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1日
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
——记曾都区编钟初级中学教师苏光华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赵慧林 通讯员 王军 顾巍
  “老师们将精诚合作,风雨同舟,全力以赴,和家长们携手做孩子们成长道路上最强大的助推器!”每年的家长会,曾都区编钟初级中学教师苏光华都会深情地重复这句话。这不仅是她的教育理念,更是她对每一位学生和家长的庄重承诺。
  “我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家长们感受到教育的力量,改变一些固有的教育认知。我曾经让班上垫底的学生逆袭考上省级示范高中,成为班级的佼佼者。”苏光华身材瘦弱,但谈起学生时眼里总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滔滔不绝的话语中满是正能量。
   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得耐着性子和他“讲道理”
  “在2021年10月生病前,我一直都是班主任。”苏光华回忆道,以前每年开学她都会召集班上所有学生家长开家长会,还经常与家长通过电话、QQ、微信等途径沟通孩子学习生活情况。在她的带动下,慢慢地,全校都开始开家长会,从开学一次到每半年一次,后来又发展到分年级、分学科单独开家长会。
  “会议内容也从了解情况,到分享先进的教育理念、讲解科学的育儿方法、进行激情澎湃的演讲、互相亲切地沟通交谈……老师和家长的反响越来越好,大家也越来越团结。”苏光华谈起家校共育的相关话题时,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青春期的孩子嘛,心智尚未成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家长也会做出错误的处理方法,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更多地引导了。”当谈及遭遇“调皮学生”“不理解家长”时,苏光华说,“不要被表面问题吓到,耐心向正确的方向引导,问题自然而然就会解决。”
  有一年,班上有一个叫王玲玲(化名)的女生,平时学习很认真,但过了一段时间,苏光华注意到她的努力看不到明显的进步,甚至有些退步。
  苏光华课后找到王玲玲,经过询问才得知,孩子每周末的时间都被兴趣爱好等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有时晚上十点都还没能休息,身心俱疲的孩子学习怎能不受影响?
  了解情况后,苏光华立刻与玲玲母亲电话沟通,要求孩子周末必须腾出一天时间休息放松,家长当时答应了。第二个星期,不放心的苏光华注意到孩子还是一脸疲态,追问下发现家长只是假意答应,并不认可老师的想法。
  第二天,苏光华干脆将家长请到学校,与她细细分析孩子的学习情况与精神状态,“家长也是望女成凤,磨破了嘴皮子,才终于答应先听我的试试,我也立下‘军令状’,一个月后保证让孩子成绩有所起色。”
  一个月后,玲玲在轻松的环境下慢慢进步了,家长也终于彻底地心服口服。
  “大家的目的和方向都是一致的,其实也没什么秘诀,就是要好好说、耐心解释。”苏光华微笑着说。
   不管遇到多难的事,在我心中学生永远排在前列
  2021年10月的一个晚上,苏光华不幸遭遇了蛛网膜下腔出血。紧急的手术,漫长的恢复期,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场考验。
  然而,对于苏光华而言,她最牵挂的仍是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那时候我正带着初三毕业班的学生,他们学习压力大、任务重,哪能放心一直待在医院啊!”术后两周,她便坚持回到班级,为孩子们加油打气。那一刻,她仿佛是一位勇敢的战士,用爱的力量战胜了病痛的侵袭,也为学生树立了好的榜样。
  “我还清楚记得,那时候同学们看到坐在轮椅上的苏老师,不少人都哭出声来。医生建议她至少需要休养半年,但仅仅过了三个月,她就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学校,坚持上课。”同事刘老师告诉记者。
  她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不能耽误孩子们的学习。
  “别人都说我厉害,其实我也收获了很大的能量。在刚开始休养能允许探视时,每天都有家长来医院看我,叫我好好休息,我心里充满了感动,也越发觉得不能辜负家长的信任和期待!”苏光华眼含泪光,感动的时刻仿佛仍历历在目。
  后来,学校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坚持不让她担任班主任,她只好专心担任任课教师,但她仍以班主任的责任心要求自己。
  那时候恰逢疫情,学校停课学生们都在家里上网课。班上有个叫张小光(化名)的男孩,头脑灵活,但缺乏自律,对待学习敷衍了事。在家学习,小光更是“无法无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苏光华注意到这一情况,立马告知班主任:“这么聪明的孩子不能让他在疫情中掉队呀!我对他的情况比较了解,就交给我来处理吧。”
  于是她向家长了解小光在家学习情况,共同制定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让家长“打配合”,不定时打视频电话抽查他的上课状态,并要求他将作业以视频形式展示。后来,苏光华还不定时去他家里抽查,最后在她的监督下,小光在中考时顺利发挥出应有水平考取全市重点高中。
  “我们住在同一个小区,毕业后偶然小光遇到我,还在感谢我对他的‘特别关注’,现在考入理想高中,离未来美好的大学生活又近了一步。”苏光华笑着说。
   当好学生的“家长”、家长的朋友
  “我们学校农村进城务工、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有不少……”苏光华说,“只有家访,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们的真实状态。”
  为此,她频繁地穿梭于各个家庭之间,细心观察,耐心倾听,从孩子的言行举止中捕捉成长的信号。
  通过家访,她发现有的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与在学校截然不同,有时显得开朗活泼,有时又显得沉默寡言;有的孩子因为学业压力过大或心理负担较重,导致学习兴趣和动力有所下降;还有的孩子父母因为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这些都成为影响孩子学习进步的突出因素。
  以前,班上有个叫陈小杰(化名)的学生,教他学习时发现一点就通,十分聪明,但是考试成绩却“一天一个变化”,忽上忽下。直到上门家访,才发现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不好。“经常锁起房间,一个人在里面玩手机。”说起“调皮”的小杰,他的妈妈满面愁容。
  为此,苏光华私下和小杰家长约定,一起唱一出“双簧戏”:她严厉地批评小杰,并指出其母疏于管教孩子,告诉他们以后孩子不能再玩手机,然后让双方一一向自己做保证。
  苏光华扮“白脸”,家长扮“红脸”,让家长和孩子统一战线。就这样,在她的恩威并济下,小杰的成绩逐渐稳定甚至越来越好,亲子关系也得到很大程度地缓解。
  在苏光华看来,教育是一场充满爱的旅程。她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浇灌着每一朵花,让它们在阳光下自信地绽放。她说:“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只有家庭与学校紧密合作,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共同书写孩子们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