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6月30日
以党建引领实现兴村富民
随州日报讯(通讯员肖守娇)近日,走进随县唐县镇勤德村便民服务中心,村干部正耐心为群众解答政策、办理事务,场面和谐融洽。然而,一年前的勤德村却是被群众差评、党委点名的“软弱涣散村”。
唐县镇勤德村位于湖北省随县西部,316国道与省道唐许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然而,勤德村长期受限于党组织建设薄弱、民生问题突出等因素,发展步伐缓慢。2024年,勤德村因党组织班子配备不齐、书记长期缺职,村“两委”班子缺乏凝聚力、战斗力,各项工作一度陷入停滞,群众反映强烈。
面对勤德村的突出问题,随县县委组织部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市级提级整顿对象,组织专班深入勤德村,全面了解村情民意,精准“把脉问诊”,找准“病根”:后备力量长期薄弱,导致党组织班子建设缺乏源头活水,难以选拔出优秀的领头人。基于此,整顿专班制定了“标本兼治”的整顿思路,着力加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
选好“领头雁”,建强组织来领航。整顿专班挨家挨户走访,广泛听取意见,选拔一名党员认可、群众公认的80后新“头雁”,带动班子焕发团结新气象。同时,按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要求,重点在退役军人、返乡能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中摸排,选出4名政治素质好、群众基础牢、工作作风实的90后年轻人,夯实组织建设“蓄水池”。
啃下“硬骨头”,三资清理见实效。整顿期间,市县组织部门指导勤德村把盘活“三资”、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组织功能的重要抓手。“两委”干部带头自查申报个人资产,分头认领“亲邻清理”任务,累计清理收回集体土地534.55亩,追索承包资金59205元。通过盘活村集体“四荒”,重新发包、出租,当年新增村集体收入15万元;与艾草加工企业合作,发展艾草种植200亩;发挥种田大户和合作社优势,种植玉米、大豆、红薯500亩,带动村民年增收20余万元。
架起“连心桥”,办好实事聚民心。2024年,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新打深水井2口,硬化通村通组道路7.9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85盏,布设治安监控12处,解决群众饮水难、出行难等问题。结合“清洁家园”专项行动,因地制宜推进旱厕改造、村庄亮化、环境整治,用实事好事赢得群众认可。
经过近一年的整顿,勤德村“两委”班子实现从“涣散”到“奋进”的转变,工作热情高涨、战斗力增强,形成党群同心、共谋发展的生动局面。据统计,整顿后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之前增长30%,村民人均收入增长15%。
唐县镇勤德村位于湖北省随县西部,316国道与省道唐许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然而,勤德村长期受限于党组织建设薄弱、民生问题突出等因素,发展步伐缓慢。2024年,勤德村因党组织班子配备不齐、书记长期缺职,村“两委”班子缺乏凝聚力、战斗力,各项工作一度陷入停滞,群众反映强烈。
面对勤德村的突出问题,随县县委组织部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市级提级整顿对象,组织专班深入勤德村,全面了解村情民意,精准“把脉问诊”,找准“病根”:后备力量长期薄弱,导致党组织班子建设缺乏源头活水,难以选拔出优秀的领头人。基于此,整顿专班制定了“标本兼治”的整顿思路,着力加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
选好“领头雁”,建强组织来领航。整顿专班挨家挨户走访,广泛听取意见,选拔一名党员认可、群众公认的80后新“头雁”,带动班子焕发团结新气象。同时,按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要求,重点在退役军人、返乡能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中摸排,选出4名政治素质好、群众基础牢、工作作风实的90后年轻人,夯实组织建设“蓄水池”。
啃下“硬骨头”,三资清理见实效。整顿期间,市县组织部门指导勤德村把盘活“三资”、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组织功能的重要抓手。“两委”干部带头自查申报个人资产,分头认领“亲邻清理”任务,累计清理收回集体土地534.55亩,追索承包资金59205元。通过盘活村集体“四荒”,重新发包、出租,当年新增村集体收入15万元;与艾草加工企业合作,发展艾草种植200亩;发挥种田大户和合作社优势,种植玉米、大豆、红薯500亩,带动村民年增收20余万元。
架起“连心桥”,办好实事聚民心。2024年,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新打深水井2口,硬化通村通组道路7.9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85盏,布设治安监控12处,解决群众饮水难、出行难等问题。结合“清洁家园”专项行动,因地制宜推进旱厕改造、村庄亮化、环境整治,用实事好事赢得群众认可。
经过近一年的整顿,勤德村“两委”班子实现从“涣散”到“奋进”的转变,工作热情高涨、战斗力增强,形成党群同心、共谋发展的生动局面。据统计,整顿后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之前增长30%,村民人均收入增长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