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1月10日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随州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风采展
编者按
  广大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2024年12月30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召开,广水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原副教导员王章国同志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24年10月18日,随州日报报道了王章国同志先进事迹,2024年10月29日,湖北日报头版跟进报道了王章国同志先进事迹。为营造崇尚先进、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浓厚氛围,市委老干部局推出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风采展,记录我市离退休干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希望广大老同志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坚持老有所为、继续发光发热,为随州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随州实践贡献银发力量。

   农业耕耘四十载 香菇产业续华章
  ——记随州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胡建鄂

  2023年5月,经组织批准,胡建鄂到龄退休。鉴于他在农业战线摸爬滚打40年,有深厚的“三农”情怀,随县政府聘请胡建鄂为随县“随州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顾问。受聘后,胡建鄂积极履责、主动作为,为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为继续唱响“随州香菇”品牌,提升品牌价值,胡建鄂主动与武汉大学程虹教授团队对接,举办系列活动,做强品牌。与央媒、省媒沟通加大宣传力度,与全国工商协会协商提升“随州香菇”品牌价值。2023年10月,第四届中国食用菌产业博览会在福州举办,他上台推广随州香菇,为随州代言,随州香菇的品牌价值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快速提升,达到176.28亿元。
  香菇集团成立伊始,如何保障建设冷库和交易市场进程和质量,实现智慧交易城运行管理发挥效益?胡建鄂先后十多次到省农业农村厅及农发、长江新材、省粮油进出口公司,对接汇报、沟通协调,争资金、争项目。协调裕国公司高新区土地收购事宜,带领裕国公司负责人到司法局、法制办咨询,出具法律文书,并多次到高新区沟通,确保此项工作依法依规,顺利完成。针对企业普遍面临的资金困难,胡建鄂主动做工作,香菇集团、长江新材发挥国有企业资金优势,投入资金3亿多元,解决了品源、中兴、万和食品等企业燃眉之急。
  产业发展关键在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胡建鄂主动协同产业中心,经常深入中国香菇智慧交易城、随县乡投集团香菇示范种植基地、裕国公司四季出菇棚、菇鲜美公司、龙阳设备制造公司、随州香菇科研推广中心了解督办重点工作进展,与香菇集团一道就湖北农发楚香菇业有限公司发展、香菇供港谋划解决具体问题,与长投随县公司一起做好供应链建设,促进国联股份建设公共平台,推进数据采集,与农业部门合作等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胡建鄂在受聘顾问以来,切实履责,工作尽心尽力,推进了随州香菇全产业链发展。

   钻研地域文化 守望乡土风情
  ——记随州市检察院退休干部蒋天径

  蒋天径,男,1948年出生,中共党员,随州市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曾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省作协会员、随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随州市作协副主席等职务。
  “崇尚优良美德,坚守清醇晚节。”这是蒋天径的人生格言。他言于此,也行于此。多年来,他致力于研究和传播随州乡土文化,将随州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涵盖社会的各个层面,让人在愉悦中感受传统美德的教化作用。先后出版《天下随时》《古随文化之活体遗存考》《炎帝传说故事之文化阐释》等地域文化专著,组织主持编撰了《随县文化图典(18卷)》《中国县域文化史·湖北·随县卷》等大型地域文史类书籍。尤其是在担任《随县文化图典》丛书执行主编期间,组织了22名作者,耗时6年,完成了《随县农事劳作》《随县民间礼仪》《随县文物考古》等18卷具有典藏意义的地域文化丛书。
  “其身正,才能正人。”蒋天径崇尚美德,也自觉践行美德,退休后,仍坚守道德底线,他晚年除了读书写作、参加一些公益事务外,从不参与任何不正当的活动。在随州地域文化宣讲与传承方面,蒋天径先后在随州电视台开办系列专栏节目,在市委党校、部分市直机关、炎帝故里景区、随县一中、市图书城、市图书馆、城市规划展览馆以及部分企业集团公司,分别举办随州地域系列文化专场讲座近100场次,对弘扬随州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激发随州人“知家乡、懂家乡、爱家乡”的热情,推动随州人及下一代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随州文化起到了一定作用。
  蒋天径不仅在文学创作、理论研究上取得了诸多成就,更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积极投身于家乡的发展建设。以文化为乡村振兴赋能,他以故乡曾都区南郊街道毛家棚村为原型创作随州史诗般的小说《天汉浴》出版引起不小反响,还多次组织作家、文化界名人到毛家棚村采风宣传。2023年,他主动将自家老宅重建后捐献给村里作“村史馆”,被评为“随州敬业奉献楷模”。
  几十年来,蒋天径不为名不为利,一直从事着随州的地域文化研究,被业界称为随州民风民俗的收集者、诠释者,随州乡土文化的守望者。

