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25日
秋播时节
●蒋坤远
农谚说得好:“霜降前后始降霜,有的地方播麦忙”。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的景象特别明显,气温骤降,昼夜温差较大。“霜降种麦不消问得”,这是我小时候常听父辈们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到了霜降节气,不用问什么时候播种小麦了,霜降节气就是播种小麦的最佳时节。霜降节气一到,在田间地头,都可见到庄稼人忙碌的身影,整个乡村到处是一派繁忙的秋播景象。
我们这些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人,都亲身经历和参与过秋播。在我的记忆中,到了金秋时节,乡村那冲冲畈畈的稻田一片金黄,成熟了的谷穗颗粒饱满,把稻子压弯了头。等收割完稻谷后,父亲就趁个好天气,赶着自家饲养的耕牛将稻田耕犁一遍,那犁起的田土在秋阳的照耀下泛着灰褐色,乡亲们称这是“犁板田”。板田耕犁后,那裸露的田土是要经阳光照晒的,若遇一场秋雨,“晒过心”的田土经雨水一浸湿,自然变得松软。等到天气晴朗,湿润的田土晒个大半干时,父亲就驾牛使耙,趁着墒情将田土耙得平平整整。这时,父亲就安排家人将自家猪圈里沤的农家肥挑入田间,做好播种前的一切准备。
在播种的前两日,父亲就将储存在大缸里的麦种,搬运到村头的稻场上,小心翼翼地将麦种在地上散开,让暖暖的秋阳照晒,并不时地翻动几下。那时的麦种都是上年收割小麦时,精挑细选自留的麦种,父亲说经过阳光照晒的麦种,出芽率自然就要好些。等到播种那天,我早早就下到地里,将挑入田间的农家肥均匀地散开,还将从供销社购回的磷肥也撒入田里。那时播种小麦,家家户户都用农家肥和磷肥作麦田里的底肥。等忙完这些,播麦种就是父亲的活儿了,父亲从不让我插手播麦种这事。
播麦种是门技术活,塆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把式”们总不要年轻人插手,他们认为年轻人毛手毛脚的,若播撒不均匀,到时麦苗出土时,就如同秃子头上的毛发——这里稀那里密,导致小麦减产减收。每到播麦种时,只见父亲将麦种装入竹篓里,他左臂挎着竹篓抵于腰间,用右手播撒麦种,从田间的一头缓步走向另一头,右手很有节奏地在前方划着圈,像是在表演一曲老年舞,金灿灿的麦种从他那只长满老茧的手中飞落在田土上。父亲在田间来回往返,直到将整块田间播撒均匀。等播撒好麦种后,父亲先是赶着耕牛将播撒好麦种的田块耕犁一遍,把肥料和麦种翻入土里,再将耕犁过的田土耙得细碎平整。麦田耙好后,清理厢沟就属于我要干的活了。那时麦田的厢沟清理也很耗时费力,先是用绳子作好麦田每厢的标线,再按标线清理厢沟,然后用方锹将条条田沟清理得笔直,这样做是防止以后麦田里积蓄了雨水,小麦是怕积水的。那时乡亲们都是种两季粮,夏季插秧种水稻,霜降秋播种小麦。有水灌溉的农田,等收割完稻谷再播种小麦,没水灌溉的农田为旱地,旱地里只能种棉花、芝麻、花生、红薯之类的农作物,等秋收完这些作物后,再在旱地里播种小麦。在旱地里种麦要比在稻田里种麦节省一道“犁板田”的工序,因旱地里土质比稻田里土质要细碎得多,没有太大的土渣,播种方便快捷,只需一犁一耙即可。
每到霜降节气,天还不怎么亮,塆前的树木都显得那么朦胧,白纱样的晨雾随着秋风在空旷的田野上飘动。偶尔,一声牛叫声从远处传来,隐隐约约地能看到塆里的“老把式”们,已赶着耕牛在犁田或耙地了,他们甩着清脆的鞭子,田野间不时传来阵阵吆喝声。“老把式”们总是那么不紧不慢地在犁田赶耙,年轻人则在田间撒着肥,有的在清理厢沟,大家打着招呼,相互说笑着,冲冲畈畈好不热闹。
时光在悄悄流逝,岁月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从我指缝间滑过。农村实行分田到户已四十多年了,时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乡亲们已渐渐告别传统的耕种方式,逐步实行机械化作业。不论时代怎么变迁,过去秋播那繁忙的景象已烙印在我记忆深处,使我终生难以忘记!
