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25日
我市140个暑假“爱心托管班”让民生痛点变幸福支点
随州日报讯(通讯员华卉)“暑假不用再担心孩子没人管,社区的托管班既能辅导作业,还有舞蹈、书法、科学实验这些课,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7月上旬,曾都区涢水街道涢水社区居民陈女士看着孩子背着书包走进“爱心托管班”,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这个夏天,共青团随州市委聚焦少年儿童暑期“看护难”这一民生痛点,在全市开设140个暑假“爱心托管班”,预计服务少年儿童5000余人。从精准设点到课程创新,从资源整合到精细服务,一系列务实举措让“小托管”托起了家庭“大幸福”。
精准设点 让服务跟着需求走
“哪里有需要,就尽量把点位开到哪里。”这是共青团随州市委推进爱心托管班建设的首要原则。为打通服务少年儿童的“最后一公里”,团市委认真研究,提前谋划。团委班子带头下沉一线,摸排托管需求和承接能力,科学设置点位。
“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多在居民区,学校相关硬件设施较为完善,青年之家更贴近青少年活动习惯。”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前期调研,140个“爱心托管班”最终开设在全市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中小学校、青年之家等场所,形成了一张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托管服务圈”,让服务与需求实现“零距离”。
在随县厉山镇日中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宽敞的活动室里,40余名孩子正在大哥哥、大姐姐志愿者的指导下手工绘制团扇。社区党支部书记说:“暑假托管班开在社区,步行几分钟就到,家长接送方便,我们也能随时关注孩子情况,大家都特别满意。”
多元课程 让暑期生活有滋有味
“呔!你这妖怪,哪里逃!”7月11日上午,广水市应山街道双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方小小的幕布后,西游记皮影人物正在上演经典桥段,灯光下,43名孩子笑得前仰后合。在国网随州供电公司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爱心托管班”,科学实验课同样热闹,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动手操作“水的浮力”实验,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为让托管服务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团市委立足少年儿童需求与志愿者专业优势,深度整合课程资源,坚持课业辅导和素质拓展并行,设置了红色文化、科学实验、非遗文化、社会实践等20余项特色课程。
不仅如此,各地团委还联动公安、消防、应急等部门,将防溺水、防诈骗、应急自救等安全自护教育搬进托管班。“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游戏等方式,让防溺水安全知识入脑入心,孩子们学得认真,记得也牢。”参与授课的消防工作人员说。
整合资源 让志愿微光汇聚成炬
“同学们知道遇到烫伤该怎么处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正确的自救方法……”近日,随州蓝天救援队队长李长长走进曾都区青年之家“爱心托管班”,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应急安全教育课。这是我市汇聚多方力量参与托管服务的一个缩影。
团市委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与托管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组织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33支志愿服务团队462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暑假“爱心托管班”志愿服务,不断提升“爱心托管班”师资专业水平;除此之外,全市各级团组织广泛招募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爱心妈妈”、中小学教师、专业社工等340余人参与托管班建设,不断壮大“爱心托管班”师资队伍力量。
“‘爱心托管班’不仅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更让孩子们在关爱中收获成长。”团市委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服务,让这个民生实事项目真正成为传递温暖、播种希望的幸福工程,让更多少年儿童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暑假。”
这个夏天,共青团随州市委聚焦少年儿童暑期“看护难”这一民生痛点,在全市开设140个暑假“爱心托管班”,预计服务少年儿童5000余人。从精准设点到课程创新,从资源整合到精细服务,一系列务实举措让“小托管”托起了家庭“大幸福”。
精准设点 让服务跟着需求走
“哪里有需要,就尽量把点位开到哪里。”这是共青团随州市委推进爱心托管班建设的首要原则。为打通服务少年儿童的“最后一公里”,团市委认真研究,提前谋划。团委班子带头下沉一线,摸排托管需求和承接能力,科学设置点位。
“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多在居民区,学校相关硬件设施较为完善,青年之家更贴近青少年活动习惯。”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前期调研,140个“爱心托管班”最终开设在全市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中小学校、青年之家等场所,形成了一张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托管服务圈”,让服务与需求实现“零距离”。
在随县厉山镇日中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宽敞的活动室里,40余名孩子正在大哥哥、大姐姐志愿者的指导下手工绘制团扇。社区党支部书记说:“暑假托管班开在社区,步行几分钟就到,家长接送方便,我们也能随时关注孩子情况,大家都特别满意。”
多元课程 让暑期生活有滋有味
“呔!你这妖怪,哪里逃!”7月11日上午,广水市应山街道双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方小小的幕布后,西游记皮影人物正在上演经典桥段,灯光下,43名孩子笑得前仰后合。在国网随州供电公司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爱心托管班”,科学实验课同样热闹,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动手操作“水的浮力”实验,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为让托管服务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团市委立足少年儿童需求与志愿者专业优势,深度整合课程资源,坚持课业辅导和素质拓展并行,设置了红色文化、科学实验、非遗文化、社会实践等20余项特色课程。
不仅如此,各地团委还联动公安、消防、应急等部门,将防溺水、防诈骗、应急自救等安全自护教育搬进托管班。“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游戏等方式,让防溺水安全知识入脑入心,孩子们学得认真,记得也牢。”参与授课的消防工作人员说。
整合资源 让志愿微光汇聚成炬
“同学们知道遇到烫伤该怎么处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正确的自救方法……”近日,随州蓝天救援队队长李长长走进曾都区青年之家“爱心托管班”,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应急安全教育课。这是我市汇聚多方力量参与托管服务的一个缩影。
团市委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与托管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组织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33支志愿服务团队462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暑假“爱心托管班”志愿服务,不断提升“爱心托管班”师资专业水平;除此之外,全市各级团组织广泛招募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爱心妈妈”、中小学教师、专业社工等340余人参与托管班建设,不断壮大“爱心托管班”师资队伍力量。
“‘爱心托管班’不仅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更让孩子们在关爱中收获成长。”团市委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服务,让这个民生实事项目真正成为传递温暖、播种希望的幸福工程,让更多少年儿童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