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赵慧林 通讯员 陈心愉
今年以来,曾都区残联以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为根本,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攻坚克难,稳步前行,在残疾人就业帮扶、精准数据服务以及福利保障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扎实推动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就业帮扶为残疾人打开致富之门
11月5日,在曾都区南郊街道马家榨社区残疾人之家,一场非遗结绳编织技艺培训活动正在热烈进行。50余名残疾朋友灵活挑动着手中的结绳,不一会儿,一个个精美别致的饰品就展现在大家眼前。
“我的腿脚不太方便,但手上功夫很灵活。现在好了,学习这门手艺既是我擅长的,又可以挣钱。”因身患小儿麻痹导致出行需坐轮椅的许小飞(化名)高兴地说。
据悉,为助力残疾人就业,曾都区残联精心部署结绳编织培训,编织成品由企业回收后进行销售。去年,结绳编织培训成效显著,共计培训100余人次,大部分学员通过这项技能增加了收入,其中三人还开店销售结绳制品。
今年以来,为全面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工作,曾都区残联联合区劳动就业局等部门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月系列活动,增加残疾人技术能手、自主创业及就业创业示范基地项目的扶持力度,并以线上线下招聘会、职业培训、小额贷款扶持等措施,引导残疾人自主创业,激发就业创业积极性。
同时,做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以“品牌基地+培训+实战(产供销)”的方式,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养鸡培训、皮蛋腌制培训、西式面点烘焙等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300余人。稳步推进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联网认证“跨省通办”工作,截至目前曾都区残联共审核69家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117人。
为切实解决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曾都区残联通过精准就业数据、常态就业服务、典型引领激励三项措施,摸清毕业生基本情况和求职需求,通过就业年审、招聘活动等方式,精准帮扶残疾人毕业生实现就业。
数据赋能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化服务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好残疾人各项惠残助残政策,曾都区残联在数据上下功夫,扎实开展全区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
曾都区残联建立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争取财政支持,购买第三方服务,并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每名调查员都能熟练掌握入户调查的统一标准、口径、方法和系统使用。
调查工作以走访入户调查、移动终端采集数据的方式为主,增加与残疾人的见面频率和服务提供次数,实时了解、反映残疾人状况,快速响应需求、精准提供服务。同时,曾都区残联不定期开展跟踪督导,确保残疾人基本情况翔实准确。
据悉,此次调查工作面向全区14454名持证残疾人,围绕8个方面27项内容开展信息采集,入户率达93%。曾都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调查显示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和托养需求量较大,下一步将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努力整合政府部门资源、残联业务资源和社会助残资源,协调推动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
福利保障为残疾人托举幸福
“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让我重新站起来,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近日,家住曾都区北郊街道楚风社区的残疾人罗某通过网上申请假肢并成功安装后激动地表示。
为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水平,曾都区残联扎实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申领方式,对于城镇街道交通便利有辅具需求的残疾人,通过湖北省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平台线上认证、申领、配送;对偏远农村交通不便的残疾人,各乡镇领回各类辅具后对比适配对象进行逐一发放,为残疾人提供便捷、高效的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截至目前,曾都区残联已完成辅具适配620人,其中线上82人、线下538人,不仅充分满足了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也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尊严,增强了残疾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事关残疾儿童的希望和未来。曾都区残联通过清底数、建档案、重回访等举措,建立0-15岁残疾儿童信息数据库,为其提供康复机构信息及早进行康复训练,定期检查儿童康复机构、定期回访康复效果,同时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工作,为残疾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保障服务,应救尽救、精准救助,实现“康复一人、幸福一家、影响一片”的社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