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05日
广水跨境电商如何“触网出圈”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 邢大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日,广水市科技经信局联合广水市招商服务中心、广水市税务局及随州外综服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广水众合引力商业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赴襄阳市谷城县跨境电商产业园考察,实地探寻农村电商向跨境电商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
谷城跨境电商缘何“破茧成蝶”?
近年来,谷城县以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为跨境出海企业和县域优势产业架起供需桥梁,促进了当地经济更好发展。
政策支持,市县两级协同发力。2022年,谷城县出台《支持电子商务发展暂行奖励办法》,从跨境电商业务拓展、首单扶持、物流补贴、海外仓建设等7个维度提供资金支持,如对年交易额达5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增量给予最高10万元扶持,对首单业务最高奖励20万元。2024年,襄阳市出台《关于促进跨境电商体质跃升的实施意见》,明确13项支持政策,包括业务首单奖励、物流补贴、海外仓扶持、产业集聚补贴等,形成“市级统筹+县级落地”的政策合力。
园区运营,全要素整合“一站式”服务。谷城跨境电商产业园整合农村电商、直播电商、工业电商等业态,形成“城乡村互联、一二三产互促、线上线下互动、国内外贸易双循环”的生态体系,入驻企业达280家,其中跨境电商备案企业32家,2024年跨境电商出口额3.3亿元,占全县出口总量的1/3。与此同时,大力构建“保姆式”服务生态,为跨境电商提供3年免租、免物业、免水电的拎包入驻场地,配套免费会议室、展厅等公共设施;引入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代办点,实现跨境备案、报关、退税等26项服务“不出园区”;聘请11名创业导师,引入9家产权、金融、法律等第三方机构,年均开展培训超20000人次。
产业赋能,从“卖产品”到“建生态”。谷城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在12个乡镇、290个行政村设立电商物流站点,整合7家快递公司实行“三统三定”,快递单价低至1.36元/单;建设60亩物流云仓产业园,实现“生产加工—仓储分拣—直播带货—快递发运”全链条闭环,年快递件数达3600万件,电商销售额19.3亿元;围绕蜂蜜、胭脂稻米等88个电商振兴基地,打造“一镇一品牌、一村一基地”,通过跨境电商推动谷城产品“出海”。
广水跨境电商怎样“破冰突围”?
走谷城,看广水。谷城县跨境电商产业园的成功实践,为广水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广水市产业优势鲜明,已形成香菇、风机、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茶叶、体育用品、医疗用品等产业也具备出口潜力,但80%企业依赖代运营,95%未注册国际商标,跨境电商模式出口额几乎为零。
广水跨境电商如何打破空间壁垒,实现“破圈发展”?
强化组织与政策支撑。成立由市级主要领导牵头的跨境电商工作专班,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统筹科经、财政、海关、税务等部门资源,聚力建设广水市跨境电商产业园。同时,可参照谷城与襄阳政策,设立年度跨境电商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首单业务奖励、物流补贴、海外仓建设和国际商标与认证奖励等。
制定阶段目标与发展路径。2025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亿元,产业园入驻企业15家,孵化新增企业18家。2027年,进出口额达10亿元,入驻企业40家,建成“鄂北跨境电商核心枢纽”;以红色江山物流园为核心,加速建成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实现“7天送达”物流网络。
聚焦产业赋能与业态创新。制定《出口香菇分级标准》,推动龙头企业通过BRC、IFS认证,不定期举办跨境直播,力争香菇深加工产品年出口额突破1.2亿元,溢价率提升至35%。依托吴店、蔡河等镇种养基地,开发泡菜、皮蛋等产品,培育2至3家跨境电商企业。建立“风机出海服务包”,支持企业建设独立站,今年实现欧洲市场出口额增长10%。与TikTok、Kwai深度合作,打造1至3个“广水智造”品牌。
加快全周期孵化体系建设。协助申请亚马逊等平台账号,2025年孵化15家企业上线;对接供应链金融与海外仓资源,提供GoogleAds投放补贴,培育8家年出口超500万元的企业。与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建“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开设“国际贸易+小语种+直播运营”定向班,每年培养300名复合型人才。
跨境电商产业“破茧成蝶”,势必领航经济“展翅高飞”。县域跨境电商如何突围?从广水的实际情况看,应当推动优势产业与跨境电商相融合,在优势产业和产品“触网上线”中实现产品出海和产业链升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日,广水市科技经信局联合广水市招商服务中心、广水市税务局及随州外综服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广水众合引力商业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赴襄阳市谷城县跨境电商产业园考察,实地探寻农村电商向跨境电商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
谷城跨境电商缘何“破茧成蝶”?
