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4月24日
乡村蝶变换新颜
——随县殷店镇火炬村和美乡村建设探访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 李云明 诸继明 王婷婷
  山如黛,水清流,洁净宽敞的乡村道路,窗明几净、绿树成荫的农家院落……4月20日,记者走进随县殷店镇火炬村,感受到的是无处不在的淳朴民风和田园美景,整洁靓丽的乡村在春光掩映下显得十分美丽,一幅文明、富裕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火炬村位于殷店镇西北部,地处天河口水库下游,328省道穿境而过,版图面积7.51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525户、1805人,共有耕地面积2482亩。过去,因村集体历史负债多,在全镇排名年年“垫底”,是一个典型的“三无”村。如今的火炬村,村强民富环境美,一跃蝶变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先后荣获湖北省宜居村庄、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随州市生态文明村、随县人居环境整治突出村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综合绩效考核位列全镇前茅。
  从“落后村”到“示范村”,火炬村缘何成功实现蝶变?
  村魂变 筑牢党建“主心骨”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为改变火炬村的落后状况,2014年,在武汉经商的本村能人程仕超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情结,在镇党委的举荐下,回到村里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说实话,刚回来时,村里想开个党员大会都开不了,40多名党员,通知下去后只来了9个人……”一个没有战斗力的集体是打不了胜仗的,面对眼前这块“硬骨头”,程仕超意识到,必须要迅速搭建一个务实、肯干、能吃苦的好班子。
  2018年换届,程仕超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精挑细选的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大幅提升。新班子组成后,程仕超带着大伙儿先从老百姓最关切的土地问题入手,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突出矛盾。终于,那些沉积多年的问题被慢慢“捋顺”,陈积多年的债务也被一一化解。矛盾化开了,百姓的信任感自然就回来了。
  当年,村里的第一次党员大会总算顺利召开了。
  “党员大会是开了,可党员的示范作用还没发挥出来。”程仕超并没有气馁,开始研究下一步的“富村计划”。
  无论是发展产业、引入合作社还是和美乡村建设,每次开会,程仕超务必把村里的党员请到位,共同商议发展大计,给予党员充分的参与感和信任感。
  支委会成员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引领带动了一群党员先进“对标前进”。
  村部办公室的墙壁上,一张网格化管理平面图分外显眼,上面细致地标注着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的身份信息。“身份亮出来,既是为了起到示范作用,也是为了让群众更好地监督。”程仕超欣喜地告诉记者:“现在党员非常支持我们工作,无论任何活动,只要一个电话,大家都十分踊跃。”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作用,火炬村将16名熟悉村内环境、热心服务的党员中心户编入村内8个网格,推动党组织触角向下延伸。党员志愿者同网格员定期入户摸排走访,与村里的空巢老人、低保户、困难户结对子,力所能及地帮助村民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环境变 乡村振兴“靓颜值”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用这句话来描述现在的火炬村,恰如其分。
  “自开展和美乡村建设以来,火炬村实现了村美民富的梦想。”程仕超告诉记者,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该村结合自然、人文景观条件和地理优势,致力把这里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旅游观光型村落,突出生态、人文元素,让村民舒畅了心情、品味到乡愁。
  为改变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近年来,村里整合资金600万元修建道路10.5公里,全村道路硬化实现全覆盖。随后又多方争取专项资金,安装了185盏路灯。
  “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还装了护栏和减速带”“新修了小花园,四季能赏花,卫生还有人管”“村里评最美火炬人,又办积分超市,我们打心底里支持”……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滔滔不绝。火炬村紧靠天河口水库,村里自筹资金修建了2.8公里的硬化水渠,让周边900亩农田旱涝保收。  
  “真是没想到山沟里也能用上自来水,再也不用靠天吃水了。”谈起自来水入户村民陈林朝感慨万分。以前6组22户70余名村民用水一直依赖几口浅井,遇到大旱,便会出现供水短缺。为解决这一问题,村里筹资22万余元延伸管网,还配套安装了加压水泵,实现了全村自来水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火炬村先后整合各类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建成4600平方米的村级文化广场,整修塘堰22口,改建新建15公里自来水管网,购买风景树9000多株,对通村公路和自然湾进行绿化,全村实现公路、照明、自来水三个全覆盖。
  产业变 盘活土地“生四金” 
  村里的主要矛盾解决了,后面研究的就是怎样才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火炬村水稻种植面积16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70%,每亩平均产量700公斤,但由于村民单打独斗,一直卖不上好价钱。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一个偶然的机会,程仕超从网上看到种植菊花和白腊条树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没有迟疑,他和两名村干部前往河南学习种植技术,并结合村情实际,流转村民土地近500亩,种植菊花90亩、白腊条树355亩,直接带动村民创收200余万元。
  “现在正是抢时节的时候,可不能再出问题。”香菇基地中,村干部周宗云正在和设备厂商打电话,探讨注水机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该基地是火炬村乡村合作公司运营的产业,总投资60余万元,年产香菇菌种10万袋。公司探索出“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52户村民种植香菇31.2万袋,户均增收2万余元。
  与种植业同步发展的还有村里的养殖业。目前,该村已建成年出栏生猪7000头的养猪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养殖业。
  “流转获租金、打工挣薪金、经营赚现金、入股得股金”的“一地生四金”模式,实现了村集体收益与群众收入互促互进、共同提升。截至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1400余亩,发展果林、食用菌、香稻等特色产业。在引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同时,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突破30万元。
  村风变 文明乡风“润心田”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魂”,是流淌在田野上的故土乡愁。记者走进火炬村的村头巷尾、田间地头,切身感受该村如何以乡风文明滋养乡村振兴之路。
  “好婆婆”“好媳妇”的评选,为提升全村群众文明素质,起到了榜样和表率作用,各家各户纷纷见贤思齐。程仕超介绍,2021年开始,该村每年都由村理事会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孝老爱亲以及“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改厨改厕示范户”等先进典型评比活动。
  按照公开推荐、群众评议、道德评议会讨论投票等流程,该村共评选出“好婆婆”3位、“好媳妇”3位、“五好家庭”5户、“最美火炬人”24人。通过采取大会表彰、选树榜样、发挥引领新举措,掀起学习模范、争当先进的热潮,孝老爱亲美德在村里蔚然成风。
  火炬村着眼和美乡村建设,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美丽河湖创建等工作,以小组为“点”抓典型、以道路为“线”抓重点、以村为“面”抓覆盖,加大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同时,整合多方力量,创新形式,将农村环境保护内容写进村规民约,开展垃圾回收积分兑换等活动,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积极性。
  乡贤具有人熟、地熟、村情熟的优势,有一定教化村民和重塑乡风的作用。火炬村招募了12名乡贤志愿者,并建立台账,协助村“两委”调解矛盾。自去年5月以来,乡贤们累计接待群众72人次,调解矛盾纠纷21件,有效化解了干群、邻里之间的矛盾。
  从文明和谐乡村建设,到乡村公益事业发展,乡贤文化正在激活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文化基因。如今,乡贤回归乡土反哺桑梓,已成为火炬村文明乡风浸润和美乡村的一股重要力量。
  文明似一道绚丽彩霞。当前,不断呈现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正是火炬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乡村文明新气象也将为该村全面振兴凝聚更多力量。
  环境美了、腰包鼓了、面貌变了、群众富了……每到傍晚,村里文化广场的广场舞又开始了,铿锵动听的音乐、曼妙潇洒的舞姿,舞出了火炬人对和美乡村的热爱,对文明幸福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