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年08月24日
当好“先行者” 服务强支撑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清 通讯员 周程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科学调蓄水源、防范消除水旱灾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白云湖水环境提升工程,㵐水梁家桥水生态连通工程……近两年来,我市一批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完善着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质。
一流的工程,离不开一流的技术服务保障。作为水利建设的“先行者”,近两年来,在市水利和湖泊局指导下,随州市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立足职能,以严谨的工作作风、专业的技术保障,积极为我市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提供规划编制、战略研究、工程勘测设计等技术支撑服务,为助推全市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贡献了应有力量。
重大项目显身手
湖心碧波荡漾,两岸绿树红花相映成景。
盛夏时节的随城白云湖畔,蜿蜒的休闲步道边,朵朵盛开的红色、白色的紫薇花,将一河两岸装点得分外娇俏。每天清晨或傍晚,人们漫步在湖边步道,或锻炼身体,或放松一天忙碌工作后的疲劳。
穿城而过的白云湖,是随州的“城市名片”。201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白云湖水环境提升工程建设构想——
通过开展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系统工程,提升白云湖水质,发挥综合效益;打开视野,将白云湖打造成“既吸引人,又留得住人”的生态和人文景区,并引进现代运营理念,看齐“东湖绿道”管理水平,进一步擦亮白云湖这一“城市名片”。
受市水利和湖泊局委托,市水利设计院负责承担随州市白云湖水环境提升工程的设计工作。该项设计主要内容涵盖清淤清库设计、上白云湖续建配套工程设计、白云湖过渡区污水收集处理工程设计、堤防整治工程设计、白云湖公共环境提升工程设计等。市水利设计院组织赴武汉“东湖绿道”等地考察,设计工作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融于随州文化元素,结合曾随文化走廊、编钟音乐之都、青铜古镇、随城山国家森林公园、时光记忆小镇等建设,对“一河两岸”整体提档升级。
2021年寻根节前夕,由市水利和湖泊局承担实施的白云湖水环境提升工程建成开放,受到广大市民群众一致好评。
“重现清水绕城、唤醒城市记忆”,多年来一直是广大市民期盼的夙愿。我市坚持久久为功,对东、西护城河进行综合治理。为解决城市内河水源问题,在市水利和湖泊局指导下,市水利设计院开展了随州市㵐水梁家桥水生态连通工程的前期设计工作。
市水利设计院负责人介绍,由于没有连续稳定适量的活水注入,致使东西护城河的水体易成死水。工程设计通过在㵐水中段建一拦河坝抬高水位,下设输水管道,联通㵐水与东西护城河,将㵐水河中一定量的活水连续地引入护城河中;同时坝上游进行生态综合整治设计,形成景观。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市水利设计院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为项目顺利建成投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保障。
供水保障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工程。近年来,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区人口快速增长,生活用水需求猛增。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水利和湖泊局启动了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二期随州市先觉庙分水口配套工程,规划以先觉庙水库为水源,新建输水管线,提升城市供水规模,保障供水安全。
市水利设计院靠前服务,科学合理规划设计线路走向,对过河倒虹吸管道埋设等施工关键节点,相关负责人带领技术骨干现场指导服务,为项目顺利建设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保障。目前,该项目输水管道已全部建设完毕,城东水厂建设正在推进之中。
服务民生勇担当
一股股甘泉进村入户,一张张笑脸写满喜悦。在随县和曾都区乡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编制随县和曾都区2020-2022年饮水安全工程可行性报告过程中,市水利设计院统筹兼顾淅河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近、远期规划,坚持应急和谋远相结合,采取分步实施的策略,把解决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的水质问题、局部地区严重缺水问题摆在优先解决的位置。坚持规模发展,注重实效。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不具备条件的地方采取分散式供水或分质供水。坚持防治结合,确保水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完善水质检测与监测制度。坚持建管并重,促进节水。建立健全供水技术服务体系。积极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建设和管理。认真落实节水政策和措施,促进节约用水。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在广泛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市水利设计院规划设计根据各地水资源及地势情况确定了两种集中供水形式——
