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03日
守正创新促改革 教研赋能谱新篇
——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创新助推随州教育高质量发展

随州市承办湖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历史学科反馈会

随州市教科院红色教育学习活动现场

持续举办随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研活动

举办“教研大讲堂”

市教科院举办科学实验展评活动

随州市中小学教研员教研能力提升专项培训

市教科院举办第五届中小学诗词大会

举办随州市首届小学生思维运动会

2025年随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专题培训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清 通讯员 刘禹
  2025年是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开启之年,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市教科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十二年一盘棋”的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全市教育教学改革。全院上下聚焦“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构建、课堂生态深度变革与新课程实施攻坚,将研究、指导、评价、服务四大职能转化为提质培优的强劲动能,在推动区域教育内涵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为打造全市高质量教育体系注入了澎湃的教研力量。
  强化教研引领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为充分发挥教研引领作用,系统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市教科院聚焦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多措并举,成效显著。
  广泛开展“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全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课程执行力,推动新课标理念开花结果,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质量。选派小学和初中6门学科教研员参加人教社全国新教材培训,进一步增强教学指导的实效性。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中小学“送教下乡”活动,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师能力水平整体提升。
  加强对高中学校的教学视导,推进“活力课堂”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多项举措并行深化课堂改革:研发“核心素养导向”课堂教学模型,推动课标向实践转化;建设数字化资源库,开发跨学科案例及单元教学设计模板,为课改提供实用支持;设立课改实验校,开展主题课例研修,构建“研—教—评”一体化机制。
  深入推进日常教研活动,持续赋能课改创新。实施项目化教研,设立核心素养与跨学科教学专项课题,组织沉浸式研修,形成可推广的课堂范式。通过“随州好课堂”评选、示范课展示与专家点评,推动教师理念更新。打造“教研月”品牌,以分学段、分学科课例展评促进教学模式优化。
  夯实课程改革基础,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搭建高端资源平台,选派教研员至部属师范院校培训交流,促进教研方法创新。围绕教改需要设立重点课题,提升教研员科研能力。针对2025年秋季新教材使用,组织开展多形式的“三新”培训,聚焦难点突破,切实提升教师新课程实施水平。
  规范课题管理 推动教科研提质增效
  市教科院以提升课题研究质量为核心,通过精准指导、动态跟踪和严格评审等措施,全面加强教科研过程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在精准指导与规范申报方面,组织全市500余名教研骨干开展省级、市级课题申报线上培训,深入解读年度政策变化与申报要点;通过相关平台推送百余例优秀申报案例,提供专家经验分享与答疑支持,累计接待42家单位咨询,解答问题200余条,修订《市级课题管理办法》,实施“限额申报+差额立项”,切实提升申报质量。
  在过程管理与资源支持方面,建立课题动态跟踪机制,实地走访10余家单位,组织专家会诊并提供资源支持;依托课题管理平台每周发布2期专业内容,涵盖申报、中期管理与成果提炼等环节,阅读量超3000次,增强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在严格评审与成果推广方面,坚持公开透明、高质量评审,组建32人跨领域教科研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今年4月,组织省级课题现场答辩,提出23条整改意见,最终6项课题通过省终审。同步建立全流程电子档案库,评选5项优秀成果,通过公众号和专题研讨会推广典型经验,扩大成果影响。
  此外,市教科院持续完善三级教科研体系建设,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推动科研资源整合与成果转化。实施“科研骨干培养计划”,强化“研培推”一体机制,提升基层教研员的研究、培训和推广能力。积极推动教研范式转型,构建区域联动和个性化服务机制,推进数字化教研新格局,形成“共建、共研、共享”新生态,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构建协同机制 助推中职教育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市教科院多措并举推进职教教研工作,系统构建教学监测、教研交流与质量评估协同机制,全力助推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教研交流方面,组织骨干教师依循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科特点,精准制定文化课教学进度与阶段目标,重点加强对技能高考的备考指导;召开全市中职教学研讨会,汇聚一线教师分享案例、共商教改,形成教研共识清单;组织中职校长赴十堰考察实训基地,学习产教融合与特色办学经验,拓展改革发展视野。
