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4月22日
村强民富幸福来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 周庆国 代光涛
阳光明媚,微风拂面。4月16日,记者走进随县新街镇姜湾村,古朴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村道两旁的风景树木挺拔俊秀,徽派建筑民居灵动不失典雅……整个村子充满浓郁的自然田园景色。姜湾村之变,缘于正在蓬勃开展的和美乡村建设。
姜湾村地处丘陵,位于新街镇东部随新公路入口处,炎帝大道西侧,辖52个自然湾、23个村民小组、827户、3807人,版图面积12.86平方公里,共有山场1235亩、耕地7109亩。
一个既无区位优势又无特色产业的传统村落,缘何摇身变成宜居宜业的富裕村?
“我们按照‘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姜湾村党支部书记苏小亮告诉记者,近年来,在新街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县财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姜湾村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为支撑,大力推进村庄整治、人居环境治理及产业发展,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固本强基抓党建
近年来,姜湾村党支部用“党建+”引领和美乡村建设,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社会治理、乡风文明等方面,依靠党支部龙头引领、党员示范带头、群众积极参与,实现了村美、业兴、民富,田园党建特色品牌越擦越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在实际工作中,该村强力推进村党组织班子建设,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的前题下,不断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把基本素质好、发展前景好、精神状态好的优秀党员、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纳入村级班子建设的后备人选,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作为村级班子建设的血液“供应站”。
如何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姜湾村不断加强基层党建阵地建设,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学习、互动场所。以党建活动室建设为依托,抓实党员学习教育培训。开辟“初心课堂”党员教育基地,针对不同对象、不同载体,向党员群众提供新型培训、交流探索、技术指导,深化服务模式和功能,极大地推动了和美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近年来,我们着力推进党建引领‘五治’融合,实现了‘由乱到治’的转变,村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苏小亮告诉记者。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靠什么?姜湾村党支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制定基层党员学习党的二十大专题工作方案,组织党员干部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每季度召开党建工作例会,梳理阶段性党建工作要点,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和组织观念,锻造党员队伍,增强支部功能。通过学习培训,把党员干部打造成“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乡村振兴的坚定推手和联系服务群众的贴心好手。
此外,该村还推行清单管理,从基础设施、专项工作、民生实事、保障工作等方面制定乡村振兴责任清单,定人、定责、定目标、定时间,周清月结,把党员干部锻造成实施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环境整治增颜值
来到姜湾村三组文化广场,几位老人正边散步边拉家常,一片和谐美好的景象。“过去,这里曾是臭味难闻的垃圾场,现在已经建成高标准的休闲娱乐广场了。”村民张大妈高兴地对记者说。
“乡村之美,贵在环境。我们在打造和美乡村的过程中,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因地制宜修复房屋立面,保持了农家房屋原有的韵味。”苏小亮告诉记者,过去,姜湾村存在脏乱差的现象,村里的泥砖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为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该村大力宣传和美乡村建设的好处,发动村民参与建设行列。通过宣传,不少村民主动拆除自家危旧房屋,支持和美乡村建设。全村拆除乱搭乱建46处,新建高标准公厕3个,配置垃圾箱55个,分类垃圾桶1700多个,实现了生活垃圾集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雨污分流,村容村貌大幅改善。
田野翠绿,池水清清;微风拂处,清香阵阵。漫步在雅雀湾,醒目的文化墙散发着缕缕传统文化韵味,墙体雪白的农家小院里花草溢香,干净清爽;门前一口彩砖硬化的池塘清澈见底,花绿相间的人行道环绕塘堰四周,古朴典雅的朱红色凉亭坐落在池塘中央,给人一种“摇漾景色新,疑在景点行”的感觉。
行走在姜湾村一组,宽敞硬化的道路、粉刷洁白的墙壁、亭亭玉立的路灯,让人不相信身处乡下农村;步入农户院落,优美的环境、齐全的家具,告诉你和美乡村建设幸福的内涵。
