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14日
95后女大学生勇闯“鸵鸟圈”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程淇 通讯员 周春晓 邵婷
  2月28日,广水市余店镇鸵呷呷养殖场,付秀挥动着铁锹,将饲料铲入食槽。围栏内,12只鸵鸟频频俯下脖子,低头啄食。
  “这是非洲鸵鸟,它们性情温顺,适应环境和抗病能力都很强。”看着自己亲手养大的鸵鸟们,付秀无比骄傲地说。
   从程序员到饲养员
  付秀是95后,大学毕业后在武汉从事计算机行业,是一名程序员。
  2024年5月,父亲突发脑梗,想给父亲买点营养品的她,上网做起攻略。“不少博主推荐鸵鸟蛋,说营养价值很高。”付秀说,“鸵鸟蛋的钙、铁和蛋白质等含量均高于其它蛋类,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软黄金’的美誉。”
  深入了解后,她发现鸵鸟全身都是宝——鸵鸟肉是红肌肉,肉质细嫩,含有2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可减少心血管疾病;鸵鸟羽毛还能作为扇子、台灯、服饰上的装饰品。
  7月,付秀辞职返乡。闲暇之余,她前往余店周边村镇考察,发现村民对这种生物很陌生,家乡还没有鸵鸟养殖基地。“这说明本地市场有很大空白,正好能施展拳脚。”付秀萌生出自己养殖的想法。
  说干就干,从事7年计算机行业的付秀果断转行,回乡创业。
  上河北、赴安徽、走河南,付秀前往多处鸵鸟养殖基地,观察鸵鸟生活习性,记录养殖流程,学习养殖经验,了解疾病防治技巧。深入学习后,她不仅能根据鸵鸟腿分辨其强壮程度,还学会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配比,确保营养均衡。
  2024年10月,信心十足的付秀从安徽安庆购入12只非洲鸵鸟,正式开启创业养殖之路。
   从养殖“小白”到“鸵鸟管家”
  “这批鸵鸟比刚回来时增重五六十斤。”付秀介绍。平日里,她会提前配好鸵鸟一周的食量,将花生、豆粕、麦麸等打碎混合。一到饭点,付秀的父母就推着餐车供餐。
  “它们一天要消耗120斤饲料,但产的蛋也不少。”付秀说,“一个蛋约3斤重,9只母鸵鸟平均每天能产四五个蛋。我能通过鸵鸟动作姿势,判断出哪些鸵鸟即将下蛋,瞅准时机稳稳把蛋接住,避免蛋落地变脏影响品相。”
  养护之余,付秀会直播带货售卖鸵鸟蛋,一枚蛋最高能卖出180元。养殖4个多月收获的鸵鸟蛋卖出两万多元,成为目前养殖基地的主收入。
  付秀还是鸵鸟们的“家庭医生”。她每天都会去围栏里转转,从鸵鸟的粪便观察其身体状况。有天,她发现鸵鸟的尿液中带有血丝,于是立即联系安徽的养殖户,询问原因和解决办法。对方告诉付秀,鸵鸟应该是感冒了。
  于是,付秀在饲料里加入板蓝根,一个星期后鸵鸟们逐渐好转。养殖期间,她还发现鸵鸟脖子上长出了绿肿块,询问得知是消化不良导致的,付秀便酌情减量喂养。
  “鸵鸟好养活,但特别要防止它们吞食铁丝、塑料等异物,否则会光吃食不长肉,瘦成皮包骨。”付秀说,“遇到大风天气,我们全家人齐上阵,仔细检查清理养殖场地,避免进入异物。”
   从鸵鸟养殖到特色产业链
  养殖步入正轨,付秀也有了新计划。
  今年初,她将50枚鸵鸟蛋送往湖南一孵化基地,打算培育商品鸵鸟。正月初八,付秀和家人开始动手建保温大棚、搭保温膜、装电热板和照灯,等待幼鸟入住。
  为帮助付秀创业,古城村党支部副书记罗艳丽协调村民,帮其流转土地,为出栏幼鸟创造广阔的活动空间。镇上拥有4.7万粉丝的电商达人付艾华,也在抖音平台吆喝,帮付秀售卖鸵鸟蛋。
  村里有个95后女大学生养鸵鸟的事迹,在余店镇流传开来。不少村民慕名前来观摩学习,付秀也知无不言。
  “这不跟养只鸡差不多?”参观完付秀的养殖基地,了解鸵鸟的养殖要点后,乡亲们大多产生自己养殖的想法。幼鸟还没回来,就被预定了18只。
  “我打算在应山开办首家鸵鸟体验馆,提供鸵肉餐饮服务。”付秀对未来充满信心。她计划依托鸵鸟养殖基地发展乡村旅游,驯养一批鸵鸟,供游客骑行、拍照;饲养幼鸟提供喂养、互动服务,将基地打造成集养殖、观赏、销售、餐饮于一体的鸵鸟养殖特色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