直供井供水。对地下水水质比较好地区,每个村镇打一眼或多眼水源井,直接通过管网为各村镇供水。
小型水厂供水。水源来自地下水或者地表水,一眼或多眼水源井或者提水泵站取地下水或者地表水,并输送到小型水厂,经加氯消毒后进入清水池,再通过加压泵组和供水管网为不同村镇供水。
市水利设计院在淅河镇饮水巩固提升项目可研阶段中,通过现场踏勘和地形测量,充分掌握了淅河镇饮水安全工程建管实情,并在设计中结合现有供水设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力争为群众幸福生活引来优质用水。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基础,是全面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途径。
市水利设计院积极参与我市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工作,先后承接了随县、曾都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三个年度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设计。
该院负责人介绍,高标准农田项目的踏勘周期长、行程范围广、设计任务工作量大、时间紧,现场踏勘都集中在盛夏季节。每年项目来临,市水利设计院全体设计人员齐上阵,顶着烈日,冒着酷暑、马不停蹄、加班加点,前期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按照测量布点位置,测出项目建设范围,后期加班加点处理数据,编制设计报告。一连几周都奋战在随县和曾都的广大区域的田间沟畔,全力推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
市水利设计院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按照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累计完成了随县及曾都区总计约3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设计任务。项目实施后,通过工程建设、土壤培肥改良等措施,我市农田建设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的建设目标。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粮食生产能力每亩提高100公斤左右,为我市粮食连续多年丰收提供了重要支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急难险重冲在前
走进随县柳林镇集镇,扩宽加固后的河道,极大地提升河道泄洪能力,有效达到防洪减灾、美化两岸环境的目的。
为了保护浪河柳林镇镇区段沿河两岸城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免受洪水灾害的威胁,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去年8·12极端强降雨灾害发生后,市县水利部门积极推进随县柳林镇河道扩宽工程,以此方案随县水利和湖泊局向省水利厅请示立项,并很快进入实施方案设计阶段。
市水利设计院接到方案设计任务后,迅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柳林镇镇区实地调查勘测,测量、地勘、规划、水工、水保等工作共同推进。
时间紧任务重,大家放弃节假日休息,日夜加班,积极汇报工作方案进度,历时一个月完成随县浪河柳林镇区段综合治理工程报告。随后项目进入紧张的实施阶段,市水利设计院设计人员深入工地现场,与施工、监理人员一道和时间赛跑,完成浪河柳林镇区段河道治理3.3公里、浪河支流太平河柳林镇区段河道治理0.6公里、解决了河道标准内防洪、岸线防冲等问题,圆满完成河道扩宽加固,提升了浪河柳林镇区段防洪抗灾能力。
在服务灾后重建工作的同时,市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还积极响应全市防汛工作安排,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技术特长,为全市防汛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该院全员、全程参与防汛工作,依托参与了随州市各大河道的整治工程和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这一优势,搜集了大量地质和水文基础资料,提前做到对重点防洪部位的隐患预排查。在完备的水雨情监测系统的帮助下,密切关注随州市各县区河道、水库的雨量、水位变化情况,运用水利专业知识精确计算、准确分析汛情风险,提出防汛预案和应急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安排全部骨干技术力量分头赶赴多地,昼夜奋战在抗洪防汛一线,做到了“洪水不退、水院不退”。在社会治理、疫情防控一线践行初心使命。该院先后筛选确定50名优秀干部作为防控工作梯队志愿者下沉社区,协助社区开展流调电话排查、抗疫物资整理和分配、点位值守、核酸采样秩序维护等工作。
该院多次组织到曾都区西城街道铁树社区践行创文创卫活动。活动中,同志们提着扫把、铁锹、铁刷等工具清理城市垃圾、城市“牛皮癣”等顽疾,不留卫生“死角”和“盲区”;对车辆乱停乱放和商贩占道经营等行为进行文明劝导,同全社会一道营造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
实干笃定勇前行,踔厉奋发谱新篇。市水利设计院将永葆改革发展的动力,围绕中心大局做好技术保障服务,奋力谱写新时代随州水利设计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