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27日
“荆楚名校”的攀登之路
学校“千里来同”景观
学校科教大楼
李德仁院士莅临随州一中
武汉大学随州一中大中衔接先修课程
在博物馆讲解历史
美术课
书法课
音乐课
物理实验室
地理教室
生物实验室
学校操场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清 通讯员 魏友 黄文文
2025年夏季,随州一中一则喜讯点燃全城:一名学子高考成绩达698分,位列全省第三,历史方向勇夺随州市状元,跻身全省前二十。6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200余人走进985高校殿堂,211高校录取超450人,860余人跨越一本线。
这份耀眼的“成绩单”,是随州一中连续五年稳居湖北高中第一梯队的实力宣言,更是其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注脚。
自1934年肇始,这座已有九秩辉煌的学府,在立德树人的旗帜指引下,在科技浪潮与文明传承的双轮驱动下,于荆楚大地上刻下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轨迹,持续擦亮着“荆楚名校”品牌。
质量立校,“荆楚名校”勇攀发展高峰
教育质量是立校之本。随州一中新一届校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坚持党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级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交出了一份持续跃升的答卷。
高考质量持续攀升是最有力的印证之一。该校高考成绩连续几年大踏步迈进,2025年高考,一名学生高分屏蔽,最终分数为698分,并列全省第3名,历史方向夺得随州市状元,位列全省前20名;有6名学子填报清北并顺利录取,学校连续五年保持全省顶尖竞争力;“清北复交浙科南”等顶尖高校全面覆盖,200余名学子走进985高校;一本上线超860人、211高校录取超450人。用连续五年稳居湖北高中第一梯队的成绩,进一步稳定了教学质量基本盘,进一步诠释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完美结合。
“荆楚名校”品牌效应更加闪耀。在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近几年快速发展,增强了全体一中人的信心和工作热情,快速提升了学校在湖北高中阵营中的位次,进一步擦亮了随州教育品牌,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办学认可度进一步提高。
近几年来,随州一中的名校朋友圈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学校办学外部环境也越来越优,参与组建了宜昌一中、荆州中学、龙泉中学、随州一中、恩施高中、武汉三中、黄石二中、郧阳中学在内的“新八校”联盟,被清华大学授予“2024年生源中学”称号、北京大学授予“博雅人才共育基地”称号。进一步深化“湖北省科学教育实验学校”和“湖北省教学改革示范学校”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学科活动,引导学生激发学习潜能。
2024年,学校成功举办建校90周年暨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吸引了2000余名历届校友和社会各界领导、朋友共襄盛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切接见了回校校友,并与部分校友深入座谈交流。校史馆建成开放,成功举办了“五育并举”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成为展示办学成绩、激励向上攀登的重要载体;申请成立了随州一中校友会,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校友联络机构,为校友们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一系列主题活动,极大地扩大了学校影响力,提振了师生士气,为随州一中迈向百年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才强基,卓越师资铸就发展脊梁
教师是立教之本。随州一中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实际,大力推进名师工程、卓越工程、青蓝工程“三大工程”,着力锻造干部队伍、班主任队伍、教师队伍“三支队伍”,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梯队,为质量提升注入不竭动力。
队伍建设更趋优化。学校注重干部队伍的新老衔接,深入实施“名师工程”,发挥知名教师和高水平教师的骨干示范作用,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积极开展“青蓝工程”,选聘有活力、有思想、有担当的青年教师,安排他们担任处室或年级组干事、班主任、备课组长等,把他们放在不同岗位上锻炼,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邀请省内外教育专家、备考名师及知名高校专家教授等来校指导交流,帮广大教师打开新视野和新思路。
教学教研常态开展。扎实开展“阅卷归来话高考”活动,举办“高考试题研究分享活动”,引导教师研究高考真题、研读纲领性文件,把握备考方向。成功开展了“集体备课”竞赛,让各学科教师在合作研讨、交流互补中共同成长。持续开展“寻找一中好课堂”和“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有序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讲示范课和青年教师讲汇报课、全体教师讲公开课,让老师们在教学技能比拼中不断提高教学教研能力,实现专业素养提升。
以训促干以赛促学。2024年,两名教师晋升为正高级职称,1名教师被评为“楚天名师”,3名教师在省级精品课、省青教赛等比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市级优质课获奖18人次。注重加强干部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课题研究。学校教师目前在研省级课题5个、市级课题4个。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组织干部教师参加后备干部培训、兴师计划培训、“三名”工程培训(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青年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各类学习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近年来,该校有300余名教师荣获各级各类奖励和荣誉,其中国家级10余人次、省级30余人次、市级300余人次。
