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23日
涅槃重生处 文明花正艳
—— 随县万福镇凤凰山村全国文明村创建纪实


开展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村民以合唱形式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方言快板

村党员干部进行入户宣讲政策

开展红色革命教育

以皮影戏形式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

设置“文明红黑榜”,扩大正能量的影响力

美丽乡村一角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王松 通讯员 何凤姣
  夏日,走进随县万福店农场凤凰山村,沥青路如墨带蜿蜒穿村过湾,光伏板似银毯铺展在田野,法治文化广场阴凉处老人们悠闲弈棋……这幅动静相宜的乡村画卷,藏着凤凰山村从“脏乱差”到“全国文明村”的涅槃密码。
  这个曾被戏称“旱包子、乱岗子、穷窝子”的村庄,如今,蜕变为“产业旺、生态美、乡风淳”的全国文明村,更是集齐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40多项荣誉。短短数年,凤凰山村何以实现华丽转身?答案藏在党建引领的红色基因里,写在金色产业的富民画卷中,融于乡风文明的润物无声间,更刻在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上。
  党建引领 筑牢文明创建“红色堡垒”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文明兴不兴,核心在引领。”凤凰山村的文明蝶变,始终以党建为“红色引擎”,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支部引领干、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成为文明创建的主旋律。
  走进凤凰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星级管理”公示栏清晰标注着该村党员在“干好本职事、做好身边事、管好家庭事、参与公益事、完成组织事”中的表现,星级高低直接与评优评先挂钩。这种“五事争当”机制,让党员有了明确的行动指南,引导全体党员向先进学习、向典型看齐,形成了人人争做合格党员的良好氛围。
  凤凰山村党支部深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三联”工作法是该村锻造坚强班子的有力武器,村党支部书记定期带领村“两委”干部开展政策理论联学、重点任务联干、能力作风联促,推动“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省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潘祥树作为市级“兴村治社”明星书记,创新“四个一”帮带机制,每月与后备干部开展一次政策学习、一次实地调研、一次难题会诊、一次成果复盘,助力后备力量成长,为村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在党员大会和主题党日活动中,凤凰山村将典型案例分析、法律法规解读、平安建设宣传融入其中,不仅提升了党员的政治素养,还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近年来,全村党员在生产、生活、学习等方面发挥了带头作用,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村民家中,都能看到党员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担当,成为村民们心中的榜样。在土地流转、光伏项目建设等工作中,党员带头签约,三天完成1300亩土地流转协议签订,创造了“凤凰速度”。
  培育新风 涵养文明创建“精神底气”
  “村规民约编成歌,家家户户唱得乐;红白喜事不攀比,邻里和睦暖心窝。”凤凰山村的乡风文明,既有制度的约束,更有文化的滋养、科技的赋能与互助的温情,让“崇德向善、遵规守礼”成为村民的行动自觉。
  160字的村规民约,被村民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谣,在广场舞伴奏中传唱。“维护稳定”“守约遵章”等内容,通过“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民主议事会)落到实处。红白理事会规定“彩礼不超3万、宴席不超10桌”,让村民从“人情债”中解脱出来;道德评议会每月评选“身边好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凤凰山村积分制管理细则》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系统性支撑。全村以“户主文明档案袋”为载体,将每户基础分设定为100分,通过量化考核实现“积分即贡献、积分联分红、积分映文明”的治理目标。积分结果直接与村集体经济分配挂钩,形成“多劳多得、善作善成”的正向激励机制。
  农垦文化厚植文明根基。万福店农垦展览馆挖掘“创业、鼎新”的农垦精神,通过老物件展示、垦荒雕塑等内容,成为村民尤其是中小学生的精神课堂。农耕文化研学活动让“勤劳质朴、艰苦奋斗”的品质代代相传,为文明创建增添历史底蕴。
  智慧平台为文明创建注入科技活力。村级智慧平台实现村内路口、重点场所全覆盖,通过精准画像与网格化管理,将村务公开、干群互动、环境提升等文明创建工作数字化,让“随手拍”监督不文明现象、线上参与文明评议成为常态,激活“智慧化+文明创建”的联动效能。