  在教学创新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省级教研,引入前沿教育理念。召开教学工作计划会与特色教育现场展示会,推广有效教学模式,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在质量监测方面,组织全市中职学校三个年级共13000余名学生参加期末质量监测,全面评估学业水平,为教学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实施三年级模拟测试暨毕业考试,严格规范命题、审题与考务流程,提升考试信度与效度,为学生升学和就业提供坚实支撑。
  同时,市教科院着力强化中职教学视导与文化课统测,加强专业团队与教研中心建设,办好中职技能大赛,提升师生专业素养。加强技能高考指导,力争增加本科录取人数。持续推进普职融通、科教融汇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向高质量、有特色迈进。近几年来随州中职技能高考成绩逐年提升,中职教研助力更多学子从这一赛道进入本科院校学习。
  加强特色教研 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思维竞技,激发潜能。今年5月,市教科院成功举办首届小学生思维运动会,设置心算、七巧板、慧算24点、汉诺塔、九宫格数独、魔方等六大项目,分年级设定难度,全面激发学生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
  深化阅读与学科素养。以阅读为核心推进跨学科学习,以课堂教学为引领,推动课内课外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阅读。多校获评“最美书香校园”及阅读基地。举办语文跨学科阅读培训、科普作家讲座及英语教师素养大赛,推动课堂向素养本位转型,强化语言应用与综合能力。
  推进五育融合,拓展育人路径。加强学科德育与思政一体化建设,整合社会资源,联通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保障学生每日文体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开展体质监测、心理健康普测及美育浸润计划,举办劳动与书法教育展评,构建全面发展育人生态。
  探索科学教育,赋能未来成长。开足科学课程,强化实验教学与跨学科实践,组织学生走进科技馆、企业基地开展探究学习。深化与科技局、科协合作,举办科技节、实验展示等活动,培育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
  强力推进书法教育,赋能文化传承。实施全市书法教育“五步棋”战略,系统提升中小学书法课程质量与教学水平,并在“湖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发言,获得与会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赞誉。
  持续开展“5+1”行动。通过读书行动、诗词大会、英语素养竞赛、美育专项及书法大赛等系列活动,构建常态化、多元化的学生成长支持体系,夯实全面发展根基。
  完善机制体系 夯实心理健康根基
  市教科院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五育融合”育人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健全“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完善课程体系与心理辅导室建设,规范心理健康监测,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个人”四级预警网络,优化医疗协作机制,织密学生心理健康防护网。
  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以“心向阳光,健康成长”为主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通过讲座、公益咨询、科普宣传等形式,覆盖师生及家长10万余人次。举办心理健康教师技能大赛,涵盖小初高三个学段,提升教育实效性。积极推进“五育育心、健康成长”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队伍建设持续加强。2025年,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比例达到9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比例达到60%。通过专题培训、教研活动等方式,累计培训教师1000余人次。鼓励开展课题研究,推动教育创新。落实心理健康教师与班主任同等待遇,增强职业归属感。
  此外,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开展家长培训和社区心理咨询,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稳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建设,建成一批实验校和示范校,整体提升县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为提升服务职能,市教科院还不断加强内部建设,强化公文、用章及考勤管理等,推进履职尽责、文明创建等专项工作;常态化开展“随州教研大讲堂”与专题培训,提升教研员专业引领力与服务能力,以高效管理支撑教研实效。
  蓝图已然铺展,征程催人奋进。随州市教科院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更坚定的决心、更系统的思维、更创新的举措,将研究做在课堂一线,将服务送到师生身边,将评价用于促进发展,将指导落在关键之处;将持续激活“研、导、评、服”四位一体的专业动能,聚力攻坚教育教学改革深水区,筑牢立德树人主阵地,以更高水平教研助推全市更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体教科院人必将以“筑梦人”的担当、“追梦人”的实干、“圆梦人”的智慧,凝聚合力,乘风破浪,为谱写随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贡献不竭的教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