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年10月29日
桃源米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随州日报通讯员 刘浩 凡景 胡晓奎
金秋时节,曾都区洛阳镇的水稻迎来丰收季。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曾都区桃源米业有限公司的农机手操作着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间“奔跑”,一茬茬水稻源源不断地被卷入收割机。一会儿工夫,一粒粒饱满的金色稻谷便通过收割机的出粮口自动倾泻到货车里。
桃源米业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粮食企业,主要经营业务有粮食种植、烘干清理、收购、储存、加工及产品营销。拥有1万吨的储粮仓容、日产200吨精米生产线、日烘干清理能力500吨的粮食烘干中心,优质粮食基地达到3万亩。
“公司为我们提供育苗、插秧、农药、施肥、收割、烘干等全方位服务,再不用我操心田里的庄稼。农活少了,现在还在公司务工,每年有2万多元收入。”村民王开星说。去年,王开星与公司合作,种了2亩多水稻;今年,公司以高于市场价收购王开星的所有稻谷。
“村民可以在保收入的情况下,降低劳动强度。”桃源米业公司负责人陈涛说。该公司下设曾都区顺民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采取“订单种植+现金回购”的模式,统一育种育苗,不仅能降低种植成本,还能避免回购的大米质量参差不齐,从源头上把控大米的品质。
农村“空心化”,村民种地积极性不高。这种新模式没有村民参与,该如何推广?“号召共同种植,带动共同致富。”金鸡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郭金洲介绍,“起初村民不了解、不信任、不支持,村里一方面召集村民大会,给村民算经济账,逐户做思想动员;另一方面通过公司示范种植,宣传新模式,让村民吃下一颗定心丸。去年,桃源米业公司在该村流转农田200余亩,带动村民种植近3000亩。”
公司通过带动村民种植,产量和质量都得到提升,但是宣传力度不够,成为发展的难题,如何破题?陈涛介绍,今年,曾都区委宣传部到公司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多次实地走访调研,规划公司长远发展方向,通过在湖北经济学院电商平台推介公司产品等多种方式策划宣传,为公司打响品牌知名度、拓宽市场渠道给予了大力帮助。
“要有品质,也要有品牌,才能得到长足发展。”曾都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帮助公司从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把洛阳镇的文化底蕴融入到企业品牌,为企业做大做强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