   党性铸忠诚 晚霞映初心
  ——记随州市公安局退休干部宫贵奇

  宫贵奇是市公安局机关的一名退休干部,退休后组织安排他担任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秘书长,并担任市公安局机关老干支部书记。他善于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在党50年老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忠诚与担当。
  宫贵奇退休不褪色,始终把学习作为提升党性修养、增强政治定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多次组织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工作人员到延安、遵义等革命圣地学习调研,并把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绘制成宣传图画,悬挂在县、市、区老区建设促进会联系点的村组墙壁上,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在市公安局机关老干支部,他不定期组织老干部分时分批参加政治学习,带领大家写心得体会,并在网上交流,教育大家退休不褪色,思想不能滑坡,初心不能改变,革命意志不能衰退。
  宫贵奇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振兴老区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献计献策。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包点的澴潭镇刘庙村是个山区村,他带着工作人员进村调研发现村民饮用水水质差。于是他多方汇报争取资金,为该村安装了家庭饮水机100多台,解决了村民饮水问题。
  去年冬天一场大雪压塌了村里20多个羊肚菌大棚,大雪刚过的第二天他带着技术人员到现场查看灾情,调集了25个大棚材料,帮助重建大棚,为群众减灾增收。
  乡村振兴改造中要求美化亮化村组,他先后到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争取经费,到黄冈蕲春县太阳能路灯厂联系购买路灯,为该村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解决了这个山区小村的照明困难问题。
  在担任市公安局机关老干支部书记期间,宫贵奇善于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发表正能量诗歌和文化作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不道德的社会现象作斗争,保持一个老党员的一身正气。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宫贵奇已退休8年,但他对社会的奉献从未停止,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为人民做好事上,用爱心和品行书写出一名退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

   离岗不离党 退休不褪色
  ——记随州市财政局退休干部张冰

  张冰,男,1960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2020年7月退休后,勇挑重担,担任市财政局老干支部书记。
  “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这是张冰坚守的工作准则。担任老干支部书记以来,他在工作中坚持做到“四必访”:老干部患病住院必访,重大节日必访,生活特殊困难必访,遭遇不幸必访,做到定期看望离休干部每月不少于一次,不定期走访退休老干部家庭或致电慰问,用心用情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诚心帮助老干部解决实际困难,让老干部感受到党的温暖。
  面对老干部工作政策性强,老干部高龄高发病、老干部居住分散、人员结构复杂,且人手少、工作量大的情况,张冰通过建立老干部微信群、上门走访和平时电话联系沟通等方式,及时了解老干部的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想方设法为老干部服好务,传递组织的关怀。他经常利用星期六、星期天上门看望长期卧床不起、行动不便的老干部。平时,对其他老同志也是保持电话联系,嘘寒问暖。每当重大节日来临,送温暖慰问活动都会覆盖到每一位老干部,一有老干部住院都会立即前往医院看望慰问。
  为丰富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张冰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他组织老干部们参加书法、绘画、摄影等比赛,展示他们的才艺;邀请专家为老干部们举办健康讲座,普及养生知识;组织老干部们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老干部们的生活,还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张冰充分发挥老干部的经验优势和专业优势,鼓励他们为全市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他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老干部对财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许多合理化建议被局领导采纳,为推动财政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退休不退色,离岗不离心。”这是张冰一直坚守的信念,他用责任书写人生,用初心铸造形象,尽其能、务其实、发其热,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老干部的信任和尊重,也为财政局老干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丹青溢彩绘盛世 翰墨飘香颂党恩
  ——记随州市老年书画家协会会长喻和平

