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09日
把发展镌刻在党旗上


万店镇小河沟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和平

徐家湾牌坊

村民议事会

菜农正在给蔬菜品检装箱

“清洁家园”一角

美丽乡村建设一隅

小河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 王秀娟
阅读提示
2023年6月起,市委组织部从现任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评选认定了两批共80名市级兴村治社“明星书记”,推行导师帮带制,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和典型引路作用,促进了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综合素质整体提升。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收官之年,也是地级随州市成立25周年。为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记录、讴歌兴村治社“明星书记”带领村(社区)在高质量发展中取得的新成果新成就,进一步激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激励主动担当作为,锻造坚强有力的“头雁方阵”,随州日报重磅推出“与兴村治社‘明星书记’面对面”专题访谈宣传活动,今天刊发的是曾都区万店镇小河沟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和平专题访谈。
春日的万店镇小河沟村,阳光灿烂,天蓝地绿,记者漫步黑黝黝的柏油村道上,道路两旁的桂花树抽出嫩绿的新芽,村庄绿树掩映,房前屋后整洁,果蔬飘香,与远处连片的现代化蔬菜大棚遥相呼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图景。往里走,一排排民居整齐划一,屋舍俨然、崭新亮堂,粉白的墙上绘有乡村风景、村规民约、宣传标语等。
“沃野尽丰景,乡村气象新,村民日子美”。小河沟村能迎来蝶变式的发展,干部群众不约而同地说:“这与村党支部书记张和平的努力密不可分。”
建强组织 夯实基础聚民心
走进小河沟村部党群服务中心,“讲奉献”“守纪律”“中国梦”等党建橱窗和墙体绘画,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党建氛围。
近年来,小河沟村在党支部书记张和平的带领下,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着力建强农村基层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培植特色产业、整治人居环境、创新社会治理等多种方式,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扎实开展。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张和平深刻认识到,一个村发展的好坏,关键在于这个村党支部有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他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公开承诺党支部年度工作目标,创先进、争优秀,按照等次细化星级创建标准。深入开展村干部驻小组、入农户活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与群众沟通“零距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留政声、留名声、留掌声。张和平始终牢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情怀和担当,带领村“两委”创新发展思路,打造特色品牌,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共富。积极探索实施“支部进网、党员联户”模式,实现党建网格与综治网格“两网合一”,让基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互促互进。在他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和睦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搞好各项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敢于开拓,善于谋划。张和平用他独特的基层工作法,将老党员老干部、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党员群众等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支部整体合力不断增强。他带领“两委”班子以“党建领航、致富领先”为工作理念,从村民素质提升、就业创业、产业调整、维护稳定等方面求突破,形成了党建引领、村民自治纵向凝聚线和素质提升、创业致富、惠民康乐横向服务线,编织一张百姓幸福网“五线一网”为民服务路径。
带动发展 富民强村暖民心
漫步在小河沟村乡村田野,成片的塑料大棚映入眼帘,大棚内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菜农们正在忙碌地采摘蔬菜;基地旁的村道上,停着两辆待运蔬菜的大货车;合作社的蔬菜品检室里,10多名菜农熟练地将刚刚采摘的新鲜蔬菜打包装箱……
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是关键。近年来,小河沟村依托“百千万”工程,大力发展绿色蔬菜产业。2021年,该村通过政府引导、村集体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先后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建成1个高标准阳光大棚、1个幼苗温控大棚、20个第八代冬暖式蔬菜大棚和26个斜面土垒式大棚,全村大棚蔬菜种植风生水起。
“菜园子”变成“钱袋子”。为更好地管理蔬菜产业,小河沟村成立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品种选育、种苗提供、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蔬菜包装等服务,在壮大蔬菜产业规模的同时延伸蔬菜产业链,建成蔬菜交易市场。目前,小河沟村蔬菜种植面积达2200余亩,年产蔬菜1500余万斤,年创产值4000余万元,带动34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2.8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40万元。
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张和平从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和技能培训入手,摒弃党员群众等靠要的陈旧思想,进一步激发了党支部治贫求富、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力量。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通过调查、座谈和外出考察,帮助村民解决致富难题。通过开展职业技能、文明礼仪、政策法规、就业创业等培训20余场,安排村民就业120多人。他多次参加市委、区委组织的党组织带头人培训学习,使他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带领村民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
注重民生 为民谋利得民心
村道洁净、路灯林立、青砖黛瓦、果菜飘香……行走在小河沟村,民生实事随处可见。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村集体有了钱,张和平首先想到的就是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村里建成了集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村级活动阵地,实现了村党支部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场所议事,广大党员群众自觉地向党组织靠拢。
民生跟着民心走。张和平带领村党员干部常进百姓门、熟知百姓事、勤帮百姓忙,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血肉联系,重拾了党群干群“鱼水深情”。他积极争取水利项目资金24万元,村级配套15万元用于隋王河河道治理600米,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党群连心河”;主动争取区水利和湖泊局帮扶资金20余万元,硬化了原村级学校道路;争取240国道改道征迁堰塘补偿款约50万元,用于还堰及泵站维修……
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张和平认认真真谋事、踏踏实实创业、实实在在做人,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追求。他心系百姓,把服务村民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义不容辞的使命。
近年来,小河沟村积极向上争取移民后扶、美丽家园建设奖补资金600多万元,刷黑村级主干道2.6公里,整修堰塘21口、维修泵站14座、铺设污水管网2公里,包装房屋立面10000平方米,新建6个功能齐全的文体广场,配套安装了85盏LED节能灯,新建公厕6座,自来水入户率90%以上。
情系基层作奉献,爱洒村民见真情。时下,张和平正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紧扣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瞄准“和美乡村建设”赛道,高站位规划新格局,强链条布局新业态,聚合力共塑新形象,着力将小河沟打造成宜居宜业和谐美丽示范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