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4月23日
山清水秀乡风淳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 胥建明
宽敞干净的村道、笔直耸立的路灯、整齐排列的大棚、错落有致的房屋……4月19日,记者走进随县洪山镇杜家店村,一幅祥和美丽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杜家店村位于洪山镇南部,版图面积5.3平方公里。辖6个居民小组、607户、2130人。拥有耕地面积2685亩,林地面积1785亩。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克难攻坚、砥砺前行,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蝉联洪山镇综合考核“十强村”,荣获随县“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全省“和美乡村建设示范村”称号。
党建引领谋发展
固本强基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近年来,务实重行的杜家店村“两委”一班人在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兵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不断推进党的建设,进一步筑牢和谐之基,为富民强村注入力量之源。
曾几何时,杜家店村因交通条件闭塞、集体经济脆弱,加之村民上访不断,导致村“两委”工作难以开展。
困则思变。为扭转杜家店村落后被动局面,在洪山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村党员群众殷切期盼中,李德兵被推上了带头人的位置。“党员群众信任我,我就得干出个样子,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李德兵暗暗下定决心。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为了让村民走上富裕之路,李德兵带领村“两委”成员起早贪黑,扑下身子干工作,围绕村庄发展细打算、巧安排,发动村民共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发展、文明新风建设等,村湾面貌日新月异,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杜家店村成立了村民理事会,组建了志愿服务队,健全了村党支部引领下群众参与的村湾治理体系,为群众议事搭建了平台,让群众参与村湾共建有了“主心骨”。
事从民需、策由民定。杜家店村党支部坚持“一月一夜话”,问需于民;坚持“发展大家谈”,问计于民。通过村湾夜话、农家夜话、微信群等方式,及时传达党的政策方针和工作部署,听取村民共谋村级发展意见建议,培养了村民主人翁意识,转变了村民思维定式。党群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加快构建成“支部主导、群众参与、共管共治”的治理格局。
杜家店村切实推进支部“五化”提质,按照“两厅六室七有”标准,新建党群服务大厅、党建展示厅,完善党员活动室、“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乡村振兴办公室、多功能会议室、图书阅览室、综治调解室,党员活动室达到“七有”标准。
与此同时,村党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党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支部书记带头上党课,让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
乡村治理美环境
清澈的河水淙淙流淌,宽敞的村道干净整洁,七彩的墙绘惟妙惟肖……行走在杜家店村,一幅和美乡村的崭新画卷映入眼帘。
一个怎样的村庄,才能令人心驰神往?
“我们通过科学规划,一步步提升村容村貌‘颜值’,着力打造一颗‘有趣的灵魂’,尽快将杜家店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杜家店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兵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村在洪山镇党委、政府和市、县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突出塑造乡村“形、实、魂”,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农村面貌焕发新颜,农民生活幸福安康。
走进杜家店村四组曾子湾,水泥路面纵横交错、家家户户门庭整洁、一河两岸初显雏形、景观长廊竞展俏姿……在修缮一新的小涢水河河堤上,村民陈明全告诉记者:“原来这条河道两边布满杂草和粪土,又脏又乱又臭;现在河道拓宽疏浚了,河堤整治硬化了,村庄真正变美了,这与村里一班人的努力分不开。”
为提高村庄的“颜值”,提升百姓幸福指数,杜家店村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村民自筹资金投工投劳,开启了全民化建设和美乡村的热潮。
农家院落错落有致,村子四周干净整洁。在杜家店村五组龙王咀,风貌改造后的村庄让人眼前一亮。67岁的村民代表刘成立正在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他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不仅看着舒服,住着也舒心,讲究环境卫生不仅仅是一个人、一家的事,而是家家户户的责任。”
整治提升效果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
近年来,杜家店村以“三清二建一提升”为抓手,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村先后整合各类财政专项资金523万元,拓宽硬化乡村道路23公里,引水渠道整修1000余米,新挖及整修堰塘20多口,新增排灌站2座,架设排灌管道3000余米,安装太阳能路灯44盏,拆除建筑物425平方米,新建高标准文化广场1个,新建文化墙600平方米,硬化人行道320米,大理石树围280棵,新植绿化带1350平方米,新建公厕2个、农户改厕130户。
壮大产业助民富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杜家店村抢抓和美乡村建设机遇,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杜家店香菇种植合作社记者看到,成片的香菇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一朵朵形似伞状的香菇正破棒生长。
“当下,正是香菇上市的好时节,市场需求量大,香菇采摘一批就卖一批,不愁销路。而且,价格比平时高,种植收益更好。”李德兵告诉记者。
小香菇撑起“致富伞”。2023年,杜家店村香菇种植合作社年生产袋料香菇100万袋,实现产值1200多万元,带动50多位村民就业,人均创收近2万元。
沿着蜿蜒的山道走进杜家店村果林基地,漫山遍野的果树枝繁叶茂,数十名工人正在给果园除草。
然而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近年来,该村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先后流转山地200余亩,种植黄桃1200余棵、油桃1500余棵、油菜玉米30余亩,带动农户20人就业。
兴村富民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近年来,杜家店村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基地建设”为抓手,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发展壮大“光伏发电、香菇种植、林果油茶、优质香稻”四大产业。相继建成光伏发电100千瓦,种植香菇100万袋,开发林果基地120亩,种植香稻1200亩……
与此同时,杜家店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随州市俊东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投资入驻该村,一期工程投资5000万元建成年生产10万吨氧化钙产品生产线和20万吨超细重质碳酸钙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将带动该村服务业的发展和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
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如同一颗颗“希望种子”,在杜家店村干部群众的默默耕耘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无限魅力。
共同缔造新生活
“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为杜家店村开展好‘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村民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积极参与到共同缔造过程中来,到处呈现出美丽宜居文明新气象。”李德兵告诉记者。
湾看湾、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为刹住大操大办之风,杜家店村党支部紧盯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动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生日满月不准办,红白喜事要规范。”在杜家店村,群众传唱着这样的社规民约,操办红白喜事村民都要向村委会报备……村里将禁止大操大办、乱办滥办酒席写入村规民约,并严格执行殡葬改革要求,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外修环境之美,内修人文之美。除了禁止大操大办,杜家店村还建立完善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机制,在村级设立善行义举榜,挖掘出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典型,全村评选出道德模范5名、杜家店好人2人,评选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书香家庭等26户,“仁义诚敬孝”传统美德得到大力弘扬和传承,遵德守礼、崇德尚善的文明新风逐渐形成。
在杜家店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超市积分公示栏”上,上面公示着农户当月积分和扣分详情,包括操家理务、人居环境责任区、家风建设等内容的评比。
自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来,杜家店村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超市,以“表现换积分、积分换物品”的激励形式深受群众欢迎。在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中,小积分发挥了大作用。
乡风文明一户也不能落下。2021年,杜家店村启动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遵纪守法星、勤劳致富星、环境卫生星、诚信友善星、文明新风星成为激励党员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有力抓手。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指引群众自立自强、勤劳致富、传承美德、培育家风,带领农村群众逐步走上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杜家店村,内涵丰富、生动形象的文化长廊是一大亮点。该村在优化乡村环境的同时,把文化长廊打造成弘扬新风尚、提振精气神,涵养崇德向善、守望相助、风醇物厚的文明窗口,通过文化熏陶,让村民对精神文明有更深的感悟。
如今的杜家店村,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村容整洁、民风淳朴,正乘着共同缔造的春风,在美丽、富裕、宜居的村庄建设道路上疾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