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5月19日
“微力量”有“大能量”
——探访曾都区府河镇白河滩村基层自治“五微工作法”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陈云 通讯员 刘磊 聂超文
  5月17日,在曾都区府河镇白河滩村,从村中心位置往四组熊家湾,通组公路由3.5米宽升级为5.5米宽后,行车更方便、错车更安全。在湾子口,因道路扩宽占用了部分的堰塘,开年后又往另一侧开挖了数米,堰塘大小基本与此前无异。
  白河滩村党支部书记白海涛说:“当时因为道路扩宽要将路边的堰塘填土占用部分,湾子里有村民不同意,多亏了组长白自如等老党员上门做工作。现在路也修好了,堰塘抽水灌溉也不受影响。”
  充分调动党员、组长、湾长的积极性,带动村民共商共议村里的大事小情,是白河滩村乡村自治“五微工作法”的折射。
  2019年以来,白河滩村搭建党建引领下的“微组织”、构建乡村治理“微网格”,开展村民议事“微协商”,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微行动”,实行乡村发展“微评估”,探索以“五微”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去年底,白河滩村“五微工作法”获评全省城乡社区治理十佳创新案例。
  白河滩村位于府河镇东南,常住人口1400余人,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该村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设4个党小组,以“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的微组织,带动构建“村委会-组长-湾长”的乡村治理“微网格”。
  “将8个村民小组分成4个片区,4名村两委干部各包保联系一个片区。同时,全村设8名组长、14名湾长,及时掌握村民的需求、对村里发展的意见建议等。”白海涛介绍道。
  村上四组此前一直没通自来水。“挑水挑不动了,花一两万块钱打井又舍不得。”去年夏天,70多岁的村民秦立忠向老党员郑弼伦反映。包组村干部程传容及时向村“两委”转达村民心声:“通自来水不能再等了。”
  但装自来水管所需费用不少,钱从何来?村里与镇上水利管理站对接了解详情后,召集四组村民“微协商”。村民商定:“各家各户适当出一点。”随后,镇上水利管理站出水管,村集体协调开挖出人工,村民各户拿出500元,合力解难题。去年10月,四组的自来水通了,村民高兴不已。
  同时,白河滩村积极开展“微教育”、“微调解”等“微行动”,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类小纠纷、小隐患。去年,一组有村民抱怨“公家”拆了自家的厕所却不赔偿,老党员张克金上门了解情况后得知,因道路扩宽占用村民家厕所的事涉及好几户,并安慰村民“稍安勿躁,只是补偿标准暂时没定”。村两委立即议定,按每户2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偿。
  “村民间的纠纷,一开始都是些小事,大多为争一口气。要是不及时化解,就容易动起手来,或是形成积怨。”张克金说,“而‘微调解’就是及时帮当事人顺这口气,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村里更和气。”
  村里各项事务办得怎么样?白河滩村不定期请来老党员、组长、湾长、居民代表等召开庭院小会议,或上门入户,听意见建议“微评估”。
  今年村里建公墓,白自安等老党员协助选址、做群众工作;白自如家就在湾口大堰边,堰塘施工时他时不时到现场看看进度……“五微工作法”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激活了乡村自治内生力量。
  府河镇党委书记王力说:“‘五微工作法’与‘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五共’理念不谋而合,由基层群众实践探索而来,以‘微力量’激发出乡村自治‘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