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26日
“医”路初心
——广水市中医医院内一科主任杨超的中医逐梦之旅

  随州日报通讯员 郭慧
  他是随州好医生,是一名老中医传承人,是医院的顶梁柱。因为家人身患绝症,他萌生当医生的念头;从医后,他以“治病救人”为神圣使命,无论历经多少艰辛,都未曾动摇。他从医30余年,每年门诊量达1.5万人次,经他救治的患者数以万计。
  他便是广水市中医医院内一科主任杨超。
  医念如磐:
  开启悬壶济世征程

  1997年9月,杨超考入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大学5年,他如饥似渴地汲取专业知识,打下了扎实的中医根基。大学毕业后,他怀揣着将中医发扬光大的理想,选择扎根基层,来到广水市中医医院,自此开启了长达23年的从医征程。
  从医初期,他也有过迷茫。基层医院条件简陋,医生队伍断层,年轻医生缺少人帮带,他便刻苦自学。在院领导的鼓励与指导下,他逐渐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医内科和慢性病。
  他先后前往武汉协和医院脑血管科、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内分泌和心血管科、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广安门医院内分泌和中医科进修,医技水平大幅提升。在医院的脑病科、急诊科、消化内科、糖尿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及肾病科,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如今,他能熟练处理各种内科慢性病、常见病、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症,尤其擅长运用中药治疗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一些杂症。有一次,他接诊了一位股骨骨折术后昏迷伴全身重度水肿的病人,他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奇迹般地让病人在14天后苏醒,45天后水肿消退,63天后康复出院。
  术业传承:
  擎举岐黄发展火炬

  “学中医、用中医”是杨超毕生的追求。
  他在中医领域不断深耕,成绩斐然。在“湖北省第二届中医四大经典知识竞赛”中,他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夺得个人笔试成绩第三名。他获得第5批湖北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资格,指导老师是第二届湖北中医名师黄明忠老先生,他也是黄明忠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的负责人。2021年,黄老先生不幸离世,杨超毅然接过接力棒。如今,他常年在名老中医工作室坐诊,慕名前来就诊的病人络绎不绝。
  杨超深知,一个人的强大不是真正的强大,只有团队水平整体提升,才能让专业技术更好地服务患者。2010年5月,他被任命为广水市中医医院内一科科主任,科室诊疗范围涵盖糖尿病、心血管、呼吸、肾病及中医内科。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发展迅猛。2015年,心血管内科从内一科分离出去;2019年,呼吸内科独立;2022年,肾病科分离出动。如今,内一科定位为老年病科,是以糖尿病为核心的慢性病诊疗科室。15年的时间里,内一科不仅分离出3个新科室,还培育了2个科主任和2个副主任,为医院的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
  赤诚奉献:
  践行医者使命担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杨超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在近2个月时间里,他吃住在医院,未曾回过一次家。医院建发热病区,抽调了大量医护人员,并将除脑病科外的其他3个内科合并,杨超肩负起合并后科室的运行重任。他既要常规出门诊,又要到急诊科值班,直面可能接触新冠肺炎病人的风险。但他毫不退缩,全力确保医疗安全,积极防范院内感染。最终,他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既保障了正常的医疗运行,让封城期间危急重症病人有处就医,又实现了院内零交叉感染。
  2024年,广水中医医院启动“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创建工作。他又成为创建工作的主力军。白天,他在专家门诊忙碌,平均每天要看60至70个病人;晚上,他主动加班2至3小时整理达标资料。他反复研读评审标准,结合上级医院的指导意见,对本科室负责的“临床科室建设”部分资料进行多次修改,四易其稿,这份资料最终成为全院达标资料的模板。评审期间,他全程陪同评审专家,参与评审验收工作。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医院顺利通过“三级乙等中医医院”评审,他个人也因出色表现被评为“创三”先进个人。
  “有时在治愈,常常在帮助,总是在安慰。”这是杨超的座右铭。每一次面对患者,他都深感责任重大,也越发觉得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他深知,医学之路永无止境,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解决患者的问题,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医生。未来的路还很长,他将继续在中医这条道路上砥砺前行,为更多患者带去希望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