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20日
齐星集团:稳进实干 勇立潮头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滕锐
在随州的产业星河中,齐星集团是持续闪耀的恒星。这家从汽车车身领域起步的企业,以数十年如一日的稳进姿态和科技创新基因,成为随州专汽产业的领航者,在时代浪潮中书写传奇。
走进齐星车身公司总装车间,自动化生产线运转不息,一台台驾驶室经过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40余道工序后下线。作为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其车身产品覆盖300多个品种,与徐工、三一、金龙等10余家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年产能达10万台,专业车身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从最初为卡车定制驾驶室,到如今为工程车、新能源重卡提供全流程车身解决方案,齐星用近30年时间,在细分领域筑起难以撼动的壁垒。
创新是刻在齐星骨子里的基因。面对“双碳”目标和消费升级趋势,企业以“加减法则”推动产业转型。近年来,齐星集团紧跟前沿风口,瞄准智能化、新能化、绿色化方向,在传统产品上做“减法”,压缩转型,在优势产品上做“加法”,提档升级,促进专汽产品向高端特种车以及新能源重卡、中卡、轻卡及出口方向发展。该公司与南京金龙、江苏零一、成都壹为等企业合作,开发了系列新能源驾驶室产品。
跨界创新更是齐星的“破圈”密码。2022年,国内某影视公司提出定制化影视制作车需求,齐星迅速组建15人专项团队,针对影视拍摄中画面监看滞后、转场设备搬运繁琐等痛点,历经8个月研发出“移动影视工作站”。车内配备4K高清监视器、实时剪辑系统和5G信号传输装置,拍摄团队可在车内完成从画面采集到初剪的全流程工作,单台售价超1000万元。“一台车相当于一个小型制作基地,可以明显提升剧组转场效率。”副总经理李永伟介绍,该产品一经推出便斩获10台订单,成功切入高端专用车市场。
作为随州专汽“走出去”的先锋,齐星积极融入双循环。今年年初,92个满载车身及零部件的集装箱从厉山站搭乘中欧班列直达中亚,运输时效从传统海运的3个月压缩至25天,成本降低10%。“今年目标出口5000万美元,重点开拓中东、俄罗斯、东南亚市场。”董事长郑强的规划,彰显着嵌入全球产业链的雄心。
从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工厂到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齐星的蜕变之路印证着“实业兴邦”的深刻内涵。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齐星集团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每年科技创新投入近亿元,用于装备升级和技术研发。该公司现有技术工艺研发人员160余人,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都有不少新产品问世。
从“制造”到“智造”,从“本土”到“全球”,齐星集团正以科技创新为笔,在随州工业史上书写着稳进实干的时代华章。
在随州的产业星河中,齐星集团是持续闪耀的恒星。这家从汽车车身领域起步的企业,以数十年如一日的稳进姿态和科技创新基因,成为随州专汽产业的领航者,在时代浪潮中书写传奇。
走进齐星车身公司总装车间,自动化生产线运转不息,一台台驾驶室经过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40余道工序后下线。作为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其车身产品覆盖300多个品种,与徐工、三一、金龙等10余家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年产能达10万台,专业车身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从最初为卡车定制驾驶室,到如今为工程车、新能源重卡提供全流程车身解决方案,齐星用近30年时间,在细分领域筑起难以撼动的壁垒。
创新是刻在齐星骨子里的基因。面对“双碳”目标和消费升级趋势,企业以“加减法则”推动产业转型。近年来,齐星集团紧跟前沿风口,瞄准智能化、新能化、绿色化方向,在传统产品上做“减法”,压缩转型,在优势产品上做“加法”,提档升级,促进专汽产品向高端特种车以及新能源重卡、中卡、轻卡及出口方向发展。该公司与南京金龙、江苏零一、成都壹为等企业合作,开发了系列新能源驾驶室产品。
跨界创新更是齐星的“破圈”密码。2022年,国内某影视公司提出定制化影视制作车需求,齐星迅速组建15人专项团队,针对影视拍摄中画面监看滞后、转场设备搬运繁琐等痛点,历经8个月研发出“移动影视工作站”。车内配备4K高清监视器、实时剪辑系统和5G信号传输装置,拍摄团队可在车内完成从画面采集到初剪的全流程工作,单台售价超1000万元。“一台车相当于一个小型制作基地,可以明显提升剧组转场效率。”副总经理李永伟介绍,该产品一经推出便斩获10台订单,成功切入高端专用车市场。
作为随州专汽“走出去”的先锋,齐星积极融入双循环。今年年初,92个满载车身及零部件的集装箱从厉山站搭乘中欧班列直达中亚,运输时效从传统海运的3个月压缩至25天,成本降低10%。“今年目标出口5000万美元,重点开拓中东、俄罗斯、东南亚市场。”董事长郑强的规划,彰显着嵌入全球产业链的雄心。
从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工厂到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齐星的蜕变之路印证着“实业兴邦”的深刻内涵。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齐星集团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每年科技创新投入近亿元,用于装备升级和技术研发。该公司现有技术工艺研发人员160余人,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都有不少新产品问世。
从“制造”到“智造”,从“本土”到“全球”,齐星集团正以科技创新为笔,在随州工业史上书写着稳进实干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