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年10月29日
激活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穆华桂
脱贫攻坚战已如期打赢,乡村振兴新征程全面开启。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全面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进程中,广大乡村孕育形成了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内质深邃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革命象征,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理应创造性发挥其多重价值,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特色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曾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正确发展方向,找准红色资源和乡村振兴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充分激活本地各类红色资源要素,推动资源融合,优势互补,把红色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突破行政区划,加强与周边村镇甚至周边省市合作,将红色景区、红色展馆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红色载体与红色旅游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面、连片成景,合力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将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生态资源相结合,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中心,以现代乡村休闲农业为载体,集红色文化、农村旅游、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特色旅游经济小镇,实现农民增收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双赢。
善用红色文化浸润红色队伍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开发、运用、传播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开拓者、践行者和主力军。
强化红色资源研究队伍。聘请党史专家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加强史实史料研究,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抓好红色教育、打造红色品牌,特别是要针对乡村群体受众开发挖掘红色史料中的感人故事、鲜活案例,特别是触及人心的故事细节,使之潜移默化更契合浸润人心的效果。
盘活红色故事宣讲队伍。积极汇聚本地人才力量,如退休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等群体中熟悉本地历史、热心本地发展的优秀人才,引导培育成为义务讲解员、义务引导员,壮大乡村振兴的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引领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重要的动力源泉和软件基础。红色资源闪烁的坚定理想信念、沉淀的笃定初心使命、洋溢的不屈革命意志具有弥足珍贵的时代价值,是引领乡风文明、凝聚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深度挖掘红色精神,让红色文化变“厚”。红色精神既包括各个时期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气节,也包括历史文献、革命遗址、遗存物品等物化形态所蕴藏的灵魂核心,用丰厚的红色精神优质教材引领示范乡村文化建设。
宣传教育形式多样,让红色文化变“活”。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开展红色歌曲大家唱、红色故事大家讲等形式,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氛围,让人民群众在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中得到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以红色正能量传正气树新风,破除落后观念,激发干事创业激情。
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让红色文化变“实”。以红色教育基地的影响力,提高红色文化对人民群众示范教育的感召力,让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实现传承红色基因塑造乡风文明。
擦亮红色印记提升乡村颜值
良好的生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实现红色产业与绿色生态互利共赢,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让红色资源嵌入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添彩。
规划先行。在国家乡村振兴总体设计框架下,将乡村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纳入地方发展布局,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旅游发展等规划对接融合,达到乡村红绿相间、相生相伴,和谐共生。
借势发力。抓住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及政策支持的平台和机遇,加强对本地红色资源如文化公园建设、革命历史文化遗存和纪念设施的修缮保护,提档升级农村道路、供水供电、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打造红色宜居生态特色村。
群策群力。让红色产业助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成为干部和群众的共识。地方党委政府应主动谋划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联动融合的体制机制,增强群众将乡村红色资源转化经济优势,引导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的行动中,改善村容村貌,提高乡村颜值。
激发红色动能夯实基层堡垒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心骨”。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为组织建设凝神聚气,是一项“铸魂、明纪、聚力、固本”工程。
以红色文化指导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以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参观学习、专题调研、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党员干部对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革命信念,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概的感知认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战斗力,引领乡村振兴新航向。
以红色文化指导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既激发党员创造力,又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使基层党组织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充满生机活力的组织保障。
以红色文化指导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挖掘文化资源中党风廉政建设资源,引导党员干部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唤醒党员意识,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以积极向上的基层党风夯实乡村振兴根基。(作者系恩施州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