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21日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姚瑶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深刻理解发展质量的全局和长远意义,把发展质量摆在更突出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立足新发展阶段,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一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决定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仍然要牢牢把握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让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要求,决定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但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样化、个性化和不断升级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决定必须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提出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但同时,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和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承受其他国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一是新时代新征程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对此,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二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新时代新征程有效落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举措,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进行明确战略部署。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部分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部分明确要求,“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等,这些战略举措和战略要求,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作为基本原则和行动先导的重要地位。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国民经济循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从“大国经济”迈向“强国经济”的战略选择。人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国经济在全面崛起、创新布局和主导未来世界格局之际,没有强大的内部经济循环体系和基本盘,是难以形成不断改进的竞争力和驾驭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因此,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二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从“速度奇迹”迈向“质量奇迹”的战略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通过强调扩大内需的作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内需与外需的平衡、投资与消费的平衡、收入分配的平衡、供需结构的平衡、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平衡等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因此,不同于传统的“两头在外”和“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新发展格局必将引领内需主导和创新驱动的新模式,从而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从“被动跟跑”转向“主动领跑”的战略选择。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主要发达经济体大幅调整宏观政策,国际需求可能进一步波动收缩。从国内看,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一些领域风险因素上升。因此,我们必须统筹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辩证统一关系,通过发挥强大内需体系的战略支撑和引擎作用,主动创造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中国市场潜力和红利。
(作者系市委党校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深刻理解发展质量的全局和长远意义,把发展质量摆在更突出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立足新发展阶段,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一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决定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仍然要牢牢把握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让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要求,决定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但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样化、个性化和不断升级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决定必须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提出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但同时,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和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承受其他国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一是新时代新征程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对此,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二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新时代新征程有效落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举措,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进行明确战略部署。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部分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部分明确要求,“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等,这些战略举措和战略要求,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作为基本原则和行动先导的重要地位。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国民经济循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从“大国经济”迈向“强国经济”的战略选择。人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国经济在全面崛起、创新布局和主导未来世界格局之际,没有强大的内部经济循环体系和基本盘,是难以形成不断改进的竞争力和驾驭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因此,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二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从“速度奇迹”迈向“质量奇迹”的战略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通过强调扩大内需的作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内需与外需的平衡、投资与消费的平衡、收入分配的平衡、供需结构的平衡、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平衡等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因此,不同于传统的“两头在外”和“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新发展格局必将引领内需主导和创新驱动的新模式,从而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从“被动跟跑”转向“主动领跑”的战略选择。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主要发达经济体大幅调整宏观政策,国际需求可能进一步波动收缩。从国内看,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一些领域风险因素上升。因此,我们必须统筹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辩证统一关系,通过发挥强大内需体系的战略支撑和引擎作用,主动创造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中国市场潜力和红利。
(作者系市委党校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