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2年10月11日
党旗引领风帆劲 强基铸魂谱新篇
——中共随州市委党校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2年春季主体班演讲比赛

  ▲2022年春季主体班结业论文交流

  ▲2021年度秋季主体班结业汇演

  ▲党性教育实训室

  ▲初心广场

  ▲一心亭

  ▲洛阳九口堰五师旧址纪念馆(市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

  ▲随州张体学红色文化培训基地(市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 

  ▲2022年全市县处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

  ▲新闻媒体实训室


  ▲工间操比赛

  ▲全市党校系统2022年度精品课评比活动

  ▲全市党校系统2022年度科研咨政能力提升培训班
  ▲校委班子中心组理论学习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王松 通讯员 尤飞  
  党校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重视发挥党校作用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近年来,在随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党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主要目标,坚持党校姓党、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从严治校,充分发挥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和决策咨询作用,积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校姓党坚定信仰基石  
  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党校姓党是党校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也是党校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和最显著的政治标识。市委党校始终坚持把党校姓党原则贯穿于党校工作的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在党校的课堂、讲坛、论坛上,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讲党的性质宗旨传统作风,真正把党校办成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  
  聚焦主责主业,抓好干部培训。根据每年度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科学编排主体班次,认真组织干部培训轮训工作;充分发挥理论宣讲优势,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基本理论和党章党纪党规的宣讲送教活动。  
  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布局。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修养,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布局,形成了以“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能力提升、随州高质量发展”四大板块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着力开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1+N”课程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板块比重达67%。  
  强化党性教育,彰显地方特色。历年来,市委党校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比重均不低于总课时的70%,党性教育不低于总课时的20%。在教学设置中,一个月以上的班次均开设党性教育单元。深入挖掘随州本地资源,推进地方文化进课堂,将《学习随州革命史传承红色基因》《新四军第五师在九口堰的烽火岁月》《张体学在随县》《战火纷飞中的江汉公学》等纳入课程体系,不断丰富党性教育内容,形成了科学、合理、完整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布局。  
  坚持人才强校凝聚发展合力  
  近年来,市委党校聚焦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新要求,综合运用学习培训、导师帮扶、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多种形式大力培养人才队伍。目前,党校共拥有专、兼职教师28人,其中副教授8人、高级讲师3人、中级职称人员1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24人,正着力打造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外训强“内功”。近两年先后组织40余批次、170人次教师到中央党校及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地参加培训学习,通过强化外训力度,拓宽眼界、增长才干、夯实理论功底。  
  内培强“赋能”。突出多维度用才,着力激发队伍活力,坚持以重品德、重业绩、重能力为激励导向,探索建立健全符合干部教育特点、具有党校特色的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办法,将人才使用与教学科研咨政质量挂钩、与推进“五优”“四名”工程挂钩,与出人才出成果挂钩,有序实施教师竞聘上岗,推进建立自主评价、按岗聘用、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为推动党校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劲动力。  
  压担促“成长”。坚持以选优配强中层干部为重点,通过给德才兼备的人压担子、给工作突出的人搭台子,“一帮一”做好“传帮带”,对教职工发展情况进行常态化分析和动态化研判,大力选拔青年人才担任教研部门负责人,进一步盘活了人才资源,形成了老中青合理匹配的队伍结构。科室负责人平均年龄由39.2岁下降到35.6岁,为党校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坚持质量立校提升教学水平  