文化润魂,精神沃土涵养时代新人
随州一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办90余年来,“诚朴洁勤、发奋为雄”的校训,深深烙印在随州一中的文化基因里。学校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坚持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熔铸于日常,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始终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塑造学生的高尚品德。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校园活动等各个环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如此,学校还在随县澴潭镇、洪山镇原随州一中办学旧址树立了办学纪念碑,作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
同时,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广大学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涵养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通过制定完善的学生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与管理。从文明礼仪、环境卫生、爱护公物等小事抓起,引导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链接外部优质资源,乐蓓尔基金奖励计划、犇星奖学金、劲牌阳光学子计划先后实施,为各类学子实现人生梦想提供坚实支撑。
更好地发挥校园环境育人功能。走进随州一中看到,校园布局合理,人文气息俯仰皆拾。德晟楼涵养品德,科教大楼锤炼才智。校史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画荻园”对话先贤;“千里来同”廊亭展示卓越校友风采;“争雄台”激荡思维火花。英才大道、文道亭、校训石……一砖一瓦皆成育人风景。
师德师风是文明校园的基石。学校大力实施“三大工程”,锻造“三支队伍”,涌现出一大批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和骨干名师。2024年,多名教师在省市教学竞赛中摘金夺银。他们以身立教,以文明的细节感染学生,生动诠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文明之花在丰富的活动中绽放:蓬勃开展的志愿服务传递着奉献与友爱;运动会、艺术节、各类比赛搭建起展现青春活力、增进同窗情谊的舞台;建模、朗诵、配音、课本剧大赛等学科活动,点燃了学子求知热情。
链接多方优质资源,成功举行院士冠军讲学活动,助力学生拓宽视野,涵养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开展武汉大学先修课程,5月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来校开展《爱我中华,科技报国》主题讲学,极大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组织高一优秀学生到清华北大、武汉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科技营研修活动;成功举行奥运冠军进校园活动,奥运冠军李婷等到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激发刻苦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科技赋能,创新驱动打造智慧校园
步入随州一中,科技气息扑面而来。
在这里,科技元素深度融入教学与校园建设。在科技的助力下,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发展,近年来,众多学子在高考中脱颖而出,选择投身科技事业。
先进设施打造科技教学前沿阵地。随州一中的校园里,现代化的科技设施一应俱全,为师生们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提供了坚实保障。现代化的科教大楼里汇聚了各科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录播室以及学术报告厅等先进教学设施。走进数字化实验室,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设备焕然一新,数字化的实验器材与先进的教学软件相结合,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精准地进行实验操作,探索科学的奥秘。
此外,学校还建设了史地文科专用教室,借助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和历史情境模拟软件,将抽象的历史事件与复杂的地理知识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先进的设施,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技世界的大门。
科技不止于硬件,更在于点燃创新的火种。除了课堂教学,随州一中还注重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活力。创新开展化学嘉年华、物理科技制作月活动、生物三维模型制作大赛等,邀请了高校专家、科研人员为学生们作科普讲座,带来前沿的科技知识和科研成果,拓宽了学生的科技视野。联合武汉大学开设的大中衔接先修课程《空天探测和基础知识》,通过前沿学术资源拓展学生视野,培育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们把握机遇、探索前沿,成长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学校的科技展览展示了学生们的科技作品,从创意新颖的小发明到制作精美的科技模型,无不展现出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创意发明比赛中,学生们围绕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个个独具匠心的解决方案,为学生的科技创新之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九秩薪火相传,百年征程再启。随州一中这艘承载无数学子梦想的教育航船,正以“诚朴洁勤、发奋为雄”的校训为舵,以锐意改革为帆,在科技赋能与文明传承的双轮驱动下,向着百年辉煌的壮阔图景破浪前行。在荆楚教育的璀璨星空中,这颗鄂北教育明珠,必将绽放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澎湃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