,认真对待每一项琐碎的工作。基层德育工作者的工作量巨大且繁杂,每个环节都不能有一丝疏漏,否则出现针大窟窿可能捅破天。三是切实引导学生,助力学生解决成人成才问题。学生事情无大小,不能因为历届学生都会出现常见状况和学生的“小事”而产生消极怠工、拖延、推诿心理。 
  

“五心”常在,培养德育工作者良好心态

  (一)爱心永驻。爱生之心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只有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看待,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可造之材,才能发自内心地关心学习、爱护学生,才能包容学生偶尔的冲动和失误,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上进心和好奇心。
  (二)热心关怀。热爱本职工作才能长久坚守在德育岗位上,才能想方设法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热心也体现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漠视学生诉求、把学生反映的问题当成累赘或负担的态度都是不够热心的表现,德育工作者要有一颗甘于奉献的心,乐于立足岗位积极为学生成人成才保驾护航。
  (三)细心呵护。德育工作者要对自己的学生了如指掌,能清楚记得每个学生的情况,包括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家庭状况。要经常性地关注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可能误入歧途时能精准识别,并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四)尽心服务。和其他很多工作一样,德育工作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在培养、引导学生的时候全心全意、舍得下功夫、舍得花时间和精力,才能让学生看得见诚意,愿意把老师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遇到困难主动寻求指导和帮助。
  (五)耐心帮扶。耐心首先体现在对待繁杂琐碎的事务方面,部分学生自理自立意识较差,初到新的环境事无巨细都喜欢找班主任“咨询”,面对学生24小时不间断地“搅扰”,德育工作者要有倾听和帮助的耐心。其次是对待学生的成长和改变要有耐心。有些学生前期基础没打好,学习新内容会产生畏难情绪,在具体行动上往往表现为不愿意学习、总是请假或者迟到、逃课。面对这样的学生,德育工作者单纯希望通过几次谈心谈话就能让学生从根本上转变是不现实的,不良的学习习惯、错误的学习方法和“差生”的标签是长久累积的,德育工作者需耐心帮扶,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因为学生行为退缩而选择放弃。 
  

“六进”并用,明确德育工作者工作路径

  (一)进班会,巧用主题做引导。主题班会是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全班共同参与的会议,班会主题主要是与学生生活、成长息息相关的话题,也可以是关于时事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解读。主题班会是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德育工作者要巧用主题班会做好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在班会时间上要有保障,会前要提前备好课,精心策划和筹备。在开班会的过程中注重引导,会后及时巩固,第一时间撰写会议记录、列举出下周将要完成的重点工作,确保学生从每次的主题班会中有收获、能成长。
  (二)进活动,善以慧眼掘潜能。学生骨干的遴选、培养和激励是德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校园里学生会、社团联合会门类众多,团委、学生工作处等部门需依托学生骨干开展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德育工作者在组织学生骨干完成校园文化创建活动时,要独居慧眼,能够迅速准确地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一是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通过班级、院级乃至校级活动发掘学生、引导学生、推动学生成长成才。二是要尽可能提供更广阔的成长平台。让拥有不同才艺的学生发现自己的天赋、展现自己的才能,在课堂外也能大放光彩,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要学会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学生需要在活动中历练、在经历中学习,德育工作者应该而且有必要学会放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主治理的潜能。
  (三)进公寓,常与学生拉家常。公寓是学生表现最真实、呈现形式最丰富的地方,最能反映学生在校的生活状态。对于学习、生活方面遇到问题的学生,德育工作者常规面谈后,还需深入公寓了解情况。随州职业技术学院自2022年开始探索学生工作进公寓及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把学生公寓分为相对独立的网格,各网格按照包保责任制要求分给各二级学院进行管理,在网格内设立学生公寓事务管理办公室,学生工作人员对学生实行网格化的管理和服务。二级学院的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任网格员、学工办主任任楼栋长,专职辅导员任楼层长,联合后勤服务管理人员成立宿舍管理委员会。德育工作者作为宿管会的重要部分,贴近学生开展教育、服务、管理工作,实现了学生服务零距离。
  (四)进网络,融入活动主阵地。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社交的主要阵地从实际生活延伸到了各类网络平台,要充分用好网络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在学生入校前通过提前建立新生群的形式与学生取得联络,帮助学生解决部分入校前的疑惑、搞清楚入学准备事宜。二是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网络获悉学生近况,通过网络进行党团、班级建设和学风建设,辅助进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重点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危机事件应对。三是学生离校后,尤其是在实习期和初入社会时,要主动通过网络了解学生、服务学生。
  (五)进企业,跟进实习保就业。对于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而言,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尤其重要,学生实习与就业的质量是对学校育人成效的最直接检验。一是在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前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二是学生实习期内,辅导员一方面要积极做好在校的一切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要经常深入学生所在实习单位去看望正在实习的学生,主动了解他们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他们解疑答惑。三是对于初入社会面临就业困境的学生,辅导员要做好桥梁作用,积极在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牵线搭桥,为学生寻找和推介就业机会。
  (六)进家庭,协同育人齐发力。学生遇到的问题大多与其家庭有关系。德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要结合学生成长环境解决问题,主动和学生的家人、亲人、朋友联系,实现从“单打独斗”的帮扶到家校共育、协同育人的转变。
  德育工作者既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也是青年学生迷茫时期的提灯者,他们的工作内容既有婆婆妈妈的琐碎,也有见证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欣喜。德育岗位是学校最苦最累的岗位,也是最贴近学生、助力学生成长最多、最受学生青睐、最易让学生产生归属感的岗位。为此,广大德育工作者要对岗位充满信心与热爱,循着“四面五心六进”工作法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把这份崇高事业做下去,助力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茁壮成长,不畏艰险、不惧劳累,跳出繁琐工作、看到自身价值,始终坚守住心中的梦、眼中的光!
  (作者系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副教授,法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