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年05月30日
南郊街道“两城同创”提升发展“软实力”
随州日报讯(通讯员刘萍)创城工作开展以来,曾都区南郊街道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创建、高效率推进,有效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增强了城市发展“软实力”。
建全运行体系,下足“绣花”功夫。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为指挥长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暨“双创”指挥部,安排4名正科级干部专门负责,形成了办事处专班指挥协调、综合执法中心检查督办、村社区一线整治的高效协同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创城协调联系会,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督查发现的重点问题分析研判,实行挂牌式督办、销号式结账,截至目前,共下发督查通报4期,交办问题清单200余条,整改率达100%;把创城工作作为干部评优评先、奖励激励、选拔重用重要依据,对季度考核第一的村(社区)给予5000元奖励,对考核倒数第一的村(社区)在办事处大会上作检讨。
强化宣传引导,绽放“文明”之花。组织发放《致居民朋友的一封信》2万余份,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栏、宣传车、横幅标语加强公益宣传,引导居民了解创城、支持创城、参与创城。通过党员联户、红色驿站、“访议解”等活动,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50余条,并及时逐一解决;开辟“曾都南郊”微信公众号专栏宣传创城工作动态40余篇,在随州日报、曾都发布等主流媒体上稿20余篇。利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举办“秀美南郊”线上好作品征集活动,激发居民参与创城的工作热情;充分整合党员、志愿者力量,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
凝聚创建合力,结出“惠民”之果。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市容秩序、户外广告、“牛皮癣”、门前三包“五大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依规强制拆除乱搭乱建60余处,整治流动摊贩50余处。创建市区级“红色驿站”示范点10个,6个示范点现已投入使用。3个老旧小区提档升级已开工建设,白云大道扩建有序推进,新建通村公路10.77公里;充分利用闲置空地,新建高标准便民服务点5个,方便居民生活。投入130余万元购置21辆巡防车,构建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巧用文化墙新增20处规范化便民信息张贴栏;为高危人群及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服务和健康筛查,共筛查8498人,完成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应筛率33%。定期投放“除四害”药品,从源头消灭病媒生物孳生。深入开展健康村(社区)、健康机关、健康企业等健康细胞建设和无烟单位、职业病防治创建活动,持续巩固“健康南郊”建设成果。
建全运行体系,下足“绣花”功夫。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为指挥长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暨“双创”指挥部,安排4名正科级干部专门负责,形成了办事处专班指挥协调、综合执法中心检查督办、村社区一线整治的高效协同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创城协调联系会,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督查发现的重点问题分析研判,实行挂牌式督办、销号式结账,截至目前,共下发督查通报4期,交办问题清单200余条,整改率达100%;把创城工作作为干部评优评先、奖励激励、选拔重用重要依据,对季度考核第一的村(社区)给予5000元奖励,对考核倒数第一的村(社区)在办事处大会上作检讨。
强化宣传引导,绽放“文明”之花。组织发放《致居民朋友的一封信》2万余份,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栏、宣传车、横幅标语加强公益宣传,引导居民了解创城、支持创城、参与创城。通过党员联户、红色驿站、“访议解”等活动,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50余条,并及时逐一解决;开辟“曾都南郊”微信公众号专栏宣传创城工作动态40余篇,在随州日报、曾都发布等主流媒体上稿20余篇。利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举办“秀美南郊”线上好作品征集活动,激发居民参与创城的工作热情;充分整合党员、志愿者力量,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
凝聚创建合力,结出“惠民”之果。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市容秩序、户外广告、“牛皮癣”、门前三包“五大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依规强制拆除乱搭乱建60余处,整治流动摊贩50余处。创建市区级“红色驿站”示范点10个,6个示范点现已投入使用。3个老旧小区提档升级已开工建设,白云大道扩建有序推进,新建通村公路10.77公里;充分利用闲置空地,新建高标准便民服务点5个,方便居民生活。投入130余万元购置21辆巡防车,构建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巧用文化墙新增20处规范化便民信息张贴栏;为高危人群及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服务和健康筛查,共筛查8498人,完成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应筛率33%。定期投放“除四害”药品,从源头消灭病媒生物孳生。深入开展健康村(社区)、健康机关、健康企业等健康细胞建设和无烟单位、职业病防治创建活动,持续巩固“健康南郊”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