  喻和平,曾都区供销社退休干部。现任随州市老年书画家协会会长、曾都区老年大学书法班班长。多年来,他致力推广书画传统文化,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带领协会众人进社区、进校园,凝聚融合多方力量,展示老同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与时俱进,志愿活动有组织。喻和平积极响应随州市委老干部局号召,在协会打造“神农红枫”志愿服务队,引导协会成员主动入队,充分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积极投身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0年随州市老年书画家协会被评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
  主动作为,志愿活动有方法。喻和平热衷惠民公益事业,经常组织退休干部和“五老”开展送文化到基层活动。每年春节前夕组织会员下农村,到社区写春联送“福”字,共贺新春佳节。近三年来,书画家协会到农村、社区义务为群众写春联超10000幅。每年举办3至5次老年书画培训讲座,年均培训人员达400多人次。通过举办交流会、书画展等方式,让各行业老年书画艺术家们以书画颂党恩、歌祖国、赞辉煌,传播正能量。多次组织会员到农村、到革命老区参观学习,用作品展现农村脱贫攻坚成果。
  打造品牌,志愿活动有特色。喻和平创新开展“老手牵小手·书法进校园”活动,义务为中小学师生教授书法。协会先后在随县厉山镇小学、万和镇倒峡小学、澴潭镇中心学校,曾都区蒋家岗学校、季梁学校建立书法培训基地,坚持每周到上述学校上一到二天书法课,提升学生书写基本技能。每年寒暑假,他都会带队到各社区小区对少儿学生开展一对一、手把手的书法培训,通过细致讲解和笔画练习,增强了少儿对书法的热爱和学好书法的信心。志愿服务活动受到广大居民与学生家长的好评与赞赏。
  作为一名老党员,喻和平身先士卒作表率,没有惊天动地,而是默默无闻,通过手中的毛笔,他在平凡中书写伟大,用微行彰显真情,在实际行动中,展现责任与担当。

   壮心不已再前行 老有所为助振兴
  ——记随县新街镇退休干部石守京

  作为一名宣传战线的老兵,石守京退休依然不离岗,出任随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办公室主任、随州市珍稀食用菌学会副秘书长,他就像一头“孺子牛”服务在乡村振兴的前沿,为家乡的发展奉献着余光余热。
  石守京认为,家乡的发展变化令人高兴和自豪,自己要用好优势特长,做好宣传工作,为随州建设发展加油鼓劲。他冒酷暑、战严寒、争朝夕、拼全力,围绕随州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先进模范、乡村振兴讲好故事,传播正能量,撰写的题材有理论、评论、通讯、杂谈、小说、散文、调研报告、社情民意等,累计写稿90多万字,拍照2.1万余幅,被各级媒体采用1890篇。
  他撰写的《单亲母亲养猪》刊登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菇农的“财神爷”》刊登在《人民政协报》,《赤脚医生赵应福》刊登在《中国老区建设》杂志,《随州“一朵菇”种出全国出口大镇》刊登在《全国食用菌》、《食用菌市场》杂志。《香菇之父戚钦标》、《随州的一棵栎树刘毓》、《腾飞的柏树湾村》等刊登在《铁军》杂志。他多次前往三里岗镇,历经半年多的推敲、提炼,下足绣花功夫,写成了1.3万多字的报告文学《晨曦里的三里岗》,被《中国报告文学》采用。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高茂林为他题词:“一个可爱的人,他把生命中的光和热,无私地奉献给故乡和菇乡,令人敬佩。”
  他经常深入农村调研,写出调查报告和建议33篇,市领导签批13篇。他撰写的相关村的调查报告经市领导批示后,曾都区整合资金400万元,兴建项目14个,发展香菇、食草家畜养殖、中药材采集和种植等,广水市整合资金447万元,助推先觉庙村新农村建设推进。
  学蜡烛燃烧,像春蚕吐丝,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他立志担负起新时代宣传使命,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展现新时代的万千气象,抒写新时代的火热篇章。