环境提升了,如何保持?姜湾村在和美乡村建设中,不仅要有“面子”,还要有“里子”。
姜湾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和美乡村建设财政专项资金450.33万元,拓宽硬化公路0.82公里、新建入户小道1266米、刷黑路面1186平方米,建设石砌挡土墙1233立方米,建设水上栈道1处、休闲观赏亭3处,建设随新公路一组至三组段路边花墙矮墙3165米并实施绿化,栽种及维护行道树528棵,安装太阳能路灯110盏,堰塘清淤硬化6000平方米、新建排水沟750米,新建公厕3座、改造户厕所17户,建成村民文化活动广场3个、2000平方米,安装村标、镇标各一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3处。
发展产业助民富
漫步姜湾村的乡间田野,特色产业随处可见:中药材种植、苗圃经济林、林果基地、光伏发电……一个个特色产业“争奇斗艳”,不仅为大地增添了色彩,还为村民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土地流转有“租金”,做工可以挣“工资”,入股能够获“分红”,一个产业就成为撬动农民增收的一个引擎。
绘就和美乡村建设图景,需要执好产业发展之笔。近年来,姜湾村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富民强村的重要支撑,立足村域实际,狠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起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体系。
在位于炎帝大道两侧的随县“神农苗圃”基地,记者看到,一棵棵风景苗木正在努力地生长,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近年来,姜湾村流转炎帝大道两侧土地300余亩,成立随县“神农苗圃”合作社,种植经济林木,农户每年可收益1万元,村集体可创收3万余元。
沿着蜿蜒的山道走进姜湾村中药材种植基地,数十名工人正在基地锄草、施肥。
然而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2022年,姜湾村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先后投入资金120余万元,按照“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引导和鼓励村民流转山地350余亩种植薄荷等中药材,每亩实现收入2000元以上。
记者了解到,通过“农企带动+品牌效益”模式,姜湾村优先发展农业产业,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按照“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建成李子、葡萄、阳光玫瑰等林果基地280余亩;建成250千伏的光伏发电产业,每年村集体可增加收入20万余元;充分利用交通地理优势,在炎帝大道两侧发展路域经济,毎年为集体增收3万元;加强村级集体资源管理,将村小学校舍承包企业经营,村集体年可增收3万元。
共同缔造乡村美
乡村和美,既看“颜值”更看“气质”。姜湾村坚持用新思想扮靓村容,用新技能武装村民,用新风尚塑造村风。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村庄公共环境、房前屋后整治以及基础设施养护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潜移默化地以文明创建带动文明意识养成,让村民成为和美宜居乡村建设的主体和主力军。
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喜事新办、丧事从俭……在姜湾村记者看到,各家各户墙壁上都张贴着《村规民约》。
该村将乡风文明摆在和美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个性化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言行举止,引导村民争做“四有新人”;精心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农户”“五好家庭”评选活动,用身边榜样不断引领好人风尚;依法治村,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做到学法、用法、守法;推进移风易俗,成立红白理事会,严禁大操大办、赌博酗酒、迷信活动等不良行为,倡树文明新风。
村容干净整洁,村民生活也变了样。姜湾村按照“摆整齐、扫干净、无污水、多植绿”的要求,组织群众清理房前屋后垃圾腐土,打扫厅堂院内卫生,柴草规范摆放,禽畜进行圈养,禁止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房前屋后环境状况整体改观。
外修环境之美,内修人文之美。姜湾村坚持按照“三清两建一提升”要求,不断强化村级治理。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开展传家训树家风活动,发挥德治、自治作用;建立文化讲坛,邀请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为村民宣讲发达地区的发展情况及原因,激发群众创业意识,增强群众自我发展动力。邀请评选出的“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创业能手”“新型农民”“新型乡贤”等为村民讲述自己的故事,感染身边人。
在姜湾村,内涵丰富、生动形象的文化长廊是一大亮点。该村在优化乡村环境的同时,把文化长廊打造成弘扬新风尚、提振精气神,涵养崇德向善、守望相助、风醇物厚的文明窗口,通过文化熏陶,让村民对精神文明有更深的感悟。
夜幕降临,村民们成群结队,在发出洁白光芒的太阳能路灯照射下,或田野、村庄散步,或在音乐旋律中跳广场舞,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洋溢在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