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04日
在“破冰突围”中书写“教育传奇”
——随县一中创建省级优质高中的探索与实践

焕然一新的随县一中校园

“三本两组”课堂改革启动大会

优秀青年教师赴华师一附中交流学习

开展“做最好的自己”励志演讲报告会

青年教师沈艳瑞在楚天协作体教研活动中获奖

环境优雅的学生食堂

随县一中学子赴武汉大学开展研学活动

2025年高考百日誓师大会

随县一中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青年志愿者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

举行2025年青年团员入团仪式

舞龙舞狮社团日常训练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 王伟
  桐柏山南麓、烈山湖东岸,一座现代化的高级中学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在炎帝故里,她就是声名远扬的随县第一高级中学。
  这是一个育人成才的摇篮。肇始于1955年,崛起于新时代,文脉绵长,教泽远披。一代代随县一中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塑造了一所鄂北名校的浩然风骨;
  这是一座放飞梦想的殿堂。七十载滋兰树蕙、举旗播火,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群星闪烁,灿如星辰。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高考成绩逐年攀升,屡创新高;
  继承与创新并进,光荣与梦想同行。如今,随县一中更加卓尔不群,璀璨夺目,展现出别样的“精气神”,正步履稳健地向全省优质高中迈进……
  破冰突围
  在历史回眸中锚定发展坐标

  随县一中前身为随州市第四高级中学,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优良办学传统的学校。然而,她也曾历经过一段撕心裂肺的阵痛——
  2000年地级随州市成立,因教育布局调整,学校一度被边缘化,经历了“十年不进人、十年无项目”的艰难时期,生源质量断崖式下滑,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发展一度陷入困境。
  转机缘于2009年新随县成立。县委、县政府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民生的重要内容不断改善、持续推动,并将学校更名为随县一中。
  困境催生变革,差距激发斗志。面对优质生源减少、师资力量薄弱、发展动能不足等困难与挑战,随县一中人没有“等靠要”,而是排除重重困难,冲破层层壁垒,以思想破冰,促发展突围。
  如何破冰,怎样突围?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与鼎力支持下,随县一中毅然将创建“湖北省优质高中”确立为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全体教职工以教育改革为引领、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优质高中为坐标,自我加压、奋发图强,破除守摊思想和固有藩篱,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在比学赶超中按下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随县一中校长陈峰感慨地告诉记者,“为加速创建省级优质高中,我们积极应变,主动求变,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好用实创新‘关键变量’,大胆探索、敢于尝试,破解难题、勇闯新路,蹄疾步稳地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内涵式、多样化发展之路。”
  培根铸魂
  在开拓创新中谋划崛起路径

  这是一方清新纯净的育人沃土。徜徉随县一中,花草葱茏,古树峥嵘。那一面面丰盈的文化墙、一幅幅精美的名言画框、一处处墨香四溢的文化长廊……令人如饮甘泉、如沐春风;还有那设计精美的校徽、猎猎生风的校旗、激昂高亢的校歌,尽显向上向善的道德风尚……学生浸润其中,潜移默化。
  焕然一新的育人环境,得益于学校决策者的战略谋划。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寻找教育之根,培养优秀学生,打造有灵魂的学校,我们一直在探索。”陈峰说。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学校立足校情,放眼未来,系统谋划提出“全市一流、省内知名、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化高级中学,一切工作向创建省级优质高中聚焦”的宏伟愿景及办学路径。
  修身如执玉,种德胜遗金。近年来,随县一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不断加强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在“拔节孕穗期”注入真善美的元素,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功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一二三四”发展战略——
  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二大坚持筑牢根基: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想;坚持“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
  三种精神凝聚力量:培育学生“立德成人、全面发展”的拼搏精神;弘扬教师“享受教育、追求卓越”的奉献精神;倡导领导“甘为公仆、服务师生”的服务精神。
  四项地位锚定方向:始终确立德育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创新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根本地位、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优先地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让每一堂课都成为一件艺术品”。随县一中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有力促进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教育教学成绩斐然,科研创新硕果累累。
  植兰普蕙
  在持续发力中提升办学品质