   无私奉献显大爱 志愿服务暖人心
  ——记国家税务总局广水市税务局退休干部程开军

  “即将脱下税服,税魂永驻心间。我将始终保持本色,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践行初心使命,传播助人为乐的美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2023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广水市税务局三级主办程开军退休前感言。他虽离开了工作岗位,退休后却依然发光发热,温暖更多的群众。
  “让鳏寡孤独老人晚年过得幸福一点,让贫困青少年儿时美好回忆多一点,是我最大的心愿、最愿意做的事。”几十年来,程开军照顾过20个困难家庭及孤寡老人,资助过12名困难学生,还经常去福利院、敬老院、学校关爱帮扶。
  “献了这次血,我再没资格献血了。”2023 年5 月程开军退休前,最后一次登上献血车。1998年第一次献血、2013年第一次献血小板、2017年3月成立广水市第一支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并任队长,25年来程开军风雨无阻,累计无偿献血和血小板166次约5.1万毫升,相当自身总血量的11倍,是广水市无偿献血最多的人,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和3次“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秉承“活着献热血,死后捐身体”的意愿,程开军成为广水市第一个与中国人体器官捐赠管理中心签订遗体捐献协议的人,带动9人签订人体器官捐献协议,21人加入到中华骨髓库。
  “您年纪这么大了,这么冷的天气还上街扫雪,实在难得!”2024年2月3日至6日,湖北遭遇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年逾六旬的程开军,以广水市义工联合会党支部副书记、副会长的身份,组织参与“雪灾不知寒·情悦暖人间”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克服天冷路滑困难,拿着铁锹、雪铲、扫帚,顶风冒雪清除道路、小区积雪,确保道路畅通,方便大家出行,居民深受感动。
  虽然退休了,程开军仍然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激励自己,以实际行动践行“退伍不退志、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奉献守初心”的使命担当。

   情系菇菌45载 不忘传承育幼苗
  ——记曾都区政协退休干部刘毓

  刘毓是随州香菇生产的领军人物,他参与研发推广的香菇品种近8000种,曾获得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个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全省科普先进工作者等各项荣誉。2020年退休后,他并未停下脚步,继续在田间地头开展珍稀食用菌研究,在科研推广、人才培训、文化宣传等方面搭建平台,贡献力量。
  刘毓从事食用菌研发推广已有45个年头,退休后,他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人脉优势,在2023年牵头组建了随州市珍稀食用菌学会并担任会长,并建立随州曾都食用菌科技小院。科技小院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不断将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基层探索珍稀食用菌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技术支援。
  刘毓深知食用菌生产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近年来,随州市珍稀食用菌学会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训班5期,参训人员500多名,涌现致富带头人26人,培养技术骨干100余人,为湖北宝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提供食用菌技术服务。举办“襄十随神”城市群珍稀食用菌学术论坛,邀请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高茂林参加学会学术交流。联络引进食用菌专家余华强在我市兴办羊肚菌种植示范推广基地,带动南郊街道等地羊肚菌、大球盖茹等珍稀食用菌发展。
  2023年,刘毓在学会基地湖北宝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关工委打造了科普教育基地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把珍稀食用菌知识传给同学们,他克服重重困难引进摘香菇、点菌种、参观珍稀菇液体菌种生产线等劳动实践项目。他认真备课做课件,图文兼备,声情并茂的教学生从珍稀食用菌的形态特征上去认识、功能上去了解、图解上去实操,亲自示范、指导学生在净化车间生产珍稀菇菌种。
  刘毓退休不改初衷,始终保持着热情、乐观、担当,为食用菌发展和服务群众发挥余热,写就了他的奉献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