近年来,谷城县以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为跨境出海企业和县域优势产业架起供需桥梁,促进了当地经济更好发展。
政策支持,市县两级协同发力。2022年,谷城县出台《支持电子商务发展暂行奖励办法》,从跨境电商业务拓展、首单扶持、物流补贴、海外仓建设等7个维度提供资金支持,如对年交易额达5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增量给予最高10万元扶持,对首单业务最高奖励20万元。2024年,襄阳市出台《关于促进跨境电商体质跃升的实施意见》,明确13项支持政策,包括业务首单奖励、物流补贴、海外仓扶持、产业集聚补贴等,形成“市级统筹+县级落地”的政策合力。
园区运营,全要素整合“一站式”服务。谷城跨境电商产业园整合农村电商、直播电商、工业电商等业态,形成“城乡村互联、一二三产互促、线上线下互动、国内外贸易双循环”的生态体系,入驻企业达280家,其中跨境电商备案企业32家,2024年跨境电商出口额3.3亿元,占全县出口总量的1/3。与此同时,大力构建“保姆式”服务生态,为跨境电商提供3年免租、免物业、免水电的拎包入驻场地,配套免费会议室、展厅等公共设施;引入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代办点,实现跨境备案、报关、退税等26项服务“不出园区”;聘请11名创业导师,引入9家产权、金融、法律等第三方机构,年均开展培训超20000人次。
产业赋能,从“卖产品”到“建生态”。谷城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在12个乡镇、290个行政村设立电商物流站点,整合7家快递公司实行“三统三定”,快递单价低至1.36元/单;建设60亩物流云仓产业园,实现“生产加工—仓储分拣—直播带货—快递发运”全链条闭环,年快递件数达3600万件,电商销售额19.3亿元;围绕蜂蜜、胭脂稻米等88个电商振兴基地,打造“一镇一品牌、一村一基地”,通过跨境电商推动谷城产品“出海”。
广水跨境电商怎样“破冰突围”?
走谷城,看广水。谷城县跨境电商产业园的成功实践,为广水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广水市产业优势鲜明,已形成香菇、风机、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茶叶、体育用品、医疗用品等产业也具备出口潜力,但80%企业依赖代运营,95%未注册国际商标,跨境电商模式出口额几乎为零。
广水跨境电商如何打破空间壁垒,实现“破圈发展”?
强化组织与政策支撑。成立由市级主要领导牵头的跨境电商工作专班,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统筹科经、财政、海关、税务等部门资源,聚力建设广水市跨境电商产业园。同时,可参照谷城与襄阳政策,设立年度跨境电商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首单业务奖励、物流补贴、海外仓建设和国际商标与认证奖励等。
制定阶段目标与发展路径。2025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亿元,产业园入驻企业15家,孵化新增企业18家。2027年,进出口额达10亿元,入驻企业40家,建成“鄂北跨境电商核心枢纽”;以红色江山物流园为核心,加速建成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实现“7天送达”物流网络。
聚焦产业赋能与业态创新。制定《出口香菇分级标准》,推动龙头企业通过BRC、IFS认证,不定期举办跨境直播,力争香菇深加工产品年出口额突破1.2亿元,溢价率提升至35%。依托吴店、蔡河等镇种养基地,开发泡菜、皮蛋等产品,培育2至3家跨境电商企业。建立“风机出海服务包”,支持企业建设独立站,今年实现欧洲市场出口额增长10%。与TikTok、Kwai深度合作,打造1至3个“广水智造”品牌。
加快全周期孵化体系建设。协助申请亚马逊等平台账号,2025年孵化15家企业上线;对接供应链金融与海外仓资源,提供GoogleAds投放补贴,培育8家年出口超500万元的企业。与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建“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开设“国际贸易+小语种+直播运营”定向班,每年培养300名复合型人才。
跨境电商产业“破茧成蝶”,势必领航经济“展翅高飞”。县域跨境电商如何突围?从广水的实际情况看,应当推动优势产业与跨境电商相融合,在优势产业和产品“触网上线”中实现产品出海和产业链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