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6月20日
绿色矿山新画卷 积蓄发展新动能
——随县自然资源(矿产类)节约集约示范县创建纪实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王松 通讯员 周俊继 符剑
  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推进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随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探索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的有效途径,提升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益和开发水平,持续推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守护矿山“绿”底色,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资源保障和基础支撑作用。
  机制引领强监管
  随县不断探索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为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
  为加强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随县成立自然资源(矿产类)节约集约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主要目标指标、重点任务、重大政策等落实情况加强考核,切实推动自然资源(矿产类)节约集约示范县创建措施落实落地。各地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认真组织落实,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随县把创建活动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路径,不断加大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宣传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典型经验、重要进展等,努力营造鼓励节约集约的良好氛围,形成节约集约的社会共识,大力宣传矿产资源节约集约“随县模式”。
  为建立健全矿山监督管理长效机制,随县制定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规范,不仅对程序和形式进行审查,更对实质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健全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强化执法动态巡查,坚持有案必查,查处必严,层层落实动态巡查机制,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矿山违法开采等行为,指导矿山企业依法依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了强化自然资源管理,随县严格落实矿山动态巡查责任制,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强化监督执法力度,依法打击违法行为,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动态巡查1700余次。对矿山生态修复质量不高、效果不好,且拒不整改的部分矿山企业,坚决停产整顿。同时,建立矿区驻守值班制度,严厉打击盗采矿山资源、污染环境、破坏复绿成果等违法行为,坚决落实违法案件查处交办制度,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规划先行筑根基
  矿业要可持续发展,科学的规划布局必不可少。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随县坚持规划先行,推动矿产开发从“散”到“聚”,资源利用从“粗”到“精”,实实在在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了经济优势。
  谋定后动,规划先行。随县精心编制了“十四五”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生态修复规划等专项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做到布局合理、规划先行。目前,按照中央统一部署,随县还在编制县级“战略规划”,将上述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石材产业发展规划及石材工业园区规划等充分融入,通过全面规划布局,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开发、规模发展、节约集约利用。
  石材产业是随县支柱性产业之一,发展至今已近15年历史。为了助力石材产业科学发展,随县制定了《随县石材产业十年规划》和《加快随县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石材产业转型发展重点任务、责任领导及责任单位,推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规划建设“中国随县花岗岩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延伸产业链企业到随县设立总部,构建融合物流运输、石材贸易、配套设备制造及销售、综合服务业等于一体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
  2021年1月所有采矿权全部到期后,随县组织制定了《随县饰面用花岗岩矿权整合出让实施方案》,按照“数量压减、规模适度”的原则进行矿权整合,鼓励国有企业、政府平台公司参与石材矿权整合,整合后的矿权实行“净矿”出让。为摸清规划区块的资源家底,随县以地方财政出资的方式,开展了6个区块的地质勘查工作,查明饰面用花岗岩矿矿石量约5.48亿立方米、综合利用的尾矿尾渣约14.41亿吨,可满足未来约30年的石材开发需求。日前已完成“净矿”挂牌出让采矿权5宗,摘牌企业均为政府平台公司控股、民营资本联合参股构成。
  让每一块石料物尽其用是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随县着力推动废弃石料综合利用,促进全县石材产业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高效发展转变。按照“每个矿权配套一个尾矿综合利用项目、每个园区配套一个生产废料综合利用项目,优先发展生产废料综合利用项目”思路,先后引入中润、华亿丰、闽昌等市场主体,探索开发人造板材、发泡陶瓷、石材工艺品、机制砂、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筑材料,全面推动石材尾料变废为宝。
  为实现石材产业转型发展,做强补足产业链文章,随县统筹考虑石材产业发展,合理确定各园区产业功能定位及产业分工,实现错位协调发展。一方面,针对范围内矿山开采、荒料贸易、石材加工、石材销售、生产服务、研发设计、商贸会展等石材全产业链各环节统筹谋划。另一方面,针对各石材产业园现状建设粗放,提出园区产业功能、市政交通、配套设施、环境景观、厂区建设五大提档升级方向,优化培育特色石材产业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激活力
  矿产资源节约集约的核心是提高“三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资源综合利用率),关键是采用先进技术。随县强化科技创新、推广先进技术,以科技创新推动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让矿山建设更加绿色智慧。
  坚持科技赋能,加速产业智慧发展。加大与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的战略合作,引入研发的“矿保姆”(露天矿山三维动态监测系统与可视化管理平台)软件系统,对新投放的石材矿山开展三维动态监测试点应用,不断提升矿产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随县还与华为公司合作,投资1.2亿元,建立了数字化智慧矿山系统,按照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的思路,建设集车辆调度、矿山监管、荒料调配、环境监测、安全生产等多元一体的现代化智能矿山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荒料、尾渣、锯泥等矿产品跟踪溯源体系,实行闭环管理,做到“来源清楚、去向明白、轨迹可循”,丰富监管手段,提升管理科技化水平,提高对石材开采、运输、生产加工等全环节的监管能力,为产业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先进、适用的采、选、冶及精深加工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矿业,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调整矿产品结构,增强矿产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和生产能力,延长产业链和产品链,提高矿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随县引导石材开采、加工企业采用新方法、新技术,在矿山开采中改变凿底式开采方式,推广使用绳锯托底开采方式,此一项可提高资源开采利用率约10%;在石材加工环节改传统的盘锯大切方式为推广使用塔锯大切方式,锯片的厚度由盘锯的7.5mm缩小到塔锯的4mm,新工艺更加节约能源资源,此一项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约10-15%,还大幅减少了锯泥及污水等的污染物排放量。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污水处理工艺,新建污水干湿分离设施180余套,既提升了环境质量,又实现了水资源再生循环高效利用,将锯泥干湿分离后实现砂、石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绿色转型促发展
  随县坚持绿色生态、低碳环保,坚守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底线,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推动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精彩蝶变。
  深度开展矿山园区生态复绿工作。扎实推动矿山生态修复。截止2023年底,随县矿山生态修复累计投入资金约5.23亿元,人力12万余人次,栽种树苗500万余株,播撒草籽、橡子30万余斤,完成复绿面积共1.85万余亩,补植树苗65万余株,播撒草籽1.75万余斤,完成提档升级面积1.25万余亩。大力督促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严格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边开采边修复,将矿山生态修复贯穿至矿山开发利用的全周期。进一步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意识,利用生态修复+增减挂钩模式对废弃矿山采取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方式增加耕地面积约1100亩、林地面积约1600亩,有效保障了全县用地指标。为进一步提升矿产资源管理水平,随州市通过人大立法出台了《随州市矿山生态修复条例》,该条例将于7月1日实施,实施后将有力提升全市矿山生态修复监管工作的法制化水平。
  高位推动绿色矿山建设。随县编制了《随县饰面用花岗岩矿绿色矿山建设总体方案》,5个已摘牌矿区均编制了《绿色矿山建设方案》,根据自然资源部等七部委关于绿色矿山建设的最新精神,迅速指导矿山企业开展创建工作。目前,取得安全生产许可的随州吴联矿业有限公司、湖北福昌集团矿业有限公司、随州鸿盛矿业有限公司等3家矿山企业已完成自评,列入了2024年省级绿色矿山第二批申报计划,有望于7月底之前通过省级验收,建成省级绿色矿山,申报部级绿色矿山。
  努力增加产业发展新动能。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是随县石材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下一个课题,随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进一步培育随县石材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内涵。  
  下一步,随县将以创建活动为起点,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和谐共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力推动石材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推动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奋力实现随县石材产业绿色、规范、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