  互助精神在幸福食堂持续传承。针对村里老龄化现状,互助式幸福食堂让村民自助协作,年轻老人照顾年长老人,劳动与自带食物可抵餐费,做饭与送餐老人获补贴。这种“邻里搭把手”的模式,不仅解决了老人吃饭难题,更让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融入日常生活。
  产业发展 夯实文明创建“物质基础”
  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蓝光,板下的芝麻正使劲拔节;智能鸡舍里30万只蛋鸡“打卡”下蛋,传送带载着新鲜鸡蛋直奔包装线——凤凰山村的田野上,藏着一串会“生钱”的密码。
  产业旺,百姓富,文明才有底气。凤凰山村念好“产业经”,通过“金色产业兴村”,让村民腰包鼓起来,为文明创建注入持久动力。
  该村先后引进随县爱康20MW与国能长源8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流转村集体土地近2100亩,为村集体年增收110万元。同时成立随县福翔劳务有限公司,负责光伏板维护、清洗、除草等工作,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收入。合作社还利用光伏板下土地配套种植芝麻、红薯、南瓜等农作物,探索种植艾草等中药材,再次为村集体增加收入,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多重收益。
  村集体种植黄桃300亩,不仅提供游客休闲采摘,还探索深加工,将黄桃加工成罐头产品,提高附加值,直供凤凰人家酒店,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村里还发展葡萄、草莓、黄瓜等大棚作物,建成采摘园3个。每到周末,武汉、襄阳的游客纷至沓来,体验采摘乐趣,带动农产品溢价销售。
  村集体作为“领头雁”,带动村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并受益,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家庭农场等经营项目25个;村集体公司常年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带动村民增收近80万;引导村民尤其是脱贫户入股合作社,2024年为86户村民分红86万元。
  “村庄变景区”的转型同样精彩。凤凰山村基于现有基础设施,“培训经济”初步成型,已挂牌随县县委党校乡村振兴现场教学基地、随州市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实习就业基地,还将重点建设凤凰花海、亲子体验游乐园、随枣会战纪念馆、游客中心、艾草深加工、中医医养体验馆、特色农产品云集市等项目,打造一个有山有水有花的田园风光景区。
  “集体富了,服务才能跟上。”通过合作社经营、劳务公司创收、光伏项目分红等渠道,村集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这些资金被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帮扶困难群众。这种“发展成果共享”机制,让村民对村庄的归属感更强,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更高。
  环境改善 擦亮文明创建“外在颜值”
  “村庄美了,心情顺了,文明自然来。”凤凰山村以“绿色生态美村”为目标,让“脏乱差”变身“洁净美”,打造宜居宜业的文明家园。
  “以前走的泥巴路,现在是沥青道;以前喝的塘堰水,现在是自来水。”这是村民对生活变化的直观感受。凤凰山村铺设污水管网8公里,建成2座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达标排放;13处垃圾分类点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保洁员分片负责,“三长负责制”(村长、组长、湾长)让卫生无死角。
  从29个自然湾合并为11个,凤凰山村的规划藏着“大智慧”。村里保留原有村庄风貌,用本地山石砌景观墙,用废砖旧瓦铺步行道,新建居民安置点,改造8处自然湾,形成“一步一景”的格局。在迁湾腾地过程中,党员带头拆除违建,村民主动参与设计,让新居既有现代设施,又有乡土气息。
  “环境整治不是一阵风,要靠制度管长远。”凤凰山村制定《农户保洁责任清单》《保洁工作制度》,将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与积分制管理挂钩——遵守保洁规定可兑换生活用品,反之则在评议会通报。这种“激励+约束”机制,让村民从“要我保洁”变为“我要保洁”。
  村里在重点路段安装43个治安监控探头,与综治中心“雪亮工程”平台联网,发现乱堆乱放、秸秆焚烧等问题,网格员及时处置。2024年夏季,监控发现有人在光伏基地附近烧荒,巡逻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制止,及时消除了火灾隐患。“线上+线下”的管护模式,让村庄环境始终保持整洁。
  如今的凤凰山村,既是全国文明村,更是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从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到乡风文明浸润人心,从产业发展夯实基础,到环境改善提升颜值,凤凰山村的文明创建之路,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正如村党支部书记潘祥树所说:“文明创建没有终点,我们要让凤凰山村既富‘口袋’,更富‘脑袋’,让文明之花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