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09日
靶向施策 产品创新 生态重构
市银行业“金融活水”赋能专汽产业发展
  随州日报讯(通讯员朱希刚、何涛、刘成鸿)近年来,面对专汽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市场竞争和产业链短板,我市银行业通过信贷产品迭代、产业链金融渗透、政银企协同联动等举措,为“专汽之都”向千亿级目标迈进注入金融动能。
  靶向施策,金融政策与产业规划同频共振。要让金融活水精准流向专汽产业的“毛细血管”,首先需构建政策引领与金融响应的闭环体系。随州金融监管分局围绕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和市政府“十四五”千亿产业目标,指导全市银行业全面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形成“财政+金融”双轮驱动模式。对接政府10亿元产业基金,对随州专汽智能化改造、新能源研发项目提供最高30%补贴配套信贷支持,2024年,全市银行业累计发放“产供强链贷”“产业升级贷”等专项贷款超45亿元,支持齐星集团无人机应急指挥车生产线升级、程力集团新能源自卸车研发等重点项目28个,带动企业技改投入同比增长22%;与财政部门联动,通过10倍杠杆放大担保效能,使中小改装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下降1.2个百分点;依托中欧班列开通契机,为专汽零部件出口企业提供跨境结算、汇率避险一站式服务,带动出口额突破3.2亿美元。
  产品创新,破解“小微融资渴”与“转型资金荒”。“融资渠道单一”是随州专汽产业的痛点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全市银行业创新推出“技术流”“订单流”双维度授信模式,打破传统抵押物依赖。随州新东日改装厂把12项专利作为质押物,通过“知识产权贷”获得银行3000万元贷款。2024年全市银行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设备融资租赁等方式,为专汽企业提供信用贷款超18亿元。针对产业链配套率不足短板,全市银行业以核心企业为支点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以“齐星链”“程力链”为试点,银行通过应收账款融资、票据池等工具,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2024年随州专汽产业链供应链融资规模达27亿元,带动本地配套率从41%提升至45%。此外,在支持产业转型方面,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成为“双引擎”。随州工行、建行等机构推出“新能源专汽贷”,对氢燃料、纯电动车型研发企业给予最高5000万元授信,利率下浮10%-15%。兴业银行等机构发行绿色债券支持企业技改,全市专汽绿色信贷余额达32亿元,新能源专用车产量同比增长16%。
  生态重构,政银企协同打通产业链“任督二脉”。产业升级不是企业单打独斗,需要金融机构做“桥梁”。在随州金融监管分局指导下,各家银行正从“资金供给者”向“生态构建者”转型,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破解行业共性难题,联合政府设立的“科创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为企业与高校合作项目提供最高80%的风险分担。2024年,随州专汽企业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增至28家,研发投入强度从3.2%提升至3.8%。针对行业“资质挂靠”“恶性竞争”等潜规则,银行业配合政府开展“白名单”管理,对合规企业给予信贷倾斜,对违规企业收紧授信。2024年全市具备资质的改装企业从80家增至92家,行业集中度提升5个百分点。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银行业协同政务部门推进“专汽贷”审批流程再造,通过接入“专用汽车产业大数据中心”300余家企业数据,银行实现贷前尽调效率提升30%,部分信用贷款可实现“秒批秒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