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03版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15日
争创“宜居城市”品牌助力“神韵随州”建设










  2021年12月10日,随州被国家气候中心认定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成为我省第三个、也是鄂北区域第一个创建成功的城市。
  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是国家气候标志的子品牌,旨在充分挖掘并发挥地方气候资源优势,打造国家级气候宜居品牌,助推美丽中国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气象部门服务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创建工作,市领导多次带队前往中国气象局、省气象局,汇报随州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有的气候资源、自然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争取支持随州创建。
  市气象局加强与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保局、市水利和湖泊局等10余个部门协作共创,完成评估资料收集与准备。
  2021年5月,随州市政府向国家气候中心提交“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申报书。12月10日,经过国家气候中心组织评审,认为随州在气候禀赋、生态环境、气候舒适度、气候景观、气候风险等方面条件优良,所有三级指标优良率合计为95.2%,认定随州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评审组专家李泽椿院士认为,随州应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基础,大力发展康养休闲旅游产业,融入独特的历史文化,打造“精致、开放”的宜居环境。 

  A 生态气候宜居赋能产业发展
  随州作为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有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境内生态资源丰富,拥有宝贵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气象气候资源。
  近年来,我市通过创建国家气候资源认证和标志工作,打造国家级气候宜居品牌,充分挖掘随州地方气候优势,变气候资源为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助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不断提升随州城市形象和核心竞争力。
  有效彰显我市良好的生态气候环境。申创“中国气候宜居城市”,持续开发本地特色气候资源,有力彰显我市良好的生态气候环境,进一步提升随州知名度和城市影响力。
  有助于推动我市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申创“中国气候宜居城市”,高质量地发掘气象旅游资源,有利于完善全域旅游格局、丰富旅游业态,促进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持续提升我市旅游品牌效应。
  对美丽城市建设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申创“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从气候方面对城市“宜居性”进行权威评定认可,有助于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魅力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B 发挥气象作用服务随州发展
  市气象局立足气象主责主业和随州实际,充分发挥气象趋利避害的双重作用,在增加地方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社会影响,得到了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报道点赞。
  发挥气象“避害”作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三精”重要批示,强化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优化精密监测布局。建成华中区域首部新一代双偏振天气雷达,联合武汉暴雨研究所、大洪山管委会及湖北文旅集团共建大洪山暴雨科学试验基地,开展乡镇应急补短板建设,全市乡镇自动气象站覆盖率100%,标准化率100%。二是随州智慧气象服务系统落地应用。该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分钟级更新”、天气演变“智能跟踪”、重要信息“靶向推送”,今年汛期部署到46个乡镇和水利、水文、地质等部门,为1300余人提前转移提供科学支撑。三是推进全域气象科普。市气象局坚持“科普惠人人、人人来科普”工作思路,通过基地、媒体、人才、活动等方面建设,形成“全地域覆盖、全媒体融入、全行业共建、全社会参与”全域气象科普工作新格局,一批科普基地获得国家、省、市级授牌,一人被省政府评为“气象科普先进工作者”。
  发挥气象“趋利”作用,提升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面向新能源、文旅、农业等多领域实施“气象+”赋能行动,服务地方发展。
  “气象+”赋能新能源。2016年以来,市气象局为华润、华能等公司提供新能源功率预测服务和基于位置的运维气象保障服务,为发电场(站)获得持续稳定的发电效益提供了保障;提供暴雨、雷电等气象灾害鉴定评估服务,为新能源公司保险理赔提供科学依据。
  “气象+”赋能文旅产业。市气象局、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和湖北文旅随州集团签订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在不同高度布设相控阵气象雷达、风廓线雷达等国内先进设备,共建大洪山暴雨试验基地。开发云海雨雾等气象景观和花期黄叶等物候景观预报,推动“中国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等品牌创建。联合打造湖北首个以气象为特色的科普研学基地和气象公园,以气象科技赋能文旅产业发展,共同探索“气象+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气象+”赋能乡村振兴。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针对“两香一油”、马铃薯、吉阳蒜等本地特色农业,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打造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开展香菇、香稻、泡泡青等特色产品全链条气象服务。积极参与中部区域人工影响天气湖北基地建设,基于作业飞机、高山烟炉、固定炮点、流动作业车,构建立体人影作业体系,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护航农业生产。
  C “三朵云”赋能打造智慧气象
  打造“三朵云”党建品牌。市气象局积极探索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途径,以“红色党建引,蓝色气象发力,服务绿色发展”为融合路径,探索形成了“擎云”、“翔云”和“耕云”市县一体各具特色的“三朵云”党建与业务融合品牌体系。“三朵云”倾心织就红蓝绿“三色锦”,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双提升,助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量,不断为随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气象智慧和力量。2022年,随州市气象局机关党支部先后获得“全国气象部门先进基层党组织”、随州市“红旗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打造“全省强基工程示范单位”。广水气象局完成国家气象观测站、气象灾害预警中心等基础设施“硬件”提档,推动气象业务平台气象科普基地等服务能力“软件”升级,实现全省倒数到全省领先的华丽转身,获评全省“强基工程示范单位”;随县气象局预警中心建设进入尾声,国家气象观测站建设稳步推进,各项工作高位推进,力争“建成即示范”。
  大潮澎湃,新时代气象万千。市气象局将以国务院印发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为指引,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随州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