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1日
联动发力促均衡 乡村教育焕新颜
——曾都区府河小学融合型教联体发展纪实

支部共建

集体教研日活动

联片教研活动

读书节活动

读书分享会

文艺汇演

府河小学东方校区学生大课间活动

府河小学五四校区升旗仪式

府河小学涢潭校区学生运动会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王松 通讯员 徐铁柱 陈细猛
  【阅读提示】
  国家要强盛、民族要振兴,基础在教育,关键靠教育。近年来,随州市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先后研究出台多项支持教联体建设的文件,以教联体建设为战略支点,撬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杠杆,奋力书写教育现代化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强弱结对、齐头并进,如今如火如荼的随州各教联体建设已经持续三年多,为总结经验、交流做法,进一步提高标杆、找准目标、集中力量、创出特色,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随州日报重磅推出“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走进教联体”专题宣传活动。
  今日本报展示的是曾都区府河小学融合型教联体发展纪实,敬请读者关注。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曾都区府河小学融合型教联体自组建以来,始终坚守“同伴联动,共融共享、协同发展”的初心,强化统筹、以强带弱、全面推进,引领六校全方位共进发展,让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为乡村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共进”,从“资源分散”到“整合共享”,府河小学融合型教联体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教育发展之路。它不仅是教育模式的创新实践,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如今,漫步在府河小学的各个校区,课堂上师生互动热烈,活动中孩子们笑容灿烂,校园里教师们干劲十足,一幅“校校有活力、人人有发展”的乡村教育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机制创新筑根基 精益管理增活力
  教联体建设,机制是保障,师资是核心。府河小学融合型教联体打破传统办学模式束缚,创新性地构建起“一套班子、统一管理”的“一校六区”办学格局,确立“六统一、五共享、四分开”的管理模式,为教联体高效运转奠定坚实制度基础。
  “六统一”明确发展方向——统一办学目标,让六校朝着“办好人民满意的乡村教育”共同迈进;统一管理制度,从教学常规到学生管理,实现标准一致、规范有序;统一教学教研,打破校区界限,让优质教研资源流动起来;统一师资融合,推动教师跨校区交流,实现人才共享;统一活动开展,让各校区学生同步参与特色活动,享受同等教育机会;统一考核评价,建立科学公平的评价体系,激发各校办学活力。
  “五共享”促进资源整合——资源共享,无论是教学设备、活动场地,还是优质课程资源,都在教联体内自由流通;管理共进,各校管理人员定期交流经验,共同提升治理水平;教学共研,教师们携手探索教学规律,破解教学难题;特色共创,结合各校优势,共同打造具有区域辨识度的教育特色;文化共生,在传承各校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培育教联体共同的文化精神。
  “四分开”保留办学特色——教学活动分校组织,让各校根据自身学情灵活安排教学;短期目标分校制定,使目标更贴合各校发展实际;教育经费分开使用,保障各校办学自主权;办学特色分校创建,鼓励各校在共性发展中凸显个性。
  为确保各项制度落地见效,核心校府河小学每学期都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与活动方案,从联合教研安排到教师轮岗计划,从学生活动策划到考核评价细则,都一一明确,让教联体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教研联动激活力 青蓝共研促成长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而教研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府河小学教联体以“青蓝工程”和联合教研为两大抓手,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营造“比学赶超”的教研氛围,推动教联体内教师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青蓝结对”是教联体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举措。镇区三校区的骨干教师与农村三所学校的青年教师签订“师徒协议”,结成帮扶对子。师傅们通过“听课—磨课—赛课”的全链条培养模式,为徒弟们保驾护航。课前,师傅指导徒弟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方案;课中,师傅深入课堂听课,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课后,师徒共同复盘,针对课堂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在磨课环节,师徒一起反复打磨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方法的选择,从教学环节的衔接到课堂互动的设计,都精益求精。此外,教联体还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赛课活动,让徒弟们在赛课中检验学习成果,提升教学能力。
  联合教研常态化则让教联体内的教研资源实现深度共享。教联体每月都会开展“联合教研”活动,组织各校区教师共同备课、评课。在“相约星期五”集体备课活动中,各教研组的教师们齐聚一堂,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策略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在联合听评课活动中,教师们相互走进彼此的课堂,认真记录教学过程,课后从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方法有效性、课堂互动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提出改进意见。教联体还规定每学科每月至少开展1次联合听评课活动,确保教研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学生共育暖童心 特色活动助发展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府河小学教联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和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4月20日,府河小学第二届足球联赛在主校区操场上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各校区的200多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比赛中,小球员们精神抖擞、奋勇拼搏,传球、射门、防守,每一个动作都充满活力。足球联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快乐、强健体魄。
  学校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关爱留守生集体教育主题活动,组织各校区的留守儿童参加。在活动中,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精美的礼物,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讲故事、唱儿歌。教联体还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安排老师定期与留守儿童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和学习帮助,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
  读书分享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一次读书分享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4月23日上午,府河小学教联体首届读书节汇报展示活动在主校区举行。各校区的学生代表们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收获,有的讲述书中的精彩故事,有的畅谈读书带来的收获和感悟。读书节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书香校园氛围。
  赋能联训强本领 数字教学添新翼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为提升教联体内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数字化教学能力,府河小学教联体积极开展赋能联训活动。
  依托东关小学教联体,府河小学教联体组织开展“希沃校级研修活动”。教联体内45周岁以下的58名老师全部参加了本次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希沃白板技术应用、课件制作、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方面,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案例分析等方式,让教师们快速掌握数字化教学技能。培训结束后,所有教师都完成了学习任务并取得合格证。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数字化教学能力,还为教联体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的府河小学融合型教联体,各校区干部有担当,教师有情怀,学生眼中有光、心中有梦。府河小学教联体将继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创新举措,不断深化教联体建设,让教联体成为乡村教育振兴的强大引擎,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教育力量。