农谚说得好:“霜降前后始降霜,有的地方播麦忙”。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的景象特别明显,气温骤降,昼夜温差较大。“霜降种麦不消问得”,这是我小时候常听父辈们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到了霜降节气,不用问什么时候播种小麦了,霜降节气就是播种小麦的最佳时节。霜降节气一到,在田间地头,都可见到庄稼人忙碌的身影,整个乡村到处是一派繁忙的秋播景象。
我们这些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人,都亲身经历和参与过秋播。在我的记忆中,到了金秋时节,乡村那冲冲畈畈的稻田一片金黄,成熟了的谷穗颗粒饱满,把稻子压弯了头。等收割完稻谷后,父亲就趁个好天气,赶着自家饲养的耕牛将稻田耕犁一遍,那犁起的田土在秋阳的照耀下泛着灰褐色,乡亲们称这是“犁板田”。板田耕犁后,那裸露的田土是要经阳光照晒的,若遇一场秋雨,“晒过心”的田土经雨水一浸湿,自然变得松软。等到天气晴朗,湿润的田土晒个大半干时,父亲就驾牛使耙,趁着墒情将田土耙得平平整整。这时,父亲就安排家人将自家猪圈里沤的农家肥挑入田间,做好播种前的一切准备。
在播种的前两日,父亲就将储存在大缸里的麦种,搬运到村头的稻场上,小心翼翼地将麦种在地上散开,让暖暖的秋阳照晒,并不时地翻动几下。那时的麦种都是上年收割小麦时,精挑细选自留的麦种,父亲说经过阳光照晒的麦种,出芽率自然就要好些。等到播种那天,我早早就下到地里,将挑入田间的农家肥均匀地散开,还将从供销社购回的磷肥也撒入田里。那时播种小麦,家家户户都用农家肥和磷肥作麦田里的底肥。等忙完这些,播麦种就是父亲的活儿了,父亲从不让我插手播麦种这事。
播麦种是门技术活,塆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把式”们总不要年轻人插手,他们认为年轻人毛手毛脚的,若播撒不均匀,到时麦苗出土时,就如同秃子头上的毛发——这里稀那里密,导致小麦减产减收。每到播麦种时,只见父亲将麦种装入竹篓里,他左臂挎着竹篓抵于腰间,用右手播撒麦种,从田间的一头缓步走向另一头,右手很有节奏地在前方划着圈,像是在表演一曲老年舞,金灿灿的麦种从他那只长满老茧的手中飞落在田土上。父亲在田间来回往返,直到将整块田间播撒均匀。等播撒好麦种后,父亲先是赶着耕牛将播撒好麦种的田块耕犁一遍,把肥料和麦种翻入土里,再将耕犁过的田土耙得细碎平整。麦田耙好后,清理厢沟就属于我要干的活了。那时麦田的厢沟清理也很耗时费力,先是用绳子作好麦田每厢的标线,再按标线清理厢沟,然后用方锹将条条田沟清理得笔直,这样做是防止以后麦田里积蓄了雨水,小麦是怕积水的。那时乡亲们都是种两季粮,夏季插秧种水稻,霜降秋播种小麦。有水灌溉的农田,等收割完稻谷再播种小麦,没水灌溉的农田为旱地,旱地里只能种棉花、芝麻、花生、红薯之类的农作物,等秋收完这些作物后,再在旱地里播种小麦。在旱地里种麦要比在稻田里种麦节省一道“犁板田”的工序,因旱地里土质比稻田里土质要细碎得多,没有太大的土渣,播种方便快捷,只需一犁一耙即可。
每到霜降节气,天还不怎么亮,塆前的树木都显得那么朦胧,白纱样的晨雾随着秋风在空旷的田野上飘动。偶尔,一声牛叫声从远处传来,隐隐约约地能看到塆里的“老把式”们,已赶着耕牛在犁田或耙地了,他们甩着清脆的鞭子,田野间不时传来阵阵吆喝声。“老把式”们总是那么不紧不慢地在犁田赶耙,年轻人则在田间撒着肥,有的在清理厢沟,大家打着招呼,相互说笑着,冲冲畈畈好不热闹。
时光在悄悄流逝,岁月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从我指缝间滑过。农村实行分田到户已四十多年了,时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乡亲们已渐渐告别传统的耕种方式,逐步实行机械化作业。不论时代怎么变迁,过去秋播那繁忙的景象已烙印在我记忆深处,使我终生难以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