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8月23日
在“营商”中“赢商”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清 通讯员 黄怡然 夏章蝶
“用电子保函替代现金缴纳投标保证金,不仅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而且还很方便、快捷。”近日,在曾都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某企业参加招投标的负责人高兴地说。积极落实以电子保函替代现金形式缴纳投标保证金,是曾都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区政府采购中心)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2019年3月成立以来,曾都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各级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和部署,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控制成本为核心”为目标,以交易“电子化、规范化、智慧化、高效化”为抓手,着力营造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开放、诚实信用的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
在“营商”中“赢商”。4年来,该中心完成近300个进场交易项目,交易金额近120亿元,节约资金近6亿元,节资率近5%。电子化交易,帮助市场主体节约了招标文件购买费、投标交通住宿费、投标保证金等开支;规范化管理、程序化操作,实现“阳光招投标”;智慧化评标、科学化见证,实现高质量交易;高效化服务、人性化监督,提升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效。
2022年,曾都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被中国开发区协会公共资源交易专业委员会和《公共采购》编辑部评为“2022年度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先进单位”称号。
电子化促交易转型
让数据“多跑路”,让服务对象“少跑腿”。曾都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大力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不动摇,着力打造“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新体系。
深入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工作,中心在2019年底完成了“省级云平台”的开通和项目测试工作,于2020年12月开始正式启用湖北省电子招投标交易云平台系统。2020年12月25日,中心在湖北省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成功受理曾都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专项工程2020年度项目。
自2020年12月在湖北省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上线运行以来,中心密切关注省云平台更新功能版块,曾都区自2022年7月1日起试运行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保函服务平台新增电子担保保函、电子保险保单服务,通过推行电子银行保函替代现金形式缴纳投标保证金。在湖北省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开展招投标的项目,投标人可自主选择电子银行保函、电子担保保函、电子保险保单形式替代现金缴纳投标保证金,为投标企业减少资金占用,得到了广大投标企业的好评。
随着湖北省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各项功能逐步优化完善,今年年初,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省云平台已开通的线上发布中标通知书、在线签订合同功能的基础上,及时与省云平台技术人员对接,建议新增在线合同变更、上传发票功能。今年8月,实现电子证照库中建筑企业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二级建造师注册证书、营业执照等高频证照“免证明”。
同时还实现工程款支付网上查询功能。目前,曾都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实现了“投标不出门、开标不见面、合同网上签、支付系统查、受理零门槛、服务零距离、交易零收费”。
创新化促公开公平
今年6月19日,随州机电工程学校学生公寓配套设施空调采购项目,在区政府采购中心开标、评标,并成功使用错位不见面方式进行评标。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采购精神,曾都区政府采购中心在随州率先推行错位不见面评标模式。该模式打破了传统采购人代表、评审专家在同一个评标室评标的惯例,让采购人代表、评审专家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评标室进行独立评标。错位不见面评标,有效预防腐败、防范围标串标,为评审专家客观公正独立评审提供保障。
持续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标先进,实施一批重点关键环节的改革措施。
评定分离改革。在招投标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的基础上,于2022年7月1日试行房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招标投标“评定分离”改革工作,即将“评标”和“定标”阶段进行分离,评标阶段由评标委员会完成,定标阶段由招标人自行组建的定标委员会完成。2022年7月1日,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曾都园区北郊创业孵化园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正式启用“评定分离”功能。
招标计划提前发布。2023年2月13日,曾都区首个工程项目招标计划“曾都区G316长同线十岗至随县界段养护工程(大中修)项目招标计划”,在曾都区公共资源交易云平台“招标预公告”栏目发布。招标人作为招标计划发布的责任主体,通过及时、全面、准确发布项目招标计划,方便潜在投标人有充足的时间了解工程建设项目信息,确保招标任务按时完成。这是该区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的重要改革举措,进一步提高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透明度和交易质效,为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招标投标活动。
定标电子化。随着“评定分离”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改变评标在线上、定标在线下的模式,深入推进“评定分离”改革,中心开发建设了“电子交易定标辅助系统”,2023年7月,成功完成2个招投标项目的定标电子化工作。
“电子交易定标辅助系统”能够以项目或主体维度生成企业信用报告,对企业的基本信息、信用信息、投资行为等进行穿透分析,为招标人提供准确有效的辅助定标材料,挖掘中标候选人间潜在的关联关系,有效防止围标串标行为发生;同时,根据本地定标规范和需求,在系统中固化定标流程,规定定标办法,落实“评定分离”政策要求,有效缩短项目定标周期,提升定标公平性。
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已形成省内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的基础上,与省电子招投标交易系统开发公司进行协商,对接技术,并到河南省新野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现场交流学习签订合作协议,于7月11日成功进行了曾都区首例跨省远程异地评标。截至目前,已与新野县和南阳市卧龙区完成了2项主场、1项客场的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工作。
降成本提服务质效
曾都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人性化服务融入日常,通过走访调研等形式,及时了解市场主体所需,持续推进招投标领域降本增效、优化服务措施,赢得市场主体认可。
过去,企业要进入招投标平台交易,需要缴纳部分保证金。这些资金被占用,无形中增添了市场主体的流动性成本。
为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大力推行以电子保函替代现金形式提交投标保证金,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6月26日开始不再收取平台信息服务费;2021年12月1日不再代收代管投标保证金;2023年6月停止收取进入曾都区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的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一系列举措,真金白银为市场主体“减负”。
简化受理流程。中心对尚未完全具备招标发包条件的工程建设项目,落实“容缺受理、后置补齐”的举措;对已办理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手续的,满足招标相关技术条件,但规划许可尚不完备的项目,在招标人作出自行承担一切风险和后果的书面承诺后进行受理,切实提升了招投标工作质效。
严格规范制度。中心按照各项办事流程,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落实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服务承诺制等工作制度规范,让服务对象享受高效优质的“一站式”服务,实现了“服务零缺陷、沟通零距离、项目零投诉”的服务目标。
高效优质服务。中心根据招标人的项目计划,合理安排工作人员提供“5+2”服务、“白+黑”服务,做到项目即来即办。积极推行“绿色通道”交易机制,对疫情期间暂停延期的交易项目,以及疫情防控保障和重要国计民生交易等项目,在依法依规前提下特事特办。
抓实廉政教育。中心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做好风险点防控工作,每月定期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使廉政文化入眼、入脑、入心,时刻提醒中心干部职工遵纪守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紧盯交易服务工作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全面梳理剖析潜在风险,各股室对照工作职责,逐条制定防范措施,筑牢“公正有序、阳光交易”的廉洁防火墙。
营商环境永无止境。曾都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继续学习借鉴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好的经验和做法,紧紧围绕全省一体化交易采购平台建设工作部署,以控制交易成本为核心,以高效廉洁交易为目标,持续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为优化随州营商环境做出曾都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