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4月10日
常见诈骗手段及防范
1.“献爱心”名义诈骗。不法分子冒用公益组织或民政部门名义,利用手机短信、网络渠道发布虚假信息,并通过预留指定账号,骗取公众捐款。
2.“亲属患病”名义诈骗。不法分子假借高校工作人员身份,通过电话谎称“您的孩子生病住院”,并要求其家长向指定账户汇入“治疗费”,以此骗取受害人钱财。
3.旅行团/酒店/快递退费。不法分子借口旅行合同取消、酒店押金退还、快递滞留补偿或取消邮寄退费等,向客户发送虚假通知信息,诱导客户提供银行卡相关敏感信息,盗取卡内余额。
4.网络刷单诈骗。不法分子利用此次疫情中,人们居家不出门的情况开展诈骗,“在家赋闲没事做?网络刷单快速赚钱,一部手机即可操作”“足不出户,轻轻松松,每天XXX元到手”千万不要理会!这都是刷单陷阱!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提高防范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1)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网银U盾、手机,不借给他人使用,一旦丢失要立即挂失。
(2)开通银行账户变动短信提醒,仔细核对交易业务类型、交易商户和金额是否正确,关注账户变动情况,定期检查账户资金交易明细和余。
(3)不点击短信、网络聊天工具或网站中的可疑链接,不登录非法网站,慎扫不明来历的二维码。
(4)慎连免费Wi-Fi,连接免费Wi-Fi时不登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支付机构APP进行账户查询、支付等操。
(5)妥善设置银行卡密码,不使用同一数字、生日、身份证号码等容易被猜测的简单密码,不将银行卡密码作为其他网站、APP的密码,多张银行卡不使用同一密码,并定期更改银行卡密。
2.“亲属患病”名义诈骗。不法分子假借高校工作人员身份,通过电话谎称“您的孩子生病住院”,并要求其家长向指定账户汇入“治疗费”,以此骗取受害人钱财。
3.旅行团/酒店/快递退费。不法分子借口旅行合同取消、酒店押金退还、快递滞留补偿或取消邮寄退费等,向客户发送虚假通知信息,诱导客户提供银行卡相关敏感信息,盗取卡内余额。
4.网络刷单诈骗。不法分子利用此次疫情中,人们居家不出门的情况开展诈骗,“在家赋闲没事做?网络刷单快速赚钱,一部手机即可操作”“足不出户,轻轻松松,每天XXX元到手”千万不要理会!这都是刷单陷阱!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提高防范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1)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网银U盾、手机,不借给他人使用,一旦丢失要立即挂失。
(2)开通银行账户变动短信提醒,仔细核对交易业务类型、交易商户和金额是否正确,关注账户变动情况,定期检查账户资金交易明细和余。
(3)不点击短信、网络聊天工具或网站中的可疑链接,不登录非法网站,慎扫不明来历的二维码。
(4)慎连免费Wi-Fi,连接免费Wi-Fi时不登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支付机构APP进行账户查询、支付等操。
(5)妥善设置银行卡密码,不使用同一数字、生日、身份证号码等容易被猜测的简单密码,不将银行卡密码作为其他网站、APP的密码,多张银行卡不使用同一密码,并定期更改银行卡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