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08日
防溺水安全指南
据统计,每年夏季都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了解防溺水常识,掌握必要的自救与互救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一、预防溺水应注意哪些?
1.避免单独行动:不要独自到水域边玩耍或游泳,尤其是儿童、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
2.遵守警示标识:在游泳场所或水域边,遵守安全警示标识和规定,不随意靠近或越过警戒线。
3.观察水域环境:在游泳前,先观察水域环境,了解水深、水流、水下地形等情况,避免在复杂或危险的水域游泳。
4.选择正规场所:尽量选择有救生员和安全设施的正规游泳场所进行游泳。
5.注意身体状况:过饱、空腹、酒后和吃药后身体不适者应避免下水和进行水上活动。游泳前应做好热身运动,适应水温,减少抽筋和心脏病发作的机会。
6.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在恶劣天气(如大风、大雨、大浪等)下进行水上活动。
7.合理使用救生设备:在进行水上活动时,穿戴救生衣或其他救生设备,不要过度依赖充气式游泳圈等可能爆裂的设备。
8.特殊人群关注:家长或监护人应加强对儿童的监管,确保儿童在游泳或玩水时有成人陪同,并时刻关注儿童的安全。
二、意外落水后如何自救?
1.落水者如果不会游泳也不要惊慌,应屏气捏住鼻子避免呛水,并尝试站立。如果水深无法站立,应尽可能保持仰位,迅速采取头部向后仰、口鼻向上的姿势,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四肢放松,避免双手上举或拼命挣扎,以免身体更快下沉。
2.观察四周是否有漂浮物(如救生圈、木板等),尽力抓住并利用它们的浮力帮助自己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
3.若腿脚出现抽筋情况,立即用单手抓住患侧的脚趾向背屈方向牵拉,按捏患侧腿肚。
三、发现有人落水如何施救?
1.大声呼救并拨打紧急电话。发现有人落水后,首先要 大声呼喊,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尽快拨打110、120等紧急救援电话,告知落水地点、人数及情况,以便专业救援人员及时赶到。
2.利用身边物品救援。如果现场有救生圈、救生衣、长竹竿、泡沫板等救生器材,应迅速将其抛给落水者,让落水者抓住并漂浮在水面上,等待进一步救援。如果现场没有救生器材,可以迅速找到绳索、衣物等物品,将其一端固定,另一端抛给落水者,让落水者抓住后拉回岸边。注意避免被落水者拖拽下水,确保自身安全。
3.下水救援。会游泳者下水施救前,迅速脱掉鞋子、外套。如果溺水者尚清醒,施救者要绕到溺水者的背后或潜入水下,从溺水者背面或侧面托住其腋窝或下巴,使其头部露出水面,将其拖带上岸。避免与溺水者正面接触,防止被其抓、抱。不建议未成年人下水救人,切勿盲目行动导致二次伤害。
四、上岸后急救措施
1.清除口鼻堵塞物。将落水者救上岸后,应迅速清除其口鼻中泥沙、杂草等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倒出呼吸道内积水。将落水者救上岸后,让其平躺,头侧向一边,有助于口腔、鼻腔中的异物或水流出。同时,保持其颈部稳定,避免不必要的移动。
3.心肺复苏。如落水者呼吸、心跳已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并人工呼吸,直到专业救援人员到达或落水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4.及时送医。在进行初步急救后,应尽快将落水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如果溺水者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避免湿外套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一、预防溺水应注意哪些?
1.避免单独行动:不要独自到水域边玩耍或游泳,尤其是儿童、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
2.遵守警示标识:在游泳场所或水域边,遵守安全警示标识和规定,不随意靠近或越过警戒线。
3.观察水域环境:在游泳前,先观察水域环境,了解水深、水流、水下地形等情况,避免在复杂或危险的水域游泳。
4.选择正规场所:尽量选择有救生员和安全设施的正规游泳场所进行游泳。
5.注意身体状况:过饱、空腹、酒后和吃药后身体不适者应避免下水和进行水上活动。游泳前应做好热身运动,适应水温,减少抽筋和心脏病发作的机会。
6.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在恶劣天气(如大风、大雨、大浪等)下进行水上活动。
7.合理使用救生设备:在进行水上活动时,穿戴救生衣或其他救生设备,不要过度依赖充气式游泳圈等可能爆裂的设备。
8.特殊人群关注:家长或监护人应加强对儿童的监管,确保儿童在游泳或玩水时有成人陪同,并时刻关注儿童的安全。
二、意外落水后如何自救?
1.落水者如果不会游泳也不要惊慌,应屏气捏住鼻子避免呛水,并尝试站立。如果水深无法站立,应尽可能保持仰位,迅速采取头部向后仰、口鼻向上的姿势,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四肢放松,避免双手上举或拼命挣扎,以免身体更快下沉。
2.观察四周是否有漂浮物(如救生圈、木板等),尽力抓住并利用它们的浮力帮助自己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
3.若腿脚出现抽筋情况,立即用单手抓住患侧的脚趾向背屈方向牵拉,按捏患侧腿肚。
三、发现有人落水如何施救?
1.大声呼救并拨打紧急电话。发现有人落水后,首先要 大声呼喊,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尽快拨打110、120等紧急救援电话,告知落水地点、人数及情况,以便专业救援人员及时赶到。
2.利用身边物品救援。如果现场有救生圈、救生衣、长竹竿、泡沫板等救生器材,应迅速将其抛给落水者,让落水者抓住并漂浮在水面上,等待进一步救援。如果现场没有救生器材,可以迅速找到绳索、衣物等物品,将其一端固定,另一端抛给落水者,让落水者抓住后拉回岸边。注意避免被落水者拖拽下水,确保自身安全。
3.下水救援。会游泳者下水施救前,迅速脱掉鞋子、外套。如果溺水者尚清醒,施救者要绕到溺水者的背后或潜入水下,从溺水者背面或侧面托住其腋窝或下巴,使其头部露出水面,将其拖带上岸。避免与溺水者正面接触,防止被其抓、抱。不建议未成年人下水救人,切勿盲目行动导致二次伤害。
四、上岸后急救措施
1.清除口鼻堵塞物。将落水者救上岸后,应迅速清除其口鼻中泥沙、杂草等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倒出呼吸道内积水。将落水者救上岸后,让其平躺,头侧向一边,有助于口腔、鼻腔中的异物或水流出。同时,保持其颈部稳定,避免不必要的移动。
3.心肺复苏。如落水者呼吸、心跳已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并人工呼吸,直到专业救援人员到达或落水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4.及时送医。在进行初步急救后,应尽快将落水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如果溺水者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避免湿外套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