  市委党校严格遵循质量立校、改革创新要求,通过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教学管理体制,建立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的运行机制,营造鼓励改革、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党校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与生动性,提高学员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高质量的课堂教育教学培养高素质领导干部。  
  积极“走出去”学习。在充分利用党校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将短期异地办班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组织主体班学员赴陕西延安、江西井冈山、湖南韶山、山东临沂、福建宁德、河南红旗渠、江苏江阴、浙江湖州、三峡干部学院、南水北调干部学院、神农架林区党校等地开展异地培训达32批次2200余人次。  
  适时“请进来”辅导。广泛凝聚社会资源,邀请党政领导、知名专家教授及先进典型人物到党校授课,着力办好“领导讲坛”“专家讲坛”“博士讲坛”和“学员讲坛”,让学员接受新思想、新思维、新理念,增强教学效果。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制度,领导干部讲课总占比超过30%。  
  真正“沉下去”思考。近年来,市委党校围绕随州红色资源,采用“党校+红色美丽村”教学方式,将7个红色美丽村纳入现场教学点,精心开发了一系列本土“红色教材”及“红色课程”,大力推广以讲解员解说、革命后人演绎、教师点评、学员沉浸体验、专题讲解等方式开展教学。同时,规划了一系列教学路线,使三个红色片区可根据教学时长随机串联,满足1—5天的教学要求,做到了把党校课堂搬到“红色遗址”“田间地头”“生产一线”。  
  不断“引过来”探索。坚持开放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合作办学,近两年来,承接省委党校、省直机关工委党校、省直部门及省内其他党校培训班次10余期,培训效果得到主办方和参训学员的一致肯定和好评。以“襄十随神”城市群建设为载体,同襄阳、十堰、神农架等地党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吸引三地的党校学员到随州开展现场教学,进一步扩大随州党校教学的影响力。  
  坚持科研兴校当好参谋助手    
  科研咨政是党校工作的重要一环。市委党校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主动作为,围绕党的理论创新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努力当好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参谋助手。  
  聚焦理论研究。把学习研究、宣传阐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科研咨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首要任务。近五年来,公开发表文章134篇,核心期刊19篇,在《随州日报》上刊发理论专版10余版,立项校、市、省级课题117项,努力使党校成为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的重要阵地。  
  聚力智库建设。以科研项目为抓手,着力打造有分量、有价值、有影响的决策咨询研究报告。近年来,出版《汉襄肱骨神韵随州》,编印《跨越赶超》《党校决策咨询报告集锦》等书籍。撰写调研报告34期,编印《领导参阅》76期,《随州干部学刊》37期,获市委书记签批14次、市长签批11次,得到市委常委的肯定性批示20余次。  
  聚合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员主体作用,提高党校决策咨询能力,在主体班中适时成立了“教师+学员”课题组,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实地调研与研讨交流,形成了一系列优质的咨政报告,其中5篇报告获市领导的肯定性批示。进一步引导学员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以课题研究深化理论认识、破解发展难题。  
  坚持从严治校厚植“熔炉”底蕴  
  铁的纪律和规矩是办好党校的重要保证。市委党校始终坚持把从严治党要求和从严治校方针结合起来,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大力弘扬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  
  坚持严以治校。校委领导班子模范遵守党章党规,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全体教职工做出示范和表率,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任务,从严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重要内容,与党校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切实承担起“一岗双责”。  
  坚持严以治教。制定《党校教师行为规范》《教师外出宣讲的管理规定》等制度,严格约束党校教职工特别是教师的道德品行、学术规范和工作作风;把好各类课堂、讲坛的政治关,要求教师无论校内授课还是校外宣讲都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立外聘教师授课审查制度,对授课内容进行备案审查并严格把关,确保党校课堂无杂音。  
  坚持严以治学。对到党校学习培训的干部,无论什么身份、什么职务,都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出台多项制度并汇编成《学员手册》,形成了完备严格的学员学习、组织、生活管理制度体系,引导学员从入校之日起就树立起严格遵守校纪校规的理念,并转化成服从学校管理的行动自觉。  
  下一步,随州市委党校将继续坚持党校姓党,坚定不移在省委党校正确指导及市委坚强领导下,以“打造全省一流党校、争当全省市州党校办学表率”为目标定位,立足党校职能、发挥党校优势、展现党校作为,大力实施“四名”工程和“五优”创建,为全省建设先行区、随州打造示范区贡献党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