  漫步校园,一幢幢现代化建筑巍然耸立、交相辉映:恢弘气派的新校门,翰墨飘香的综合大楼,功能齐全的实验室,设施一流的学生教室,科学现代的运动场,条件优越的学生公寓……优雅怡人的校园环境与浓郁的时代气息融为一体,丰盈出和谐统一的育人内涵。
  近年来,随县一中聚焦关键领域,持续发力,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育人沃土焕发新颜。在县委、县政府超常规的投入和支持下,校园基建按下“加速键”。自2019年起,新校门、新综合楼、改造一新的教学楼、科教楼、学生公寓、现代化实验室、功能室、录播教室、教师公寓、学生发展中心等相继落成启用;道路刷黑、管网改造、停车位规划、校园绿化整体升级如期完成;尤其是新运动场的落成和数字资源库的建设,极大提升了办学硬件水平。
  如今的随县一中,绿树成荫,设施先进,功能齐全,从昔日的乡村中学蝶变为烈山湖畔一颗璀璨的“现代化教育明珠”,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和县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县一中以建设“学习型校园”为目标,聚力构建教师专业成长长效机制。
  “青蓝工程”注活力。近三年,通过招聘引进培养优秀青年教师51名。
  “栋梁工程”炼实力。强化教研,累计发表成果180余项,承担省市级课题25项,教学竞赛捷报频传。
  “名师工程”树标杆。现有正高级教师1人、副高级教师66人、博士生1人、硕士研究生27人、省市县骨干教师52人。一支结构合理、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正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一个学生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光荣!”经过多年发展,随县一中逐渐构建了一支政治坚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
  如今,见贤思齐、创优争先之风在随县一中蔚然兴起。
  构建六级管理体系,责任到人,精细化管理全覆盖;开发“德育四季”课程,开足安全与心理课,实施“每日德育5分钟”,评选“五育之星”;结合重要节点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培根铸魂;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熏陶作用;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法治教育覆盖率100%。连续六年实现“零重大安全事故”,成功获评“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文明校园”。  
  审时度势
  在抢抓机遇中实现跨越腾飞

  今年仲夏,随县一中一波波高考数据刷爆市民的手机“朋友圈”:一本上线达259人,上线率提升至30.7%,“双一流”上线20人,再获北体、空军飞行员录取资格……
  名师出高徒。陈峰告诉记者:“随县一中成为鄂北名校,靠的不是天时,也不是地利,靠的是广大教师心无旁骛、潜心执教、敬业奉献的精气神。”
  师出名师而人才辈出,学以博学则十步芳草。
  自2013年以来,随县一中秉持“让平凡者不平凡”的信念,高考成绩实现六次大跨越:从一本破百,到突破“双百”,再到2020年刘星雨同学圆梦北大……尽管在优质生源极度匮乏的困境下,逆势上扬,创造出“低进高出”的教育奇迹。
  面对湖北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新政策机遇,随县一中审时度势,以体育特色作为创建省级优质高中的突破口,收到显著效果:
  ——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打造全国“放心食堂”和一流心理辅导中心两张健康名片,学生体质合格率超省平均;
  ——探索体育课“走班制”“模块教学”,开发融合课程,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品牌活动深入人心;
  ——建县以来,为北体、地大等高校输送600余名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空军飞行员13名,近百人考入军校;
  ——12名专任体育教师业务精湛,业绩突出。学校通过多部门联动聚合力、教联体建设挖潜力、优化团队强内力、高校合作借外力、初高衔接增活力五大举措,全力争创湖北省体育特色高中,以此带动学校整体跃升,跻身省级优质高中行列。
  三尺讲台展芳华,一寸粉笔写春秋。在这片教育热土上,一代又一代随县一中人耕心种德,传道授业,他们宵衣旰食,诲人不倦,用青春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感动学生、感动社会的园丁之歌。
  随县一中,社会形象如何?
  家长说:“如今的一中,越来越神气!”学生说:“一中,我们永远的精神源泉,永远的心灵家园。”老师说:“在一中,做片红叶也幸福……”
  奋进号角激荡人心,壮阔航程风鹏正举。“办好家门口的优质教育,是随县一中人职责所系、使命所在。”陈峰表示,“我们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加快推进省级优质高中创建,为随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